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转胯回旋运动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诊断为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给予转胯回旋运动,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Kegel)、两组的疗程均为16周。采用1h尿垫试验、盆底肌肉电位测定和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肉电位强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尿垫试验漏尿量、ICI-Q-S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6周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转胯回旋运动对压力性尿失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抗酸染色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5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患者的乳腺组织标本,包括33例导管周围乳腺炎(PDM)和2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GM)。对所有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抗酸染色,以便查找非结核性分支杆菌。PDM与GM抗酸染色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迁延不愈的脓肿、窦道以及乳房红肿。镜下病理表现:在33例PDM组织标本中,28例(84.8%)可见扩张导管,24例(72.7%)可见脓肿形成,11例(33.3%)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4例(72.7%)可见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并有24例抗酸染色阳性,阳性率约为72.7%;而在21例GM组织标本中,18例(85.7%)可见肉芽肿结构,12例(57.1%)可见微脓肿结构,全部GM组织标本均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并有2例抗酸染色阳性,阳性率约为9.5%。PDM患者抗酸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GM患者(χ^2=20.534,P〈0.001)。结论抗酸染色可作为鉴别PDM与GM的一种手段,并可为临床上运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药物治疗PDM提供病理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肌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自然分娩92例产妇资料,行常规产褥期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45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盆底肌生理功能锻炼运动47例产妇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42d、90d时盆底肌张力变化、性生活满意度、有无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42d、90d的盆底肌张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产妇的性生活满意度,并降低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等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影响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产妇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产妇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产妇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由于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c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降低产妇并发症,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