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安阳市肿瘤医院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MRT组和3D-CRT组,每组36例。3D-CRT组采用3D-CRT同步化疗,IMRT组采用IMRT同步化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血清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M、CD3+、CD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IMRT组下降幅度低于3D-CRT组(P<0.05);治疗后,IMRT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复发率(2.86%,1/35)低于3D-CRT组(27.27%,9/35),生存率(100%,35/35)高于3D-CRT组(75.76%,25/35),P均<0.05。结论IMRT和3D-CRT同步化疗应用于宫颈癌治疗中均可控制疾病进展,但IMRT同步化疗安全性更高,可减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能进一步调节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横断序列辅助三维容积测量(CTAS)技术评估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阜外医院成功行介入治疗的单发继发孔型ASD患者。患者于封堵前及封堵后第2天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且ASD封堵术中行DSA检查。最终入组52例,其中37例为缺损后下缘长度≤ 3 mm,15例为采用带孔封堵器治疗的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将患者术前及术后的CT资料进行三维容积重建。应用CTAS技术在术前评估ASD的解剖结构,测量其长径和短径,并利用椭圆的等效圆公式推算ASD的等效圆直径;在术后CT三维容积重建图像上测量封堵后的封堵器腰部直径;并基于CT三维容积重建图像测量封堵前后房间隔缺损各边缘的长度。在术中用DSA工作站通过模拟ASD的球囊测量法来测量封堵后的封堵器腰部直径。将上述相应测量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及一致性分析。结果术前CTAS测量的ASD等效圆直径为(32.3±5.4)mm;封堵术后,DSA与CTAS测量的封堵器腰部直径分别为(32.5±4.9)和(32.6±4.9)mm;三者间两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一致性好(ICC>0.75);同时,除房间隔上下径及下腔静脉侧边缘外,封堵前后CT测量的ASD各边缘长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AS技术在测量ASD大小和缺损边缘方面结果准确,可以替代球囊测量以指导封堵器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AB182促进同源重组(HR)修复的相关调控分子及机制。方法利用shRNA敲低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TAB182基因,TAB182敲低的MCF-7细胞为沉默组,使用shRNA阴性对照物的MCF-7细胞为TAB182阴性对照组。通过RNA测序分析,筛选与TAB182相关差异表达的HR修复基因。qRT-PCR验证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验证相关蛋白的表达。RAD51和BrdU免疫荧光检测DNA断裂末端形成的3′单链DNA(ssDNA);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RNA测序分析和qRT-PCR验证结果一致,TAB182沉默组细胞中RPA2的mRNA表达降低(t=17.97,P<0.05)。相比于TAB182阴性对照组细胞,TAB182沉默组细胞RPA2在蛋白水平也显著减少。相比于TAB182阴性对照组,TAB182沉默组细胞中RAD51焦点(foci)的表达显著降低;3′ ssDNA结合蛋白标志物BrdU在TAB182沉默组细胞的细胞核中foci形成显著减少。在放射菌素D作用后的第4、8、12 h,相比于TAB182阴性对照组,TAB182沉默组细胞RPA2 mRNA的衰减加快(t=5.37、3.79、3.69,P<0.05)。相比于TAB182阴性对照组,TAB182沉默组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加(t=3.48,P<0.05);且TAB182沉默组放射诱发的凋亡率显著增加(t=11.05,P<0.05)、照射后24 h的周期阻滞时间延长(t=8.40,P<0.01)。结论TAB182通过维持RPA2 mRNA的稳定性,促进RPA2的表达,在DSBs的同源重组修复通路中发挥作用。TAB182的缺失可增强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青少年不同发育时期上颌骨三维特征并与骨性Ⅰ类比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37例青少年,其中骨性Ⅲ类114例,骨性Ⅰ类123例,根据改良颈椎龄分为高峰期前组(T1)、高峰期组(T2)、高峰期后组(T3)。测量分析骨性Ⅲ类和Ⅰ类不同发育时期上颌骨三维特征。结果①骨性Ⅲ类指标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性别差异,如上腭长度T1期[男(42.68±1.24)mm,女(41.53±1.39)mm,P=0.018]、T2期[男(46.06±1.34)mm,女(44.21±1.11)mm,P<0.001]及T3期[男(47.95±1.87)mm,女(46.01±1.22)mm,P<0.001]。②T1期上颌骨三维指标骨性Ⅲ类小于Ⅰ类,如上腭长度T1期Ⅲ类(41.53±1.39)mm,Ⅰ类(46.14±1.67)mm,P<0.001,这种差异持续至T3期,如上腭长度T3期Ⅲ类(46.01±1.22)mm,Ⅰ类(52.72±1.90)mm,P<0.001。结论①骨性Ⅲ类男性上颌骨三维特征各时期均大于女性,磨牙颊倾代偿明显,扩弓时应避免骨开窗开裂。②骨性Ⅲ类较骨性Ⅰ类在高峰期前就表现上颌骨三维发育不足,早期干预上颌骨发育可能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必净注射液(血必净)与西维来司他钠注射液(西维来司他钠)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ALI/ARDS模型组(21只)、血必净组(21只)和西维来司他钠组(21只)共4组。采用经大鼠尾静脉注射25 mg/kg脂多糖(LPS)建立ALI/ARDS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之后血必净组每日2次经尾静脉给予8 mL/kg血必净注射液,西维来司他钠组每日3次腹腔注射100 mg/kg西维来司他钠,空白对照组和ALI/ARDS模型组每日2次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给药5 d。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记录体质量和存活情况,实验终点时收集大鼠肺泡灌洗液检测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并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ALI/ARDS模型组相比,血必净组和西维来司他钠组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EU%)均明显降低〔WBC(×109/L):55.86±6.68、49.96±6.76比73.13±7.35,NEU%:0.459±0.077、0.315±0.047比0.709±0.067,均P<0.05〕,淋巴细胞比例(LYM%)明显升高(0.412±0.067、0.517±0.051比0.232±0.057,均P<0.05),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有所降低(ng/L:295.2±39.7、281.9±33.1比469.6±77.0);但血必净组与西维来司他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必净组实验终点时的存活率高于西维来司他钠组和ALI/ARDS模型组〔52.4%(11/21)比28.6%(6/21)、14.3%(3/21)〕,西维来司他钠组高于ALI/ARDS模型组,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终点时血必净组体质量及其增长率均高于西维来司他钠组体质量(g):217.1±6.4比207.1±7.0,体质量增长率:(-0.9±2.8)%比(-4.3±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光镜下可见ALI/ARDS模型组大鼠肺泡腔内大量炎症物质渗出,其中充满炎症细胞,局部可见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肺泡结构破坏;血必净组大鼠上述情况均有所改善;西维来司他钠组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血必净组基本相同。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ALI/ARDS导致的肺组织损伤和全身性损害,提高大鼠存活率,其保护作用与西维来司他钠注射液基本一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用于动态评价妊娠高血压(HDCP)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进行产前检查并最终分娩的HDCP患者50例和同期健康妊娠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查,记录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参数,比较不同受试者组间常规超声检测参数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参数。结果HDCP治疗前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HDCP治疗后、HDCP产后3个月以及正常妊娠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HDCP患者治疗前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LVGLS)[(-18.41±2.23)%]、左室心肌整体圆周应变(LVGCS)[(31.29±3.09)%]、左室心肌整体径向应变(LVGRS)[(-19.37±2.19)%]和左室心肌整体面积应变(LVGAS)[(-26.61±3.18)%]检测数据的绝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水平[(-26.03±2.79)%、(37.45±3.68)%、(-24.59±2.74)%和(-39.23±3.96)%](t=6.31~14.87,均P < 0.05)。HDCP患者治疗后LVGLS[(-24.79±2.68)%]、LVGCS[(35.94±3.25)%]、LVGRS[(-22.48±2.41)%]和LVGAS[(-37.54±3.38)%]检测数值的绝对值和产后3个月[(-25.64±2.72)%、(36.63±3.47)%、(-23.91±2.69)%和(-38.49±3.64)%]均较治疗前水平显著增加(t=4.08~10.59,P < 0.05),与正常妊娠组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1.19,P=0.182~0.652 > 0.05)。HDCP患者LVGLS、LVGCS、LVGRS和LVGAS检测数值的绝对值与LVEF检测数值均呈正相关(r=0.638~0.775,P=0.009~0.041 < 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对HDCP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情况进行动态评估,有利于指导早期干预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行3D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CT图像三维可视化重建,并行虚拟右半肝切除,术中精准判断切肝所遇管道,在3D腹腔镜良好的景深感和立体定位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长(284±21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79±41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0±8.5)d,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均保守治疗成功;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4例带腹腔引流管出院,无患者死亡。本中心认为经过术前三维可视化的精准评估,联合3D腹腔镜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占位患者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胰腺占位并完成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98例患者资料。最终入组94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61.2±7.2)岁。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腹部脏器及血管,分析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包括腹腔干、肝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胰背动脉。结果腹腔干血管三维重建率为100.0%(94/94)。60例异常腹腔干分别为:肝脾干型5例(5.3%)、胃脾干型1例(1.1%)、肝胃脾肠系膜干型3例(3.2%)、肝胃脾肝左干型17例(18.1%),腹腔干发出1支或多支膈下动脉34例(36.2%)。肝动脉系统MichelsⅠ型69例(73.4%)、Ⅲ型2例(2.1%)、Ⅴ型1例(1.1%)、Ⅷ型2例(2.1%)、Ⅸ型1例(1.1%),不属于Michels分型的包含腹腔干发出副肝左动脉17例(18.1%),副肝左动脉由胃左动脉发出合并肝左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1例(1.1%),副肝右动脉由腹腔干发出合并肝固有动脉发出肝右前动脉联合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肝右后动脉1例(1.1%)。异常走行胰背动脉3例。38例(40.4%)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4例(4.3%)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连接处。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确定胰周血管变异情况,对胰腺占位患者术前精准评估及指导手术具有一定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角度与Ⅵ段胆管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6例Ⅵ段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并纳入结石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55.7±10.5)岁。选择同期的50例胆囊炎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57.4±14.4)岁。建立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并测量Ⅵ段胆管以及右肝管角度。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Ⅵ段胆管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结石组Ⅵ段胆管角度(124.5±23.1)°、右肝管角度(83.5±14.4)°,高于对照组(111.8±27.7)°、(76.9±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2.10,P=0.017、0.039)。Ⅵ段胆管角度(OR=1.024,95%CI:1.006~1.042,P=0.010)及右肝管角度(OR=1.035,95%CI:1.005~1.065,P=0.020)与Ⅵ段胆管结石形成相关,Ⅵ段胆管和右肝管角度越大,Ⅵ段胆管结石形成风险越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Ⅵ段胆管角度等于102.295°时,诊断Ⅵ段胆管结石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34.0%,曲线下面积为0.631。结论Ⅵ段胆管角度及右肝管角度是Ⅵ段胆管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为成都地区正常青年汉族人群上唇相关指标三维测量数据库的建立进行先期调查,并建立参考数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抽样法纳入2012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志愿者。分别收集其面部多层螺旋CT(MSCT)资料,获取影像数据生成三维模型,并使用3-matic Medical 13.0软件进行分析,对上唇相关线性指标[人中切迹点-唇珠最低点(Ls-Sto)、唇珠最低点-下唇红唇缘中点(Sto-Li)、鼻唇点-唇珠最低点(Sn-Sto)、鼻唇点-人中切迹点(Sn-Ls)、人中切迹点-下唇红唇缘中点(Ls-Li)、右侧唇峰点-左侧唇峰点(CphR-CphL)、右侧口角点-左侧口角点(ChR-ChL)、右侧人中嵴中点-左侧人中嵴中点(MphR-MphL)、右侧鼻翼基底点-左侧鼻翼基底点(SbalR-SbalL)、唇珠最低点-颏唇沟点(Sto-Sl)]、比例指标[人中切迹点-唇珠最低点/唇珠最低点-下唇红唇缘中点(Ls-Sto/Sto-Li)、右侧人中嵴中点-左侧人中嵴中点/右侧口角点-左侧口角点(MphR-MphL/ChR-ChL)、右侧人中嵴中点-左侧人中嵴中点/右侧唇峰点-左侧唇峰点(MphR-MphL/CphR-CphL)、人中切迹点-唇珠最低点/鼻唇点-唇珠最低点(Ls-Sto/Sn-Sto)、唇珠最低点-下唇红唇缘中点/唇珠最低点-颏唇沟点(Sto-Li/Sto-Sl)],以及鼻唇角角度进行测量,并采用唇珠—双侧口角三点拟合圆法对上唇弧度进行测量,包括右侧口角点-人中切迹点-左侧口角点(ChR-Ls-ChL)、右侧人中嵴中点-鼻唇点人中切迹点中点-左侧人中嵴中点(MphR-A-MphL)、右侧鼻翼基底点-鼻唇点-左侧鼻翼基底点(SbalR-Sn-SbalL)。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18~24、25~30岁)上述指标的差异,对于不同弧度位置指标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SNK-q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0名志愿者,其中男性68名(45.3%),女性82名(54.7%),年龄为18~30岁,平均24岁。(1)不同性别之间比较:线性指标中Ls-Sto、Sto-Li、Sn-Sto、Sn-Ls、Ls-Li、CphR-CphL、ChR-ChL、SbalR-SbalL、Sto-Sl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hR-Mp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例指标中Ls-Sto/Sn-Sto、Sto-Li/Sto-S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Sto/Sto-Li、MphR-MphL/ChR-ChL、MphR-MphL/CphR-Cph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唇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弧度指标中ChR-Ls-C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hR-A-MphL、SbalR-Sn-Sba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各个线性指标、比例指标、鼻唇角、弧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弧度位置之间比较:3个不同弧度位置的弧度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R-Ls-ChL分别与MphR-A-MphL、SbalR-Sn-Sba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hR-PoinA-MphL与SbalR-Sn-Sba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基于MSCT影像资料完成了成都地区正常青年汉族人群上唇相关指标三维测量数据的先期调查,并建立了参考值,可通过获得的数据集为临床评估、设计提供直观的参考资料。此外,通过测量上唇的弧度评估上唇是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能有效地反映上唇的生理弧线。
简介:摘要1例53岁双眼视物模糊10余天女性患者,既往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口服靶向药物维莫菲尼。检查发现左眼房水闪光,视盘水肿,双眼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示早中期点状强荧光,晚期渗漏荧光呈多湖状,诊断为双眼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眼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在肿瘤科指导下间断服用维莫菲尼至停药。治疗后双眼视力改善,眼前节炎性反应消退,视网膜神经上皮复位,色素上皮脱色素呈晚霞样眼底。
简介:摘要目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也逐渐跨入微创手术时代,高速玻切、微切口入路和广角照明也将其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因此成为了眼科显微手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三维(3D)手术视频系统可以为手术教学者和多名观摩者同时提供高分辨率、多层次的放大、立体图像,打破传统的"一对一"主刀镜和助手镜教学,实现"一对多"的"抬头"手术教学,提升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教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阿维A治疗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R)及停药原因。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2019年使用阿维A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92例,回顾性分析其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且能够定期随访的1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用药期间出现的ADR及停药原因。结果193例中171例出现519例次ADR,发生率为88.6%。ADR累及上皮组织174例次(33.5%)、内分泌系统126例次(24.3%)、生殖系统1例次(0.2%)、运动系统29例次(5.6%)、循环系统77例次(14.8%)、神经系统3例次(0.6%)、消化系统71例次(13.7%)、泌尿系统38例次(7.3%)。相对常见的ADR为皮肤黏膜干燥、肌肉骨骼疼痛,常见的生化指标改变为血脂异常、血小板升高、肝酶异常。ADR的报告时间主要分布在开始用药后1个月内(81.6%)。罕见ADR有脱发、耳鸣、甲沟炎、肌无力、感觉异常、头痛、月经紊乱和高胆红素血症,报告时间主要分布在患者开始用药后1~6个月内(70.6%)。519例次ADR中,324例次无需药物干预能好转、痊愈,195例次经停药和/或药物干预后好转、痊愈,无病重或死亡病例。193例患者中,已停药186例,其中116例(62.4%)因病情好转停药,35例(18.8%)因ADR导致用药依从性差而停药,27例(14.5%)因ADR在医师指导下停药;8例(4.3%)因病情控制不佳停药。结论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相关ADR发生率高,但大都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7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8例患儿实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治疗,针对治疗组29例患儿实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费用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能强化患儿的免疫能力,减轻家庭医疗负担,促进患儿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于不孕症患者诊断期间应用经阴道动态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标准者共计45例患者89条输卵管(其中1条为切除术后),纳选对象于入院以后均采取经阴道动态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以腹腔镜下宫腔通液术,术中诊断为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率以及检查结果。结果:经阴道动态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中输卵管通畅、堵塞以及通而不畅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阴道动态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准确率可高达91.01%。结论:于不孕症临床诊断期间应用经阴道动态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可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