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相邻弓根钉植入治疗腰椎脊柱骨折。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腰椎脊柱骨折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相邻弓根钉植入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以及Cobb氏角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进行椎体高度的检查,可明显发现,术后患者的椎体高度与术前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Cobb氏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腰椎脊柱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相邻弓根植入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脊柱的变形,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 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微创相邻弓根钉植入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患者采取经皮微创相邻弓根钉植入治疗,观察围手术期指标、短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了解恢复情况。结果所选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约80mm,术中出血量为(40~160)ml,手术时间(35~75)min。术后平均住院(8±1.5)天。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相邻弓根钉植入治疗腰椎骨折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具有创口小、出血少的优点,术后恢复时间短,临床预期良好。

  • 标签: 胸椎 腰椎 单节段骨折 经皮微创弓根钉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我科于 2014年 1月至 2016年 5月共收治腰椎滑脱患者 54例,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54例患者,随访 1年,优 39例、良 11例、可 3例、差 1例。结论:腰椎滑脱可行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治疗,术中的彻底减压及术后植骨的坚固融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内固定的应用可复位滑脱的椎体,并恢复脊柱的生理弯曲。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治疗
  • 简介:背景:随着人口老年化,腰椎退变性疾病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如何有效治疗此类疾病,学术界尚存争议.目的:比较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7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组(PLIF组,n=51)和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组(Dynesys组,n=46).比较两组术后腰痛程度(VAS评分)、临床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及术后影像学结果(手术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上位邻近活动度).结果:PLIF组随访时间28~78个月,平均(48.7±21.8)个月;Dynesys组随访时间27~76个月,平均(48.6±19.7)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患者ODI评分优于PLW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手术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高,但PLIF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ynesys组高于术前(P<0.05).两组末次随访手术活动度均低于术前(P<0.05),Dynesys组由术前6.9°±2.1°降低到4.6°土1.3°,而PLIF组由术前7.2°±2.3°降低到0°.两组末次随访时上位邻近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Dynesys组由术前7.8°±1.2°增加到8.6°±1.7°,PLIF组由术前7.1°±2.6°增加到10.8°±2.6°,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与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后者能够部分保留手术活动度,且对邻近椎体活动度影响较小,理论上可以降低邻近退变.

  • 标签: Dynesys动态内固定 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活动范围 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腰椎后路融合技术及探讨其在治疗腰椎椎体滑脱中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8月-2016年10月对16例腰椎滑脱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利用具有提拉作用的椎弓根螺钉提拉滑脱椎体使其复位,放置植入自体骨的cage在椎间隙,应用杠杆原理,以cage作为支点,椎弓根钉棒系统作为力臂,通过适当的后方加压力恢复腰椎前突并维持椎间隙高度。术后临床表现和手术效果分别按照侯树勋等1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术前、术后腰椎摄片以观察椎体骨融合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优11例,良4例,可1例。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是一种可获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积极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滑脱 后路 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2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优13例、良6例、可2例、差1例。1例长期足趾背伸力减弱,1例并发脑脊液漏。结论对腰椎滑脱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腰椎滑脱 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泰州市中医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0例,根据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价疗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术后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cNab标准评分优54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91.4%。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 靶向穿刺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2例2013年10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椎弓根螺钉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并发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9.76%vs.29.27%,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腰椎滑脱症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病患经骨折椎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0例,收治时间在2016年1月~2016年9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予以经骨折椎复位固定治疗,分析50例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6个月后的随访结果。结果5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长为(84.23±5.11)min,术中出血量为(130.01±9.01)ml,经过6个月的随访后发现,有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其余4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改善率为90.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骨折楔变指数有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骨折椎复位固定治疗,能够改变患者的骨折楔变指数,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近期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经骨折椎单节段复位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36~68岁,平均52.3岁,随机分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30例(微创组)和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月及术后6月随访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6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及接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月及术后6月共4次随访。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切口大小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4次随访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但仅术后1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四次随访的VAS评分均比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VA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次随访VAS评分均比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月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均为100%;末次随访微创组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好,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观测患者在术前、术后半年、术后一年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指标。统计分析患者的影像学指标。结果术后影像学指标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术后半年、一年与术后相比,出现轻微的矫正丢失,差异不显著。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临床应用中是可行的。

  • 标签: 椎弓根钉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治疗方案,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开放入路植入椎弓根固定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术后VAS评分以及并发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除伤椎Cobb角纠正率外,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以及并发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残腔体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发生率,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肌间隙入路 单节段椎弓根固定 胸腰椎骨折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腰椎骨折患者运用经伤椎或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选取52例腰椎骨折病例做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Ⅰ组接受传统跨伤椎固定,Ⅱ组接受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对比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实施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FIM评测结果基本相当,数据相比,统计学不成立(P>0.05)。术后,Ⅱ组的FIM评测结果为(66.85±15.17)分,相比Ⅰ组的(62.02±10.32)分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在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与Cobb角方面,Ⅱ组均获得显著改善,优于Ⅰ组,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腰椎骨折患者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与固定,整体效果要优于传统跨伤椎手术,值得推荐。

  • 标签: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 跨伤椎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站立式与卧式腰椎动力位(过伸过屈位)对腰椎滑脱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分别行站立式与卧式腰椎过伸过屈位检查,分别测量不同体位腰5椎体位移距离和腰骶角及过伸、过屈状态下的差值,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立式和卧式过伸过屈位腰5椎体位移距离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立式的过伸过屈位移差值与卧式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Z=1.993,P=0.046);立式过屈位时腰骶角较卧式增大(Z=2.074,P=0.038),过伸位时差别不明显,立式的过伸过屈位腰骶角差值与卧式的差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别(Z=3.180,P=0.001)。结论两种不同体位过伸过屈位所测得的腰5位移和腰骶角参数值不尽相同,站立位在判定腰椎滑脱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腰椎动力位,腰椎滑脱,DR摄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重度胸腰脊柱骨折中应用后路椎弓根钉不同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重度胸腰脊柱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固定采用的不同方式分成B组40例,利用短固定,A组40例,选择长固定,比较两组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多于B组;A组治疗后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均优于B组;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差异不明显。结论在重度胸腰脊柱骨折治疗中后路椎弓根钉长、短固定各有其优缺点。

  • 标签: 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路椎弓根钉 节段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在腰椎滑脱患者中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研究组30例患者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患者中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间植骨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