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组胺及其受体阻断药对离体家兔脑及外周血管的作用;并观察钙离子在组胺效应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家兔基底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分别在不同剂量苯海拉明、西咪替丁和硝苯地平存在的情况下,观察组胺量效曲线的变化.结果:组胺可引起基底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收缩;苯海拉明可拮抗组胺的上述作用;西咪替丁小剂量时即可增强组胺所致的基底动脉的收缩,而大剂量时才对组胺引起的肠系膜动脉收缩有增强作用;硝苯地平对组胺引起的两种动脉的收缩都有抑制作用.结论:组胺对离体家兔脑及外周血管均有收缩作用,这种缩血管作用主要通过Ca2+内流引起.同时,实验结果提示两种血管上组胺受体的分布密度有差别.
简介:目的:比较行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患者瘤体DSA减影图像及栓塞治疗后并发症,以分析两者瘤体血液供应区别以及栓塞治疗中进一步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7例子宫肌瘤及46例子宫腺肌瘤行UAE治疗,对术中瘤体血管减影和栓塞术后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双侧UAE治疗,其中子宫肌瘤患者瘤体血管显影明显,并具有清晰包膜以及粗大供血动脉,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而子宫腺肌瘤与周围则无明显界限;腺肌瘤患者栓塞后综合征则明显较子宫肌瘤患者重(P<0.01)。结论UAE术中DSA减影可以进一步明确了解子宫肌瘤及腺肌瘤血供情况,术后后者栓塞综合征明显要较前者多且较重,需引起术中的重视。
简介:目的比较X线摄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飞利浦DRX线机检查,观察组则采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机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下各种征象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厚壁空洞、毛刺征、胸膜凹陷、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泡征与支气管气象征等临床征象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分叶征及胸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摄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均可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但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进行选择。
简介:目的:比较兰索拉唑、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上海建工医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间,经临床以及胃镜检查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46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及法莫替丁对照组,病人同时口服胃动力药西沙必利.治疗两个月后胃镜复查,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兰索拉唑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5.7%,法莫替丁对照组症状改善率60.6%.内镜观察食管炎改善有效率兰索拉唑组为91.3%,法莫替丁组52.2%.经Radit和秩和检验,两组症状改善和内镜观察食管炎改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01).结论: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病人应首选质子泵抑制剂,以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36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围术期各时间点MAP和HR、两组患者术毕至清醒时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全麻与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全麻组具有较高的异氟醚、阿曲库铵、丙泊酚的用量,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诱导后、切皮、病灶切除MAP及心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全麻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的吞咽反射、SPO2〉90%、拔除气管导管、睁眼实验阳性、完全清醒的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手术能够降低药物的用量.减少患者的术后躁动.具有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简介: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11~18岁。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以丙泊酚、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维持麻醉。以R组(0.2μg·kg-1.min-1)和F组(1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维持术中镇痛。唤醒前半小时左右停用维库溴铵和镇痛药。唤醒时间为停用丙泊酚和七氟醚到患者双侧脚趾能动的时间。手术结束前R组停用雷米芬太尼后给予芬太尼2μg/kg,术后两组以芬太尼10μg·kg-1.min-1持续静脉镇痛,随访患者术后24h内的疼痛情况。结果:R组术中唤醒时间(12.3±5.7)min明显短于F组(21.6±6.5)min(P<0.01)。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中,R组患者术中唤醒明显快于F组。术中停用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后及时追加芬太尼,术后未诱发明显的痛觉过敏。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前列地尔与丁咯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前列地尔组40例和丁咯地尔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银杏叶提取物与能量合剂治疗,在此基础上,前列地尔组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丁咯地尔组予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加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病例的总有效率、耳鸣和眩晕症状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总有效率前列地尔组为92.50%,丁咯地尔组为80.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地尔组耳鸣及眩晕恢复情况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观察到心衰、头晕、头痛、局部血管刺激征、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优于丁咯地尔,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比较氨糖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3种含量测定方法的差异,对检测方法进行评价,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容量分析法对氨糖关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进行含量测定,对含量测定的结果、回收率、重复性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研究,并给出综合评价。结果:容量分析法作为现行标准的方法,回收率低,准确度差,质量控制水平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准确,回收率高,重复性好;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但重复性和专属性差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论:综合专属性、准确性等因素,高效液相色谱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可用于氨糖美辛肠溶片的质量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的应用效果,准确判断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的应用价值,同时总结一系列的护理体会,想方设法优化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他们生存质量的提高、负性情绪的改善等提供有力的支持。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选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于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治疗。两组患者予以同样的综合性护理服务。通过比较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积极改进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实现护理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结果:实验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恶性肿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治疗阶段并发症的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应用于肿瘤患者在治疗中比PICC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表明方法安全有效,同时减少了维护需求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说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更适合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使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三种保留灌肠方法对老年便秘患者的临床通便效果 方法 将我院老年病房90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A组采用10#多方位侧孔吸痰管连接磷酸钠盐(美国C.B.Fleet)插入深度为25-30cm,B组采用16#吸痰管连接开塞露插入深度为25-30cm,C组采用一次性肛管连接50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插入深度为7-10cm的方法,观察三组老年便秘患者的灌肠有效率、灌肠液的外溢情况、灌肠液保留时间、舒适度、腹胀缓解程度 、里急后重感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三组疗效比较: 灌肠总有效率、灌肠液保留时间、腹胀缓解程度及满意度和舒适度A组明显优于B组,B组优于C组;灌肠液外溢和里急后重感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组间对比均P<0.05 结论 采用10#多方位侧孔吸痰管连接磷酸钠盐直接肛注保留灌肠效果优于16#吸痰管连接开塞露灌肠及一次性肛管连接生理盐水灌肠,值得在老年病房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文章重点针对肝硬化伴肝癌患者诊断期间,经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研究过程中共择150例2015年1月-2021年1月确诊的肝硬化伴肝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对其进行MRI与 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并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参与研究的患者共150例,病灶共163。MRI影像学检查各时期检出率分别为,动脉期(96.31%)、门脉期(85.89%)、延迟期(89.57%);CT影像学检查各时期检出率分别为,动脉期(86.50%)、门脉期(80.37%)、延迟期(83.43%);MRI诊断总检出率(96.93%),CT诊断总检出率(86.50%);两种诊断结果可见明显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针对肝硬化伴肝癌患者诊断时,应用MRI诊断的结果相较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效果更具有优势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临床应用价值显高,值得广泛应用于对肝硬化伴肝癌患者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使用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的不良反应对比。方法:本报告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88例符合条件的甲亢患者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治疗模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以44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作为治疗手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肝功能损伤率上更低,在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异常上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对照组在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皮疹发生率上更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甲亢患者治疗时应用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治疗时均会出现不良反应,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药物治疗,并及时监测不良反应,进行有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