湖南省湘潭市二医院B超室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B超检查对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对肝血管瘤的B超声像图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做B超检查的86例肝血管瘤患者图像进行分析,检查时要患者取常规仰卧位,如图像显示不满意的,再换体位多切面扫查,比如要患者右侧卧位或深呼气来取得更清晰的超声图像,在检查过程中,应对患者肝脏的轮廓包膜、形态大小、内部实质回声及肝内管系结构等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图像,并准确记录检查结果。结果患者肝血管肿瘤的直径在约1.2~9cm之间,肝右叶较左叶多发,边界均清晰,包膜不明显,内部回声欠均匀,大部分血管瘤后方回声稍强,其中,高回声血管瘤占68例,低回声血管瘤占14例,混合回声血管瘤占4例;单发的76例,多发的10例,所检患者均做了进一步检查CT、MRI的隔期证实了检查结果[1]。结论由于B超检查具有简便实用、经济实惠、检出率高、对患者无损伤等不可取代的优势,所以B超检查肝血管瘤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它是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种很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具有很大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血管瘤;声像图表现;B超检查及诊断价值
肝血管瘤是肝脏B超检查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做B超检查的86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肝血管瘤的B超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超声医师进一步掌握肝血管瘤B超声像图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查当中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及B超诊断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本次研究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做B超检查的86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年龄在12~8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周岁。全部患者都是做体检或因其它疾病进行B超检查时发现的,并没有不舒服的临床症状。
1.2仪器与方法仪器采用我院西门子亚当Acuson-X300型及百胜Mylab5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在进行腹部B超前最好要求患者空腹检查,腹腔气体少点,对B超图像显示好些,检查时要患者取常规仰卧位,如图像显示不满意的,再变换患者体位多切面扫查尽量取得清晰满意的B超图像,比如患者可以右侧卧位或深呼气来取得更清晰的超声图像,在检查过程中,应对患者肝脏的轮廓包膜、形态大小、内部实质回声及肝内管系结构等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图像,并准确记录检查结果(比如要记录好肝血管瘤的数目、大小和部位等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86例患者中,肝血管肿瘤的直径约在1.2~9.0cm之间,其中,单发的76例,多发的10例,肝右叶较左叶多发,大部分血管瘤后方回声稍强。高回声血管瘤占68例,其声像图表现:肝内可见多为类圆形或圆形的高回声结节,边界尚清晰,包膜不明显,内部回声欠均匀,内部可见管状、点状的细小的无回声暗区,类似“筛状”结构,同时可见肝内小血管与病变内部相通(常具有边缘开裂征或血管进入、血管穿通征),周边未见低回声晕环。低回声血管瘤占14例,肝内结节呈类圆形,边界较为清晰,其周围有较厚的边缘(<2mm),似“浮雕状”,其内部常可见血管进入或血管穿通征。混合回声血管瘤占4例,肝内结节可有边界欠清晰或不清晰的,部分瘤体较大,部分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为高回声及低回声的各种组合,大部分结节后方回声不增强。全部患者均进一步检查做了CT、MRI的隔期证实了检查结果。
3讨论
肝血管瘤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为最常见的肝内良性肿瘤,约占肝脏良性肿瘤的41.6%左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大多数为单发血管瘤[2]。按照病理结构划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由扩张的血窦组成)、肝脏毛细血管瘤(比较少见,由毛细血管组成,并可转化为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以上两种类型并存)三种,一般认为肝脏中的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而且大部分血管瘤患者都没有临床症状,所示一般是偶然做B超检查时发现的,当然也有极少部分患者有肝区不适及隐痛的症状(因瘤体较大或位于肝包膜下所致)[3]。一般认为肝血管瘤为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畸形,是因为肝内小血管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也有人认为是后天性疾病,是因为肝内小血管组织发生感染、肝组织局部出现内出血或血肿机化、坏死等诱发的肝组织局部血液循环停滞、静脉淤血膨大、血管海绵状扩张所致。
在声像图方面,肝血管瘤患者主要表现为高回声、低回声以及混合回声三种类型,也有少部分血管瘤为无回声型及等回声型,其中,高回声血管瘤最为多见,在本次研究中,共有68例患者为高回声型,约占总数的79%。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肝血管瘤的病理组织结构影响声像图表现,如果血管瘤的血腔内结构发生变化,例如血栓的机化等都会影响声像图表现;如果结节内部有强回声光团,其内部血腔就较小,并有很厚的纤维组织环绕;如果结节内强回声光团内部有网络结构,那么它们的血腔会更大,而腔间的纤维结缔组织则相对更薄;若患者的声像图为低回声的网络状结节,那血管瘤内部会有多个较大或独立、或相互融合的血腔,并还有血栓形成。而混合性血管瘤则瘤体较大,血腔大小不等,腔间存在着薄厚不一的纤维结缔组织,血腔内部则存在着钙化、肌化、出血坏死或血栓等复杂的病理变化[4]。这些都是导致B超图像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如果发现内部回声杂乱的结节,就一定要多切面仔细检查并与其它肝内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并进一步检查来综合分析,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一般大多数肝血管瘤结节内部无明显彩色血流显示,极少数结节内部出现少许点状或短线状静脉血流信号,有的血流与周围肝组织血流相通,一般中小型肝血管瘤外周无血管环绕。肝血管瘤应与小肝癌相鉴别:小肝癌结节内部为低回声,部分有细薄包膜,轮廓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常可探测到高速动脉血流信号。而低回声小血管瘤则有厚壁,轮廓凹陷不整齐,内部有筛状无回声结构,并常见边缘开裂征与血管进入等声像图表现[5]。
4结论
总之,腹部B超检查肝脏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可重复检查、病变检出率高且诊断准确率也高、且图像显示清晰、对患者无损伤等不可替代的优势,B超检查能较准确地显示肝血管瘤的数目、大小、部位和内部回声,具有重要的超声诊断价值。同时肝脏B超检查也是一种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和一项重要的常规检查项目,能使肝血管瘤病变早发现以便必要时早治疗,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它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传奇,徐卫东.CT与B超结合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7(5):17-18.
[2]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3]杜起军,崔立刚.超声诊断临床备忘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4]冯海玲,郝娟.56例肝血管瘤的B超诊断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6),87-87.
[5]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四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