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共5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控制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施以静疗专科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68例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施以静疗专科护理,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比对组间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4.12%!,(MISSING)相比对照组的76.47%!显(MISSING)著提高(P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进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护理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PICC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名,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接受了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则按照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脱出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需要进行PICC导管治疗的患者来说,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这对于改善医患关系具有极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患者的干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本院急诊科接受静脉滴注的118例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较对照组高,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在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降低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重症监护患者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参与实验患者共50例,选自2023年4月~2024年5月,均为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重症监护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均有25例,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PDCA循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总概率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重症监护患者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证明该护理方法可在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防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活动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将我院收治的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结合有关筛选条件选出的6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使之被分配到两个例数均为31例的小组中,称之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静脉治疗专科护理模式介入干预,从多个角度对两组患者护理的干预效果展开比较分析,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比较两组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情况,并且对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满意度水平更高(P<0.05)。且对比具有较高的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问题上采用静脉治疗专科护理模式,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58例,按是否伴有相关并发症,分为甲(是,10例)和乙(否,48例)组。分析相关并发症,并综合防护对策。结果 甲组患儿中,静脉炎5例;导管堵塞2例;败血症1例;导管漂移2例。分娩孕周、平均体重、性别、呼吸窘迫、置管时间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关,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新生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凝血功能和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静脉血流速、APTT、TT、FIB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预防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还能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PICC输液效果。方法:挑选经PICC静脉导管内注药的100例肿瘤化疗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前瞻性护理,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为8.00%(4/50),明显小于对照组(14/50),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日常管理中,对肿瘤化疗治疗的病人进行PICC置管监护,可有效降低PICC的置管并发症,对医护人员业主评价远好于纯粹的日常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乳腺癌症疾病需要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的60名女性病患分成两组,分别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实验组和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对照组,每组平均划分30名病患进行实验观察,并研究其自我护理水平和合并症出现情况。结果:对比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实验组病患的自我护理水平分数比较对照组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中度血小板低下的淋巴瘤病例中的作用及其使用情况。方法 分析2023年5月广州某三级综合肿瘤科收治一例中度血小板低下的淋巴瘤患者,施行PICC置管过程。结果 由于该患者血小板低下伴全身多处淋巴结,不适合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或中心静脉通道(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遂在超声引导塞丁格穿刺下成功置入PICC导管,留置半年,并顺利完了相关治疗后拔管。结论 该案例PICC的成功实施,拓展了中度血小板低下的淋巴瘤病例及疑难病例中的使用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采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时,应用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并发症具有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实施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求实施均分60例患者的措施,对划分后的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人数各为30例,对照组护理工作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工作中采用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护理满意度方面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间对比满足了统计学要求。结论:在护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时,应采用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应在护理工作中普遍应用并充分发挥出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质量管理小组对降低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血液科60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质量管理小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PICC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将质量管理小组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化疗患者能够降低导管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发肿瘤后采取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期间,开展专科护理门诊护理对病患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肿瘤病患80例,入组时间段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病患均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在科室随机分组后,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以40例为基准,前一组病患开展常规疾病护理,后组则采取专科护理门诊护理,对组间分别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观察。结果:观察组病患自我管理能力分值更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更低显示(P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胃肠外营养(TPN)对ICU急性出血性胰腺炎(AHP)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214例AH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EN组和TPN组,各107例。比较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后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P〈0.05),EEN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均显著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营养支持后IgA、IgG、IM水平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肾脏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PN相比,EEN能有效改善AHP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