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阴道炎患者进行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针对阴道内液珠菌感染状况进行临床检验成果探究。方法:研究对于为2968例阴道炎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入本院就诊检查,以时间分组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显色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凝集法,实验组患者采用镜检法。在所有患者中随机抽取750份检查样本,对比检出率。结果:从数据可见,实验组念珠菌阳性检出率为84.4%,观察组为66.8%,对照组为44.8%,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白色念珠菌阳性检出率上,实验组为82.9%,观察组为77.2%,高于对照组的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镜检法对于白色念珠菌进行检测,结果更加精准,程序更为便捷,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微生物检验的1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标本质量因素因素,且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指标:微生物检验准确性及误差性;误差微生物检验标本检验质量影响因素;致病菌分析情况;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结果:10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检验准确及检验误差分别为800份及200份。检验准确性及误差率分别为80%、20%。对200份检验误差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质量分析后发现,影响这些标本质量的因素包括有标本采集质量、人为因素以及操作因素等。10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致病菌株数分别有516例、380例、104例,占比分别为51.6%、38%、10.4%,其中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致病菌机率显著高于真菌致病菌机率,P<0.05,且大肠埃希菌为革兰阴性菌中占比最高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菌中占比最高的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在喹诺酮类以及头孢类抗菌药物中有较高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喹诺酮类、红霉素类以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标本采集质量、人为因素以及操作因素等可能会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中质量,应注重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予以患者抗菌药物。
简介:目的:对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含量测定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通过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代入包含因子(k),得到本次含量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建立了测定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在实施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期间快速血清学检验方法以及微生物培养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84例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研究;结合所有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症状体征,合理对其展开快速血清学检验工作、微生物培养检测工作以及二者联合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工作,以最终实际确诊为金标准,就三种方式诊断疾病的具体诊断效能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所有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通过最终确诊后,阳性/阴性比例分别为50例/34例;临床对患儿合理展开二者联合诊断工作,阳性/阴性比例分别为49例/35例;二者联合诊断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效能较快速血清学检验诊断效能、微生物培养检测诊断效能均有所提升,程度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在开展诊断工作期间,快速血清学检验方法以及微生物培养检测方法虽然各具优势,但仍然存在局限性。为了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效能提升,临床提倡将上述方法结合用于疾病最终诊断,不但可将诊断效能提高,而且可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治奠定基础,促进疾病预后的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规律。方法 将2019年1月份-2022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184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本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规律。结果 共培养出246株病原微生物,多重耐药(MDR)发生率39%(96/246)。88株革兰阳性(G+)细菌中,检出率最高的为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DR检出率36.4%(32/88),检出最高的为葡萄球菌属的溶血葡萄球菌80%(8/10),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80%(8/10)以及肠球菌属的屎肠球菌50%(2/4)。158株革兰阴性(G-)菌中,检出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黏质沙雷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MDR检出率39.2%(62/158),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琼氏不动杆菌100%(2/2)、大肠埃希菌80%(16/20)及肺炎克雷伯菌71.4%(10/14)。结论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临床医生应当注意加强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实时定量PCR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6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确诊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实时定量PCR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检验,并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实时定量PCR共确诊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96.87%、95.65%及97.56%,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确诊率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检出情况实时定量PCR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结果高度接近,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检验时间及成本对比上实时定量PCR分别为(2.91±0.57)h与(40.68±12.51)元,均低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的(24.62±4.04)h与(60.44±17.07)元,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吸机及相关性肺炎疾病检测中实时定量PCR及传统细菌培养法中均具有较高精度,但是检验用时及成本来说,前者更具临床优势,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针对微生态制剂在基层儿科具体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儿科所收治的90例患儿进行研究。研究以不同的治疗措施为主,并对患儿展开分组治疗,研究组45例患儿根据病情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参照组45例患儿根据病情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高,共有42例患者治疗有效占比(93.33%);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低,共有33例患者治疗有效占比(73.33%);两组统计数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值<0.05, 表示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将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基层儿科的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而且对于消化道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