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例短肋多指综合征3型(short-rib polydactyly syndrome type Ⅲ,SRPSⅢ)家系进行临床特征描述及相关致病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为评估其家庭的再发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第3胎引产组织,及引产胎儿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外周血,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方法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检出疑似致病变异后再结合Sanger测序,在家系内进行验证。结果检测到先证者DYNC2H1(NM_001080463.1)基因上携带母源性c.9819+1G>A变异和父源性c.4625C>A变异,Sanger测序技术验证了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规律。结论DYNC2H1的c.9819+1G>A和c.4625C>A变异可能是导致该短肋多指综合征3型的致病原因。

  • 标签: 短肋多指综合征3型 DYNC2H1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24 h MII-pH)在儿童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 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行24 h MII-pH监测的41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结果将417例患儿分为GERD组(监测阳性组)和非GERD组(监测阴性组),比较两组反流事件的差异。将132例行电子胃镜检查的GERD组患儿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RE)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组,比较两组反流事件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417例患儿男 232例、女 185 例,年龄(7.3±3.9)岁,病程0.5(0.1,2.0)年,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反酸(128例)、呕吐(173例)、腹痛(101例)、咳嗽(76例)等。24 h MII-pH 监测显示反流阳性率为58.3 %(243/417),高于24 h食管pH监测的反流阳性率[43.6%(182/417)]。24 h MII-pH监测结果显示,GERD和非GERD组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非酸反流次数、液体反流次数、混合反流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4,19)比4(1,9)次/24 h、14(6,32)比7(3,13)次/24 h、0(0,0)比0(0,0)次/24 h、19(10,34)比8(3,14)次/24 h、6(2,12)比3(1,5)次/24 h,Z=-6.96、-7.25、-5.62、-8.75、-6.48,均P<0.05]。RE组和NE组Boix-Ochoa评分、长反流次数、长反流时间、弱酸反流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2(21.4,153.2)比20.7(12.1,34.7)分,5(2,10)比1(0,4)次/24 h,19(7,87)比8(3,22)min,5(2,15)比15(6,33)次/24 h,Z=-3.44、-3.41、-2.65、-2.27,均P<0.05]。结论24 h MII-pH监测可识别反流物的类型,不仅提高了儿童GERD的检出率,而且为初步探索疾病的病因提供了可能。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儿童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病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期的100例患者,其中按照随机分组方法,5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阿托伐他汀片进行治疗为对照组,50例患者给药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分别给药6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给药6个月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血压、血浆Hcy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病人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H型高血压 短暂性脑缺血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清蛋白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84例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ntal-O'Quigley变点法计算清蛋白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减少选择偏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生存的因素。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赤池信息量准则及Brier综合评分评价纳入清蛋白的国际预后指数(IPI)、韩国预后指数(KPI)、NK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NK)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治疗前清蛋白预测ENKTL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37.5 g/L。>37.5 g/L组(126例)3、5年总生存(OS)率为66.2%、60.3%,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8.8%、49.6%;≤37.5 g/L组(58例)3、5年OS率为35.0%、32.4%,PFS率为32.5%、30.0%;>37.5 g/L组OS、PFS均优于≤37.5 g/L组(均P<0.001)。PSM后,>37.5 g/L组OS、PFS仍均优于≤37.5 g/L组(均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清蛋白是影响ENKTL患者OS(RR=0.419,95% CI 0.266~0.660,P<0.001)、PFS(RR=0.493,95% CI 0.322~0.755,P<0.001)的独立因素。PSM后,清蛋白仍是影响ENKTL患者OS(RR=0.305,95% CI 0.156~0.598,P=0.001)、PFS(RR=0.341,95% CI 0.185~0.627,P=0.001)的独立因素。纳入清蛋白的IPI、KPI、PINK模型的预后预测效能均提高。结论治疗前清蛋白是评估ENKTL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清蛋白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 T无对比剂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技术评估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瘤(CAA)的诊断准确度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2日至2022年1月19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诊断为KD的75例患儿,所有患儿在1周内均同时进行无对比剂CMRA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其中26例患儿在两周内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或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以CCTA或ICA为金标准,分别统计MRCA和TTE在每例患儿、每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近段和中远段显示CA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进行对比。比较MRCA和TTE对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所有患儿成功完成CMRA。其中同时做了CCTA或ICA的26例患儿中,按每支冠状动脉为单位,MRCA显示CAA的灵敏度高于TTE[MRCA组97.7%(43/44)、TTE组84.1%(37/44);χ²=4.17,P<0.05],且CMRA在近段[MRCA组96.2%(50/52)、TTE组71.2%(37/52);χ²=10.08,P<0.05]和中远段[MRCA组100%(21/21)、TTE组52.4%(11/21);χ²=7.11,P<0.05]显示CAA的灵敏度均高于TTE。在75例患儿中,总共有115个CAA被CMRA发现,但其中只有75.7%(87/115)的CAA被TTE观察到。TTE未观察到的CAA中,在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左冠状脉前降支(LAD)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占比分别为57.1%(16/28)、7.1%(2/28)、25.0%(7/28)和10.7%(3/28);与CMRA对比,TTE在LMCA、RCA、LAD和LCX近段未观察到的CAA占比39.3%(11/28),在LAD、RCA和LCX中远段未观察到的CAA占比60.7%(17/28)。在75例KD患儿中,CMRA总共发现8例患儿有血栓形成,但其中62.5%(5/8)未被TTE观察到。结论3.0 T 无对比剂CMRA无创、无辐射,对CAA诊断性能高,适用于KD患儿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尤其是对KD患儿RCA和冠状动脉中远段的病灶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 川崎病 经胸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同步与非同步放化疗疗效。方法收集2007—2020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8例早期NK/T细胞淋巴瘤综合治疗患者,按Nomogram改进版风险指数(NRI)预后模型,根据有无任何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原发肿瘤侵犯(PTI)、Ann Arbor分期Ⅱ期]分为预后良好组49例,以及含有任何一项预后不良因素的预后不良组229例。其中145例采用同步放化疗,133例采用非同步放化疗。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OS)率为71.0%,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7.6%。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5年OS率分别为95.6%和65.4%(P<0.001)。预后不良组中NRI=1分中低危组、NRI=2分中高危组、NRI≥3分高危组患者各组的5年OS率分别为72.1%、61.1%、47.7%(P=0.007)。同步放化疗组与非同步放化疗组疗效无显著差异,5年OS率分别为70.6%、69.8%(P=0.783)、5年PFS率分别为67.6%、65.2%(P=0.63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NRI=1分中低危组患者同步放化疗组与非同步放化疗组5年OS率分别为73.1%、76.5%(P=0.576),NRI=2分中高危组患者分别为62.6%、69.3%(P=0.427),NRI≥3分高危组患者分别为58.1%、42.3%(P=0.954),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不良组早期NKTCL的预后,在放化疗的顺序上同步放化疗和非同步放化疗5年OS率、5年PFS率无显著差异。对于预后不良早期NKTCL可以采用耐受性更好的序贯治疗。

  • 标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同步放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其发病迅速、死亡率高。因此,研究T-ALL的发病机制,对寻找T-ALL最佳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多种血液肿瘤中发挥作用,并且与T-ALL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就lncRNA的概述及其在T-ALL发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阐述,旨在为T-ALL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方向。

  • 标签: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RNA 长链非编码 分子靶向治疗 白血病 抗药性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已建立基于污水流行病学的污水新冠病毒监测,而我国尚未建立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的标准检测方法。本标准给出了聚乙二醇沉淀法、铝盐混凝沉淀法和离心超滤法三种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方法,以用于生活污水、医疗机构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本标准的制定对规范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对保证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科学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污水 新型冠状病毒 富集浓缩 核酸检测 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转录本(MIAT)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CD)4+T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的124例胃癌患者,9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联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AT表达量和RNA 6-甲基腺嘌呤(m6A)与MIAT基因启动子结合活性。用Spearman检验分析MIAT与临床病理特征、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D4+T细胞中MIAT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胃癌患者、胃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A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849(2.131,4.062)、1.511(0.916,1.855)和0.963(0.729,1.43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8.25,P<0.001)。胃癌患者MIAT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胃良性疾病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63,145.14,P均<0.001)。胃癌早期(Ⅰ~Ⅱ期)、晚期(Ⅲ~Ⅳ期)患者CD4+T细胞中m6A与MIAT基因启动子的相对结合活性分别为(8.590±1.483)和(4.274±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5,P=0.002);胃癌早、晚期患者m6A与MIAT基因的结合活性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患者(17.267±3.106)和健康对照组(27.637±3.945)(t=-7.331、-12.832,P均<0.001)。胃癌患者MIAT相对表达量与年龄、性别、CEA水平和CA199水平无关(χ²=0.000、0.000、0.648和1.554,P均>0.05),在不同TNM分期(χ²=23.571,P=0.002)、不同肿瘤大小(χ²=9.443,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χ²=45.248,P<0.0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癌患者CD4+T细胞中MIAT相对表达量与Treg细胞比例之间呈正相关(r2=0.76,P<0.001)。用 ROC 曲线分析CD4+T细胞MIAT、血清CEA及CA199对胃癌患者的诊断效能,胃癌患者和胃良性疾病患者比较时,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635和0.611;胃癌患者和健康者比较时,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0.784和0.598。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AT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胃良性疾病以及健康人群,与m6A与其启动子结合活性下降有关,并有望作为胃癌的重要的分子诊断标志物。

  • 标签: 胃肿瘤 CD4阳性T淋巴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MIAT m6A 生物学标记
  • 简介:摘要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indolent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ITLPD-GIT)是一种克隆性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以淋巴样细胞浸润胃肠道黏膜固有层为主要特点。迄今为止,对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较为有限。本文报道1例随访10年、单克隆淋巴样细胞浸润肠壁全层的ITLPD-GIT。患者女,58岁。持续性腹泻腹痛10年,在发病第2年行部分小肠切除,小到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局限于黏膜固有层;发病第3年及第10年分别再次行部分小肠切除,镜下见病变进展,表现为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肠壁全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呈CD2、CD3、CD5、CD7、CD8、T细胞胞质抗原1阳性,而CD20、CD4、CD56、颗粒酶B和EB病毒编码的RNA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5%。分子检测显示T细胞受体基因呈克隆性重排。随访10年,患者长期带病生存。ITLPD-GIT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容易被漏诊或误诊;本病例进一步拓展了该病的病理形态学谱系,有助于病理医师认识及正确诊断该疾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导航模板,探讨提高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Tönnis三联截骨术的有效性和精确性。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13例患儿,分为3D打印组(7例)和传统手术组(6例),记录两组患儿术前骨盆Sharp角,中心边缘角、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射线暴露次数,末次随访根据Mckay标准和Severin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两组患儿年龄、Sharp角、中心边缘角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性别、髋关节发育不良侧别、Mckay和Severin评定结果等计数资料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3D打印组和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长分别为(131.63±15.68) min和(166.00±15.59) min(t=-3.989,P<0.01),出血量分别为(110.00±14.72) ml和(130.83±21.54) ml (t=-2.064,P>0.05),射线暴露次数分别为(2.29±0.49)次和(7.59±1.05)次(t=-11.809,P<0.01)。两组Mckay评价优良率分别71.4%(5/7)和83.3%[(5/6),P>0.05],Severin X线评价两组优良率均为100%(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可以辅助大龄DDH患儿Tönnis手术的完成,降低手术时间和射线暴露次数。

  • 标签: 3D打印 导航模板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三联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辐照联合自噬抑制对小鼠4T1乳腺癌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4T1细胞,分为对照组、超声组、羟氯喹组、超声联合羟氯喹组。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LC3、p62、MMP-9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EdU与CCK-8测定细胞的增殖与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构建4T1乳腺癌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超声组、羟氯喹组、超声联合羟氯喹组,每组5只,每2 d测量肿瘤体积及小鼠体重。结果超声联合羟氯喹组LC3-Ⅱ与p62的蛋白水平表达增加,透射电镜可见细胞内明显自噬体积累;在细胞实验中,与其他三组相比,超声联合羟氯喹组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强,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MMP-9的表达降低,并能明显抑制侵袭(均P<0.050);在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下降(均P<0.050),超声联合羟氯喹组较超声组和羟氯喹组治疗效果更优(均P<0.001)。结论低频超声辐照联合羟氯喹能够协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明显减缓4T1荷瘤小鼠肿瘤生长。

  • 标签: 超声处理 自噬 侵袭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早期外周血中γδ-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6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6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出生24 h外周血γδ-T、CD4+T、CD8+T、CD3+T及总淋巴细胞的比例,根据出生后连续头颅超声及纠正胎龄36~37周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脑损伤组(36例)及无脑损伤组(70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患儿一般情况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将脑损伤组进一步按照不同脑损伤类型分为颅内出血组(8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组(6例)及弥散性脑白质损伤组(22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比较各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脑损伤组早产儿出生24 h外周血中γδ-T淋巴细胞水平[(0.09±0.12)%]低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0.15±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5,P=0.016),2组早产儿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无差异。脑损伤组患儿中,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组或弥散性脑白质损伤组早产儿出生24 h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占比[(0.03±0.05)%、(0.07±0.09)%]低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0.15±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0、-2.659,均P<0.05)。结论γδ-T淋巴细胞可能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有关;出生早期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对早产儿脑损伤,特别是脑白质软化及弥散性脑白质损伤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脑损伤 婴儿,早产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弥散性脑白质损伤 γδ-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3.0 T MRI的二维定量指标在胎儿肱骨发育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0月泰安市中心医院74例非生长发育受限胎儿的MRI资料。受检孕妇年龄20~46(30.8±5.9)岁,孕周26~37(32.7±3.4)周。采集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MRI,测量胎儿肱骨的二维定量指标(肱骨干长度,肱骨近侧和远侧软骨骨骺横径、前后径、高径,以及肱骨总长度)。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二维定量指标与孕龄的相关性;观察肱骨近侧和远侧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结果胎儿肱骨干长度、肱骨总长度和肱骨近侧软骨骨骺前后径均与孕龄呈高度正相关(r=0.83、0.84、0.72,P值均<0.001);胎儿肱骨近侧软骨骨骺横径和肱骨远侧软骨骨骺横径、前后径、高径均与孕龄呈中度正相关(r=0.64、0.56、0.53、0.53,P值均<0.001);胎儿肱骨近侧软骨骨骺高径与孕龄呈低度正相关(r=0.38,P=0.001)。肱骨远侧次级骨化中心最早出现时间在36~37+6周,26~35+6周均未见;26~37+6周胎儿肱骨近侧均未出现次级骨化中心。结论基于3.0 T MRI的二维定量指标可较好评估孕龄26~37+6周胎儿肱骨生长发育,可为产前诊断胎儿肱骨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胎儿发育 肱骨 磁共振成像 孕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a-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 HLA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及预测病情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84例。其中高脂血症(HLAP)组92例和非高脂血症(NHLAP)组92例;HLAP组根据病情再细分为重症(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亚组和非重症(非SAP)亚组。所有患者于入院第1、3、5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荧光法测定细胞因子。应用SPSS 19.0软件,相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分析比较两组免疫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LAP组重症胰腺炎免疫指标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免疫指标对重症胰腺炎发生预测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LAP组与NHLAP组比较:第1天,HLAP组CD4+%低于NHLAP组,而IL-2高于NHLAP组(P<0.05);第3天,HLAP组CD4+%低于NHLAP组,IL-4、IL-6、IL-10高于NHLAP组(P<0.05);第5天,HLAP组IL-6、IL-10高于NHLAP组(P<0.05)。HLAP组SAP亚组与非SAP亚组比较:第1天,SAP亚组IL-10高于非SAP亚组(P<0.05);第3天,SAP亚组IL-2、IL-4、IL-6、IL-10、IFN-γ均高于非SAP亚组(P<0.05);第5天,SAP亚组CD4+%低于非SAP亚组,IL-6、IL-10高于非SAP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第1天的IL-10是HLAP组发生重症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9, 95%CI: 1.038~1.251, P<0.05);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IL-10预测重症胰腺炎发生的AUC=0.772,当IL-10为5.6 pg/mL时预测价值最高,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和68.8%。结论与NHLAP相比,HLA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变化不同;IL-10可以作为HLAP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预测指标。

  • 标签: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免疫紊乱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中国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目前尚无国际标准治疗方案。本文报道了1例晚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在一线治疗中出现疾病进展后通过使用PD-1单抗联合化疗或联合表观遗传学药物治疗方案而获良好缓解,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了机会。这一治疗策略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PD-1单抗 表观遗传学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方法:将本单位2020年4月—2021年7月首次检验HIV-1抗体阳性感染患者58例纳入此次研究,患者均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差异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指标不断降低,P<0.05。结论: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与健康人群对比偏低显著,因此可以将CD4+T淋巴细胞检测作为监控疾病进展的方法,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升疾病干预质量。

  • 标签: 艾滋病感染者 CD4+T淋巴细胞 检测 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HPV阳性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微生物改变和宫颈局部T细胞亚群表达的研究。方法:纳入本中心40例HPV阳性宫颈病变患者(实验组)40例同期健康患者(对照组)行本次分析探究,(时间:2019年01月~2020年01月),行对比性研究,电脑数组分组,对两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宫颈组织标本组织进行收集后,探究两组患者的宫颈局部、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CD4+、CD8+、CD25+、CD3+、CD4/CD8),白介素水平(IL-2、IL-6、IL-8、IL-10)。结果:(1)宫颈局部、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对比:两组相较,实验组CD4+、CD8+、CD25+、CD3+、CD4/CD8水平差异显著,(P<0.05);(2)白介素水平对比:两组相较,实验组IL-2、IL-6、IL-8、IL-10,差异明显,(P<0.05)。结论:HPV阳性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微生物改变使患者宫颈局部T细胞亚群表达、白介素水平变化较为显著,同时患者之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 标签: []HPV阳性宫颈病变 阴道微生物改变 宫颈局部T细胞亚群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联合X线钼靶用于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患者采用3.0T磁共振联合X线钼靶检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X线钼靶检测,最后再采用病理活检最为金标准来判断检验效能。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2%,对照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5.53%、87.29%、85.73%,对照组患者为62.41%、65.82%、58.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联合X线钼靶在乳腺恶性肿瘤中的诊断效能明显由于单独使用X线钼靶检验,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同时还能提高其检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从而降低误诊和漏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3.0T磁共振 X线钼靶 乳腺恶性肿瘤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car-t治疗淋巴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接受car-t治疗的淋巴瘤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细节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更低,生理职能和躯体活力评分更高(P

  • 标签: 细节护理 car-t治疗 淋巴瘤 应用效果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