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日本与我国有着久远的文化交流的历史,日本学术界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做过许多研究。我们了解和借鉴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对加速我国有关学科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日本对中国考古学和古代文化的研究近年又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有哪些学术信息和动态?是不少人希望知道的。为此笔者写过一篇访问记《日本文博考古工作印象》(《社会科学报》1988年10月6日),最近又带着上述问题,走访了自日本回国不久的李学勤先生。李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现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历史学会和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的理事。曾多次出访欧美澳各国,也多次访问日本。这次应日本
简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升,我国在进行古建筑维护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做好相关的维护工作,逐渐将新型的技术运用到我国古建筑维护的过程中。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文物,古建筑的建立和发展,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见证了人类文明及历史的发展,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工程、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部分古代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大自然和部分人群的摧残。因此,为了保证古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古建筑质量方面的维护工作,有利于促进古建筑更好地进行古代文化方面的传播。为了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三维虚拟技术的概念以及三维虚拟技术在古建筑维护中的意义、应用现状以及应用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为促进古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简介:<正>“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但这两个范畴不是同时产生的。从“意象”到“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发展史的一条线索。这条线索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对这条线索进行深入的考察,能使我们获得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新的启示。(一)意象说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意象”最初主要是作为哲学认识论的范畴,只含有淡薄的美学意味。《周易》中关于意与象的言论,可以说是意象理论之滥觞。《周易·系辞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系辞》属《周易》中《传》的部分,《易传》为战国后期的作品,兼蓄了儒道两家的许多思想。上引《系辞》中的那段话同庄子学派所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的精神是一致的,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意”与“象”的问题,认为“意”是“言”所不能完全表达清楚的,而这“言”所不尽之“意”却可以通过“象”完全地明白地表达出来。其实,言所未尽之意,象也未必能尽之,《周易》的看法应该说有很大偏颇。但
简介:汉唐古典舞这门课程的形成经历了半个世纪,从理论研究入手,经过剧目创作实践,而后形成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希图解决中国古典舞民族风格问题和民族舞蹈技能、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这门课程是以汉、唐和清代近百种戏曲舞蹈作为支点,同时参考古典舞孪生兄弟一民间舞的生动、活泼,对节奏、速度的处理方式,花了几十年的功夫、研究史籍文献和文物中的舞蹈形象资料,并以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哲学、礼法、习俗等社会科学作为文化解码,激活丰富的文物资料,破解古典舞蹈发展、演变的历史,并通过相邻艺术审美共性的印证,是在自己的文化母体内,不依借、不搬套外来艺术所形成的中国古典舞基训课。这门课程强调民族的审美特色,强调了体现审美的丈化内涵和优秀的古典精神,强调了专业技术技能的文化属性,强调了形、神、意象的统一和一元化发展。同时也强调了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对历史批判继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