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小儿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41例外科手术小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围术期护理体会。结果本组341例患儿均顺利结束手术,且均置于出院,无死亡例,仅11例患儿发生轻度术后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康复。结论对于外科手术患儿,应针对其生理及病理特征,合理制定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计划,加强基础护理并予以个性化的优质护理,以促进患儿的康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应用情志护理的效果,以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社区收治并确诊的4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情志护理予以护理。经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SDS的评分情况,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情志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情志护理具有较好的疗效,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变了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数量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再添加中医情志护理。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情况。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对于工作的满意度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利用方便取样发对426名产科护士进行抽取,在抽取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般问卷、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来进行相关的调查。结果产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均分是(54.99±0.42)分,满意度的均分是(66.68±0.52)分,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知道产科忽视的共情能力和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是呈现正相关的,这样就能够不断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共情能力中,观点取代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结论产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对工作的满意度都是在中等水平,一定要提高产科护士的共情能力,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腹症患者运用情志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本院外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06例,入院时间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手术治疗,采用分层抽样分组的方式将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研究组(n=53),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性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情志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护理前焦虑和抑郁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腹症患者开展情志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的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应激反应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则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上的不同影响。结果 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心理障碍接触率66.66%远高于对照组46.67%,组间对比P<0.05。结论 对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模式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并且很大程度上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帮助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生的疼痛共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6月—2019年1月选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4所医学院校的768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疼痛共情量表(EPS)、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768名医学生的EPS总分为(2.56±0.66)分,其中身心不适反应维度得分为(2.28±0.74)分,移情反应维度得分为(3.39±0.7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经常看暴力电影、个人痛苦是医学生身心不适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20.1%的总变异;性别、年级、临床学习经历、观点采择、共情性关注、想象力是医学生移情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19.7%的总变异。结论医学生的疼痛共情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学教育应加强共情行为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患者他评的方式,多维度地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共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