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生殖器部位念珠菌感染的菌型、分布及其对三唑类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9月培养出的126株念珠菌,用ATBID32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趋势。结果:126例生殖器部位念珠菌感染者中,白念珠菌93例(73.81%)、近平滑念珠菌13例(10.32%)、平滑念珠菌9例(7.14%)、无名念珠菌4例(3.17%)、其他念珠菌7例(5.56%);念珠菌检出构成比以30~39岁最多;女性多于男性。药敏结果分析发现,白念珠菌中74.19%对氟康唑敏感,而仅有45.16%对伊曲康唑敏感,敏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6.29,P〈0.01);非白念株菌中60.61%对氟康唑敏感,51.52%对伊曲康唑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5,P=0.457)。结论:生殖器部位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伊曲康唑高,非白念珠菌对两种药物的敏感率无明显差别。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5月-2016年9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257例手术患者中共12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4.67%。其中阑尾切除术的感染率与肠道手术、胃手术、乳腺肿物或肿瘤手术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情况、患者内在原因(高龄、心理因素、合并症)等是导致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确定引起普外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并及时做好科学规范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缩短康复时间。
简介:【摘要】 目的 探 讨对 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 患者 采用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 术 治疗 的疗效。 方法 对本院骨科 2014 年 5 月 -2015 年 5 月 收治 的 98 例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 患者 进行观察 ,所有患者均行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 术 ,记录四种骨折类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情况 。 结果 经过治疗后,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掌骨基底部骨折、指骨合并掌骨骨折、掌骨头颈部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1.84 % 、 92.00 % 、 92.86 % 、 90.000 % 。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骨折愈合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短,患者的 满意度均较高。 结论 对 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 患者 采用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 术 治疗 的固定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安全可靠,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需要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率的影响作用。方法择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来院就诊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27例。针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常规护理,针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品管圈护理活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生理指标达标实现时间,以及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糖生理指标达标实现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统计学比较测算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统计学比较测算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需要接受胰岛素药物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处置基础上联合实施胰岛素药物注射治疗,能够显著缩减患者的血糖生理指标达标实现时间,降低患者的及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率,从而有效改良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值得在现代临床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加以推广普及。
简介:目的探讨上牙槽后动脉(PSAA)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的位置关系,为上颌窦底提升术等临床口腔外科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5年6-12月,对10%甲醛溶液固定的1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的PSAA进行解剖,观察PSAA的走行特点.分别以上颌窦底、牙槽嵴顶为参照面分为上颌窦底组、牙槽嵴顶组,以上颌第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第一前磨牙为标志点,分别测量PSAA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的距离.结果PSAA由上颌动脉进入翼腭窝前发出,沿上颌骨体颞下面下行,发出分支与上牙槽后神经伴行进入牙槽孔;继而在上颌体内或上颌窦黏膜外经过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上方呈弓形向前上内走行,并发出分支止于上颌磨牙及前磨牙牙槽突颊侧牙根和黏膜.PSAA在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处与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分别为(15.57±0.53)mm、(16.07±0.30)mm、(18.96±0.43)mm、(21.27±0.61)mm,与上颌窦底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分别为(6.68±0.26)mm、(7.26±0.34)mm、(8.54±0.45)mm、(9.81±0.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SAA在由上颌第二磨牙向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走行过程中,与上颌窦底和牙槽嵴顶的距离均在上颌第二磨牙处最短,与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距离逐渐加大,准确测量PSAA在不同标志点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间的距离,为临床口腔外科相关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有助于减少术中PSAA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过程中螺旋刀片的不同位置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股骨转子间各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73例在C臂机透视下采取螺旋刀片均位于正侧位片的中心,59例在正位片上位于股骨颈中下1/3处,侧位片在中心。结果在术后3-5年的长期随访过程中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情况等。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两组的优良率为97.49%和9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刀片的位置在股骨颈中下1/3和股骨颈的正中,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效果没有差异,临床工作时都可以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应用内耳磁共振水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6例,分别对患者进行内耳磁共振水成像、颅核磁共振及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三种检查的诊断情况。结果内耳磁共振水成像对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为89.29%,颅核磁共振的诊断阳性率为53.57%,颞骨高分辨率CT的诊断阳性率为62.50%,内耳磁共振水成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检查方式。结论内耳磁共振水成像能够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提供较为客观的诊断信息,诊断的准确率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以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参照组行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以耳石复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以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成都基层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在自身工作岗位上,以新思想为行动指南,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而奋斗。成都市青羊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党工委不忘初心谱写发展新篇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早期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6~2017.6期间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4例主观性BPPV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4例同期诊断为典型BPPV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耐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X2=11.715、P=0.001),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X2=6.673、P=0.01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患者耐受情况上,研究组患者耐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609、P=0.003),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典型性BPPV患者与主观性BPPV患者病理生理基础相同,早期手法复位治疗对主观性BPPV患者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耐受性,具备临床意义与运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探究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共66名,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骨折恢复的情况。结果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恢复状态良好,未出现骨折畸形、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论对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早期不明位置妊娠者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200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随机分配为实验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上述200例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调查方法,观察患者的β-HCG的数值变化、异位妊娠的结果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89.6%、95.1%;子宫内膜厚度预测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65.2%、56.9%。结论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不明位置妊娠者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比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GELightSpeedRT型CT模拟机及NucletronSIMULIXHQ型模拟定位机在头颈部肿瘤IMRT靶区治疗中心位置校正方法及各自优势。方法:抽取60例采取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IM-R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用DRR正侧位图像在模拟定位机下校正位置30例,利用中心层面的横断面图像在CT模拟机下复位30例。分别测量在X(左右)、Y(头脚)、Z(前后)三个方向上校位中心与治疗中心的位置差别,记录三个方向上的误差为Ex、Ey、Ez。结果:误差整理分为三个等级范围Ea≤±1mm,±1mm±2mm。CT模拟机校正中心时X方向上各误差等级范围例数依次为8(26.7%)、18(60.0%)、4(13.3%);Y方向上为19(63.3%)、8(26.7%)、3(10.0%);Z方向上为9(30.0%)、14(46.7%)、7(23.3%)。模拟定位机校正中心时X方向为6(20.0%)、19(63.3%)、5(16.7%);Y方向上为9(30.0%)、18(60.0%)、3(10.0%);Z方向上为8(26.7%)、14(46.7%)、8(26.7%)。三个方向上CT模拟机校正中心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39mm、0.53mm、1.48mm;模拟定位机分别为1.51mm、1.43mm、1.66mm。60例患者首次治疗时按照校正后的中心进行摆位,经加速器治疗前IGRT验证其三维方向上的误差均控制在±2mm以内。结论:对于采取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IMRT患者,无论是采取CT模拟机复位还是模拟定位机复位,其三维方向上整体最高只有40%的患者位移精度在1mm以内,所以为确保患者的治疗,IMRT计划出来后进行位置验证和修正是非常有必要的;三维方向上,CT模拟机和模拟定位机的复位平均精度都控制在2mm以内,所以两种设备都可以适用于IMRT计划的位置验证,有利于提高模拟机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CT定位机复位方法在三维方向上平均精度高于模拟定位机的平均精度,主要是在Y方向上的差异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探究其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2例患者实行均分,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1例。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应用管石复位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应用管石复位治疗+心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明显更低,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显著降低患者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