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留置导尿管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住院的留置导尿管病人12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方案,然后比较两组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病人的QOL、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SDS评分明显对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留置导尿管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能够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从而促进其快速康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 导尿管 泌尿系统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架和使用内固定术在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86例患者均分为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内固定组的43例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43例患者运用外固定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外固定组4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外固定组43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外固定架与内固定术相比治疗效果更理想,安全性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应首选外固定架。

  • 标签: 外固定架 内固定术 创伤骨科 中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于四肢骨的患者实施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选择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肢体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疗效的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根据骨折的位置,对两组患者实施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刚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根据X线片计算骨折愈合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1.07±18.62min),骨科中出血量(94.65±17.12mL),骨折愈合时间(15.03±4.05d),住院时间(9.62±3.0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10,05±22.28min,212.57±33.60mL,17.90±43.87d,15.02±1.34d),差异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3%)明显低于对照组(20.42%),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可以明显地降低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 四肢骨折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危险因素分析用于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70例患有老年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则为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重危险因素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数据表明,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将危险因素分析运用到老年冠心病病人的护理中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实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危险因素分析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COPD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之间的42例老年COPD病人,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21名,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给予A组患者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后采用异氟烷进行持续的麻醉措施,给予B患者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后,继续采用此种方式进行维持的麻醉方式,对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两组患者四个时间的血清皮质醇进行分析,其中A组患者四个时间点的血清皮质醇分别为230±82ng/ml,434±133ng/ml,674±140ng/ml,879±152ng/ml,B组患者四个时间点的血清皮质醇分别为233±86ng/ml,255±97ng/ml,277±100ng/ml,299±121ng/ml,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进行对比,B组患者血糖明显低于A组,且四个时间点的血糖含量变量不大。结论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并持续的麻醉方式,对老年COPD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麻醉效果更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COPD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盆腔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临床疑诊为妇科盆腔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析彩超检查的诊断效能,采取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妇科盆腔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79例临床疑诊为妇科盆腔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静脉造影检出累及静脉76例,彩超检出累及静脉71条,经秩和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彩超检查诊断妇科盆腔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敏感度为97.18%、特异度为100.0%、准确度为97.37%;经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高脂血症、手术时间长于5h、术后卧床时间长于5d均作为妇科盆腔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采取彩超检查,对于提高诊断水平、指导治疗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普勒超声评价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共选取532例患者,范围是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对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从骨科大手术后1周、2周进行,检查手段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法。结果在532例患者中,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208例,有39.10%的发生率。其中血栓发生在单侧的发生率为82.69%,共172例。双侧肢体发生血栓的发生率为17.31%,共36例。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在术后1周后检出的有166例,发生率为79.80%,术后2周的占18.7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多发生在骨科大手术1周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准确度和敏感度高且无创,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到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服务,n=30),观察组(针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综合护理干预,n=30),比较两组患者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3.3%、26.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6.6%、63.3%,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妇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根治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子宫根治手术病例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诊断方式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的临床护理路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值、血小板(PLT)等动态检测。结果观察组在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抑制子宫根治术后DD和PLT值增加,能够降低FIB含量,从而有效降低子宫根治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

  • 标签: 临床路径 子宫根治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90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常规护理,实验组除了基本护理之外,还同时给予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干预30d后,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展情况、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程度及患者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栓发展情况、关节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也明显比对照组有所缩短(P<0.05)。结论有效的,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及住院天数。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范围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期间),从中随机性抽选出病例数80例,将这8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其自愿性,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各为40例。对照组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5.00%,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应用于预防心肌梗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预防 心肌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院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0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JOA评分、Cobb角、椎管侵占率、椎体后高和椎体前高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JOA评分、椎管侵占率、Cobb角、椎体后高和椎体前高分别为(26.57±1.53)分、(6.81±3.58)%、(9.53±2.62)°、(30.53±1.21)mm、(28.33±1.39)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可通过后路手术治疗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保守治疗 后路手术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68例我院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后路手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前路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折部位前、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后路手术的方式应用于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中,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施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的5月~2016年的7月在我院诊治的115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选用的不同术式将入组患者分为置换组及内固定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置换组患者与内固定组的Neer评分对比未见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方面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颇为显著,但若要保障患者获得最佳的效果及预后,还需临床人员综合考虑患者伤情、身体状况和实际情况,帮助患者选择最为适合的术式,以提高恢复效率。

  • 标签: 肱骨近端 复杂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通过后路手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对我院该症患者进行选取,选取的总人数为92人,选取的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4月。通过平均分配的方式将全体人员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命名为研究组,另一组命名为对比组。再对两个小组的病患展开治疗时,研究组病患采取后路手术展开治疗,对比组病患采取前路手术展开治疗,对两个小组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并分析比较,对两组病患对治疗的认可对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将研究组和对比组进行比较后可以得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比组,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研究组总认可度为97.82%,明显高于对比组的82.61%,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两个小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出,对该病病患给予后路手术展开治疗效果更优,能够使病患的身体得到很好的恢复,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给予病人治疗方案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后路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前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据开展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前缘高度以及后凸角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对于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病人开展手术治疗期间,依照病人不同骨折情况为其选取最佳的手术方式,前路手术能够有效恢复病人的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效果,缓解病人椎体压力,对于脊柱存在理想的固定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 后凸角 前路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正骨配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2月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并随机分组。手术组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中医正骨+手术组给予中医正骨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骨折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患者伤口肿胀、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出现率。结果中医正骨+手术组踝关节骨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手术组,P<0.05;中医正骨+手术组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手术组,P<0.05;中医正骨+手术组伤口肿胀、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出现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中医正骨配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正骨配合手术 踝关节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机以及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30)在发病3d内接受PFNA术,对照组(n=30)在发病3d以后接受PFNA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预后情况的各项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3d内实施PFNA术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最佳的手术时机,对于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脊柱骨折病人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8例,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78例,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仔细观察两组的病人的接受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案,治疗脊柱骨折可以明显的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后路手术 固定治疗 记住骨折 临床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患者编号分组,分为观察组(n=33)、对照组(n=33)。观察组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P<0.05。两组术后脊髓损伤恢复情况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在最短的时间恢复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