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联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9年7月~2021年8月接诊艾滋病患者73例纳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后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参照组(n=36)行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试验组(n=37)行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替诺福韦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CD4+细胞水平、血HIV载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治疗前CD4+细胞水平、血HIV载量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3月、6月时CD4+T均高于参照组,血HIV病毒载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三联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血液病毒载量控制、免疫功能水平维持均有显著意义,且治疗安全性较双联治疗相当,具备临床治疗可行性。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肝脂肪变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90 例为 本次的 研究对象,根据 FibrosCan 得出脂肪程度不同作为分组依据, I级患者 30 例作为 A 组, II级患者 30 例作为 B 组, III级患者 30 例作为 C 组 。比较 3 组 患者的 的临床疗效 以及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 6 个月后,谷丙转氨酶( ALT )恢复正常的患者比例。 。结果 A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 C 组比较, B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6 个月后, A 、 B 、 C 组患者 ALT 恢复正常人数分别为 26 例( 86.67% )、 18 例( 60.00% )、 9 例( 30.00% ); A 组显著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肝脂肪变是影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将其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性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n=50)治疗,与加用干扰素联用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2组治疗后48周、治疗后72周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周、治疗后72周及治疗后96周,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降低1例,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并发症率为6%;对照组明显皮疹1例,精神异常1例,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并发症率为8%,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拉米夫定具耐药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HBV-DNA转阴率,且具较高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3例对LAM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采用ETV联合ADV治疗,对照组采用ADV联合LAM治疗,观察两组HBV-DNA转阴率、ALT水平、ALT转阴率和LSM变化及治疗后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周、24周、48周,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12周、24周,两组ALT水平均持续下降,和前一观测时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24周、48周,治疗组ALT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ALT复常率12周、24周、48周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LSM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关键词ETV;ADV;LAM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40-01
简介:摘要:探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后临床疗效并进行观察。方法:本课题在2022年4月-2023年4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8例,将所有患者聚集在一起,经过抽签处理分为两组,每组34名患者,常规组患者(34例)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用药量为100mg,口服治疗,每天一次,另外一个组则设定为实验组,该组患者(34例)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用药量为100mg,阿德福韦酯用药量为10mg,每日一次。分组完成之后,分析这些患者经过使用不同治疗方法之后的肝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对比可以得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优常规组,并且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方法分组。A组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随访48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的变化和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ALT、AST、TBIL均有所下降,其中A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B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均可获得肯定的临床效果,其中阿德福韦酯在改善肝功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 ( 胶囊 ) 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100 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 n=50) 使用 拉米夫定治疗 ,观察组( n=50)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恩替卡韦 ( 胶囊 ) 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及 HBV DNA量变程度和转阴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 HBV DNA定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前者的 HBV DNA转移率高,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恩替卡韦 ( 胶囊 ) 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肝功能,延缓患者生存期,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于研究替诺福韦酯与拉米夫定两种药物联合用于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择2013年至2020年间在我院接受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艾滋病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病人情况,将其分在两组,研究组由艾滋病合并乙肝患者组成,治疗方法为替诺福韦酯配合拉米夫定治疗,参照组中只有乙肝病人,治疗方法为恩替卡韦治疗。结果 用药治疗后,血清HBV-DNA含量变化,变化较明显为研究组,较治疗前血清HBV-DNA含量变化显著降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有效地药物治疗能够很好地抑制HIV、 HBV两种病毒合并感染,替诺福韦酯配合拉米夫定用于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临床可行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者干扰素α-2b再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25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者中84例接受干扰素α-2b再治疗、5Mu/d,1月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6个月;21例继续接受拉米夫定治疗,20例接受一般护肝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YMDD变异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干扰素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分别为46.4%和40.5%;拉米夫定治疗组分别为19.0%和9.5%,护肝治疗组均为5.0%,干扰素组与其他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36个月随访结束时,干扰素组、拉米夫定组和保守治疗组的综合应答率分别为17.8%、9.5%、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拉米夫定组YMDD变异达76.2%,而另两组YMDD变异分别为3.6%和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败者仍可选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但远期疗效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护肝药物联合对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汾西矿业集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使用单纯护肝药物治疗,研究组使用恩替卡韦、护肝药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表达量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别之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后6、12、24个月,研究组患者的AST、ALT、TB及HBV D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研究组、对照组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92%、3.8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护肝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损害,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预防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HBV激活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舍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并持续用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历史对照组40例患者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HBVDNA、肝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化疗结束后的HBV濑活率:历史对照组为52.5%,治疗组仅为10%;化疗后肝炎的发生率:历史对照组为55%,治疗组为16.7%;历史对照组22.5%延迟化疗,12.5%中断化疗,死亡率5%;治疗组仅3.3%延迟化疗,无中断化疗或死亡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应用拉米夫能明显减少合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HBV濑活,进而减少化疗后肝毙的发生率和化疗延迟或中断率.
简介:乙型肝炎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因素。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复杂,但病毒复制是肝损伤的起动因素。干扰素(IFN)作为抗HBV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经过近20年的研究证明,α-IFN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药物。但IFN疗效仅30%~40%,由于IFN的疗效、毒副反应、价格以及使用不便等因素使其应用受限。目前,对HBV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n,3TC)作为新核苷类抗病毒药已受到关注。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证明有很强的抗HBV复制作用。临床实验也证明3TC可迅速降低HBVDNA的浓度,改善肝组织学的病变。但3TC停药后易复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三种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4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乙肝病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上述三种药物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并记录患者转阴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肝功能治疗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三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A、B、C三组患者治疗后乙肝病毒转阴率分别为62.5%、57.5%、35.00%,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均能帮助改善患者肝功能,但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的疗效更好,转阴率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实施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加以实施拉米夫定治疗,分别对两组的肝功能和炎症因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AST、ALT和TBIL等相关肝功能指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的IL-2、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且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具推广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指标转阴情况及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HBV-DNA、HBeAg转阴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但半年后的HBV-DNA反跳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及CD4+/CD8+比值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CD4+、CD8+及CD4+/CD8+比值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