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X线检查与诊断腰椎滑脱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并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X线检查:假性腰椎滑脱36例(58.06%)、真性腰椎滑脱26例(41.93%);手术结果:假性腰椎滑脱34例(54.83%)、真性腰椎滑脱28例(45.16%);诊断结果对比(P> 0.05), X线检查准确率96.77%。X线检查结果在腰椎滑脱部位、滑脱程度、峡部裂情况方面和手术结果完全相符(P> 0.05)。结论 临床中针对腰椎滑脱患者使用X线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准确地得到椎弓峡部裂、滑脱部位和程度相关信息,对临床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X线检查 腰椎滑脱 准确率
  • 简介:目的探讨在腰椎滑脱患者中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研究组30例患者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患者中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间植骨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4年3月~2008年6月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31例,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作滑脱复位后加侧cage椎间融合固定。随访观察固定有无位移,滑脱有无复发。结果随访24~72个月、平均36个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固定无移位,滑脱无复发。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减少术后断钉和复发的问题,是治疗腰椎滑脱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侧cage即可以达到稳定椎间的作用。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钉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腰椎滑脱的治疗中,局部椎板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30例腰椎滑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随访,30例患者术后1年影像学显示融合率为93.33%(28/30),术前视觉疼痛平均评分为(7.1±1.7)分,术后为(1.6±0.7)分,术后优良率为86.67%(26/30),且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结论针对腰椎滑脱患者行局部椎板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局部椎板股 椎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腰椎滑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单纯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高,术后B组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治疗腰椎滑脱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 椎间融合术 后路减压 植骨 腰椎滑脱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 116 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116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取不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发病率。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围术期护理相关指标对比存在差异, P 〈 0.05 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对比两组围术期护理后的并发发病率有较大差异,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P 〈 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的指导下实施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发病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椎间植骨和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对80例脊柱后路椎体成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15.4±2.1)个月。在最后一次随访时,总临床反应率为92.5%,腰椎复位率93.8%,融合成功率为95%。手术后1月和6月的 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滑脱量、滑脱角等指标与手术前相比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脊柱内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可达到理想的稳定复位,保持稳定的椎间高度,提高植骨融合率,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方法。

  • 标签: 脊椎钉棒固定 椎体间植骨融合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退行性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8月—2017年5月,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42~102(74.6±19.7)个月后,发生ASD需再次手术的患者11例。发生ASD的均位于原融合上方,应用OLIF联合/不联合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住院天数等。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摄腰椎标准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CT,测量手术前后椎间孔高度(IFH)、椎间隙背侧高度(DH)、椎间隙腹侧高度(VH)等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7.7±6.8)个月,手术时间(87±35)min,手术时间(64±8)min(不含内固定操作),术中出血量(74.2±28.8)mL,住院(6.7±1.9)d。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降低,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手术椎间隙VH、DH较术前分别增加(4.5±2.1)mm和(3.2±1.9)mm,IFH较术前增加(5.7±1.6)mm。2例(18.2%)患者在椎间隙处理过程中发生终板损伤,Cage下沉,术中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发生腹膜撕裂,术中请胃肠外科专家手术修复;1例出现交感神经链损伤致下肢症状,1例出现一过性术侧腰大肌无力,屈髋肌力3+级,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OLIF作为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为腰椎融合术后ASD提供了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获得良好的近期随访临床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退行性变 手术后并发症 再手术
  • 简介:背景:临床常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研究已证实经伤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脊柱稳定性加强,但也有研究认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足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但此结论缺乏生物力学结果支持。目的:观察胸腰椎体骨折经伤椎固定的相关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扬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8具中国人新鲜胸腰标本(T11-L3),锯条横断2/3椎体,制成完整胸腰椎体实验标本,将8具标本等分成跨伤椎固定组和经伤椎固定组,分别在跨伤椎临近椎体四钉固定和临近椎体四钉固定+经伤椎侧椎弓根固定。结果与结论:胸腰椎体骨折后经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的载荷-应变关系相差12%、载荷-位移关系相差11%、强度相差18%、轴向刚度相差11%、扭转力相差11%及拔出力相差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伤椎固定胸腰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 椎弓根螺钉 单节段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全内镜技术治疗75岁以上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采用全内镜技术治疗12例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75~88岁,平均(81.5±6.5)岁,其中经椎间孔入路7例,经椎板间入路5例。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CT或MRI评估椎管减压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顺利完成手术,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感染等手术并发发生,1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术后4天明显缓解;手术时间45~125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量(45.5±14.5)ml,住院时间4~7天,平均5.5天。所有纳入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8±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7.50±1.50)分,术后第1天为(2.50±0.50)分,术后3个月为(2.00±1.00)分,术后6个月为(1.80±0.50)分,术后12个月为(1.50±0.50)分;ODI术前为(54.50±15.50)分,术后第1天为(22.00±14.50)分,术后3个月为(19.50±10.50)分,术后6个月为(13.50±9.00)分,术后12个月为(10.50±8.50)分。术后各时间随访VAS及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优4例(33.3%),良6例(50.0%),可2例(17.7%),无差评,总体优良率为83.3%(10/12),患者性别、年龄、术前VAS评分、ODI功能指数及全内镜入路与改良MacNab结果无相关性(P〉0.05),而术前腰腿痛病程及临床症状特点与改良MacNab结果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经皮全内镜技术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风险,维持脊柱稳定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治疗费用;是治疗75岁以上高龄腰椎管狭窄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 内窥镜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短内固定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a spondylitis,B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34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2例,女12例;年龄(52.3±10.6)岁(范围35~72岁)。在规范化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均采用腰椎后路短内固定术,29例行单纯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5例行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移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监测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评估炎症控制情况。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评估椎间融合情况,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良MacNab标准及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04.64±16.72)min(范围65~145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6.49±7.41)d(范围7~38 d);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20.2个月(范围12~34个月)。末次随访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降至正常范围,SAT阴性。术后3个月时达到Bridwell融合标准Ⅱ级融合11例(32.35%),Ⅲ级融合23例(67.65%);术后6个月时Ⅰ级融合3例(8.82%),Ⅱ级融合31例(91.18%);末次随访时全部达到Ⅰ级融合。术后腰部或下肢症状即有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6.3±1.4)分,术后1个月(4.1±1.2)分、术后3个月(2.7±1.4)分、术后6个月(1.6±1.0)分,末次随访时为(1.2±0.8)分;JOA评分术前(13.8±2.4)分,术后1个月为(17.6±2.6)分,术后3个月为(21.7±3.1)分,术后6个月为(24.9±2.7)分,末次随访时为(25.7±1.8)分。VAS评分、JOA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例(ASIA分级C级2例,D级10例)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者,末次随访时2例从C级恢复至D级,10例从D级恢复至E级。改良MacNab标准疗效优良率达到97.06%(33/34)。无硬膜外血肿、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发生,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在规范化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腰椎后路短内固定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 布鲁杆菌病 感染 脊柱融合术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武警战士。因反复腰部疼痛活动受限2年,加重3个月。于2012年6院入住本院。2年前在新兵连训练结束后,感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无明确外伤史。卫生队医生按照腰肌劳损给予休息、口服止痛药物、腰部理疗。好转后继续从事训练和战备执勤,2年间腰部疼痛症状反复发作。3个月前负重5km跑后,患者自觉腰部疼痛加重,在当地医院拍X线片后诊断为腰椎峡部裂。

  • 标签: 腰椎 骨折 闭合性 骨折固定术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症状体征差异,总结狭窄范围与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5例腰椎管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依据狭窄范围的差异分为狭窄组(74例)和多节狭窄组(71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狭窄组大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4%,多节狭窄组为5.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下肢肌力减弱发生率为32.4%,多节狭窄组为5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下肢放射痛、下肢皮肤感觉异常、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临床主要表现为累及下肢的多样的神经症状与体征,多节腰椎管狭窄患者更容易引起马尾神经损害和下肢肌力减弱表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病患接受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病患,纳入区间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通过计算机抽样分组,参照组执行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纳入33例,实验组执行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纳入33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指标记录方面,参照组与实验组相互比较,后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差异对比P<0.05;在疼痛评分方面,参照组与实验组相互比较,后者术后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治疗中,运用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使病患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一步缩短,减轻病患的疼痛感。

  • 标签: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