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0名观察组患者在超声仪引导下进行穿刺定位,4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解剖穿刺定位。结果观察组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应用超声仪引导下进行穿刺定位,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调查研究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与会阴部局部麻醉在阴道分娩会阴缝合处的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来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符合条件的100名产妇进行调查,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于第二产程胎头拨露3cm左右时,进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而对照组的患者则在分娩之后需行会阴伤口缝合时进行局部麻醉,从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会阴缝合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和产妇满意率。结果:实验组产妇在镇痛效果、会阴缝合时间以及产妇满意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产妇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会阴缝合的镇痛效果以及缩短产妇会阴缝合的时间,提高产妇的满意程度,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8月于本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90例随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应用30ml浓度为0.25%、0.33%、0.50%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三组入手术室时(T0)、切皮时(T1)、置入腹膜透析管时(T2)、关腹时(T3)、术后6h(T4)不同时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患者疼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各时点的HR和MAP与T0相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B组T1-T3、C组T1与T0时刻相比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A、B、C三组疼痛情况无明显差异,VAS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头晕、呕吐恶心、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A组、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应用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患者术中、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经皮腰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0~45岁,BMI 17.5~29.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0):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L组)。E组超声引导下行竖脊肌平面阻滞,L组根据手术定位逐层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下、筋膜、肌肉层、上关节突),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手术时间及C型臂X线定位时间。于手术切皮(T1)、分离肌肉(T2)、椎间孔成形(T3)、神经根减压(T4)和缝合皮肤(T5)时记录VAS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镇痛有效和镇静满意情况。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下肢运动阻滞情况、恶心呕吐、头晕、穿刺部位血肿及神经损伤等发生情况,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与L组比较,E组T2-4时VAS评分降低,T3,4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患者满意度升高,手术时间和C型臂X线定位时间缩短(P<0.05),ODI评分和镇静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见运动阻滞、恶心呕吐、头晕、穿刺部位血肿及神经损伤等发生。结论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椎间孔镜手术可提供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二科应用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的临床资料。一期行跨面神经移植术,二期行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术。术后随访手术效果,评估患者双侧中下面部对称性变化。应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患者术前、后口角运动程度,通过Adobe Photoshop 2021测量患者术前、后静态和动态双侧口角连线与面中线的夹角(口角动度客观测量),并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6例晚期面瘫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24.8±3.5)岁(16~28岁)。分期手术间隔时间为6~12个月。术后随访(34.9±11.7)个月(1~3年),所有游离移植物均成活,没有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二期术后1年因患侧面部臃肿行移植肌肉修薄术,1例患者二期术后1年因股薄肌固定止点位置不佳进行了肌肉止点位置调整术,1例患者二期术后2年因口角动度不足行咬肌神经跨面神经端侧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改善,患侧全部出现口角上提运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口角动度:优秀15例,良好9例,一般2例。口角动度客观测量结果显示,患者术后静态角度较术前提升(86.4°±3.3° vs. 82.3°±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17);术后动态角度较术前提升(86.9°±2.8° vs. 80.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5,P<0.001)。结论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 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阻滞在胸科手术中 的 应用 效果 。 方法: 使用区组随机化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胸科手术的患者共 36 人,并以奇偶数法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 竖脊肌阻滞 ,对照组应用 椎旁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旁神经阻滞复合 竖脊肌阻滞 应用与胸科手术中,可获得患者更高的满意度,满足患者对于镇痛的需求,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