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醋酸泼尼松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将其分成2组(随机数字表),对照组(n=40,采用醋酸泼尼松)与研究组(n=40,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对比病情缓解率、肾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病情缓解率(x²=5.165)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BUN(t=7.556)、Scr(t=6.370)、24h Upro(t=6.324)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治疗中联合运用雷公藤多苷片与醋酸泼尼松可改善其肾功能,提高疗效,促使病情好转。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传统开放式手术在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病灶治疗中的对比,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MMT)在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病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5例患者共207处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其中83例患者共112处病灶作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MMT微创旋切术,62例患者共95处病灶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式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后血肿形成及复发、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患者满意度(术后乳房瘢痕、美观度等)方面有差异(P<0.05),在术后血肿形成及复发率等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MMT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病灶的首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析在临床诊断时,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中,使用超声影像特征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列线图模型的价值。方法:从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选40例疑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参与者,均行超声影像特征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列线图模型检测,并进行穿刺病理检测,分析检测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相比穿刺病理结果,超声影像特征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列线图模型检测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没有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时,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中,使用超声影像特征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列线图模型具有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探寻非编码小RNA分子BSR1350在羊布鲁菌适应环境压力和毒力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检测BSR1350在酸、营养缺乏、氧化应激等模拟巨噬细胞内环境的不同压力条件下的转录情况;采用融合PCR的方法构建BSR1350的缺失突变株,同时构建其回复株;比较布鲁菌野生株16M、BSR1350缺失突变株和过表达株在模拟巨噬细胞内环境条件下以及小鼠体内的生存能力。【结果】BSR1350位于羊布鲁菌16MI号染色体的反义链上,在模拟巨噬细胞内环境的应激条件下表达明显增加。BSR1350缺失后,布鲁菌抵抗高渗、氧化压力、热应激及酸性环境的能力明显下降,小鼠脾脏内的细菌载量显著下降,表明BSR1350与布鲁菌的胞内生存能力和毒力相关。【结论】非编码小RNABSR1350在羊布鲁菌适应环境压力和毒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75在肾透明细胞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2020年2月到2020年10月期间邢台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肾切除标本100对纳入研究范围,采用长链非编码RNA芯片技术、原位杂交技术、qRT-PCR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思想,观察肾透明细胞癌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75表达水平下调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00对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75 MIAT在肾透明细胞癌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75表达水平会出现明显升高,进而影响病情发展,在治疗中,应当重视患者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75表达水平的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75在肾透明细胞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2020年2月到2020年10月期间邢台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肾切除标本100对纳入研究范围,采用长链非编码RNA芯片技术、原位杂交技术、qRT-PCR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思想,观察肾透明细胞癌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75表达水平下调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00对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75 MIAT在肾透明细胞癌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75表达水平会出现明显升高,进而影响病情发展,在治疗中,应当重视患者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75表达水平的变化。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RNA测序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 感染肠道上皮细胞(NCM460)后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 miRNA)及其靶基因。方法 超速离心法提取细胞培养液上清外泌体,利用TargetScan和miRDB两个数据库病毒感染后同时上调或下调的miRNA靶基因进行预测,对上调和下调表达的靶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筛选与免疫应答相关的靶基因及其对应的miRNA。挑选部分miRNA和靶基因进行qRT-PCR验证。 结果 上调miRNA对应的靶基因有476个,下调miRNA对应的靶基因有962个;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及pathway的上调靶基因分别是12个和9个,对应的miRNA分别是11个和13个;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及pathway的下调靶基因分别是43个和39个,对应的miRNA分别是21个和35个。将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和pathway的上调或下调靶基因取交集,得到的靶基因分别有3个或9个,对应调控的miRNA分别有4个或13个。结论 本研究有助于阐明 EV71感染后致病机制,并为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5)在膀胱肿瘤组织和尿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膀胱肿瘤复发检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6~2017年膀胱癌患者72例、泌尿系统疾病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6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取膀胱组织标本和尿脱落细胞标本进行MCM5检测。并进行尿细胞学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结果在膀胱癌患者膀胱肿瘤组织中,随着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其MCM5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尿脱落细胞中,有64例(88.89%)MCM5表达阳性,与对照组和泌尿系统疾病组比较,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CM5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增加,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CM5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CM5阳性表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初发和复发患者MCM5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细胞学检查与MCM5检测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尿细胞学检查比较,MCM5检测的敏感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增加,膀胱癌患者膀胱肿瘤组织和尿脱落细胞中MCM5表达量升高,膀胱癌患者进行MCM5检测,对检测膀胱肿瘤组织复发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骨髓移植后慢性白细胞血病(CML)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BMT后C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一步法RT-PCR检测及二步法RT-PCR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一步法RT-PCR可检出0.1pg的K562细胞的总RNA中BCR-ABL融合基因。二步法RT-PCR可检出1pg的K562细胞的总RNA中BCR-ABL融合基因。结论对骨髓移植后CML微小残留病采用一步法RT-PCR巢式检查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N0期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清扫对侧中央区淋巴结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临床颈淋巴结阴性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6例,回顾性分析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包膜侵犯、年龄及肿瘤有无完整包膜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无相关性.术后定期行颈部超声检查,跟踪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结果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平均右侧3枚/例、左侧4枚/例,其中83例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4.62%.其中有2例近峡部肿瘤发生对侧转移,同侧无转移,转移率为1.08%.其中同侧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43.55%(81/186),对侧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11.83%(22/186)(见附表1).年龄、肿瘤有无浸润包膜、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的位置及肿瘤大小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2.15%(4/186),71例(38.17%)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血甲状旁腺PTH低于参考值下限,69例治疗后恢复正常.2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当年龄≥45岁,肿瘤已侵犯甲状腺被膜,肿瘤位置在近峡部及下极时,肿瘤最大径≥0.5cm时)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单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并安全可行.反之,为预防术后并发症及部分患者对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依从性差的情况发生,可行患侧叶+峡部及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关键词cN0;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淋巴结清扫术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18-02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新型内分泌治疗及化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CRP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R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80例。通过RT-qPCR技术检测患者组织中5种关键lncRNA的表达水平,包括HOTAIR、MALAT1、H19、TUG1和GAS5。对患者接受新型内分泌治疗(NHT)和化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OTAIR、MALAT1和H19在CRP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在接受NHT治疗的患者中,HOTAIR和MALAT1高表达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5)。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HOTAIR和MALAT1高表达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HOTAIR、MALAT1和H19在CRPC新型内分泌治疗及化疗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这些lncRNA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CRPC患者对NHT和化疗的反应,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RNA 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 SAT-TB )与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实验( T-spot.TB )联 合检 测在结核性胸膜炎( TBP ) 快速 诊断中的 应用 价值。方法 选择 181 例 疑似结核性胸膜炎 患者的胸腔积液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明确诊断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 102 例 ( TBP 组) 和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 79 例(非 TBP 组) ,采用 SAT-TB 及 T-spot.TB 方法进行检测。以临床诊断为标准,采用 ROC 曲线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检测, 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及 一致性( Kappa 值) 。结果 SAT-TB 、 T-spot.TB 、 SAT-TB+T-spot.TB 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 26.47% 、 84.31% 和 87.25% ;特异度分别为 100.00% 、 74.68% 和 100.00%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100.00% 、 81.13% 和 100.00%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51.30% 、 78.67% 和 85.87% ;一致性( Kappa 值)分别为 0.239 、 0.593 和 0.857 ; ROC 曲线下面积 AUC 分别为 0.632 ( 95% CI : 0.589 ~ 0.675 )、 0.795 ( 95% CI : 0.735 ~ 0.855 )和 0.936 ( 95% CI : 0.904 ~ 0.969 )。诊断价值 SAT-TB+T-spot.TB 高于 SAT-TB 及 T-spot.TB (均 p <0.05 )。结论 SAT-TB 和 T-spot.TB 联合检测对 结核性胸膜炎 患者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MRD),以预测移植后急性白血病(AL)复发的意义,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行NST的成人AL患者51例,对所有患者移植前骨髓形态学完全缓解(CR)期内,移植前35d内、移植后1、2、3月内,以后每3月至移植后2年、2年后每6个月内采集骨髓监测MRD。低水平MRD组(A组)共33例(移植后每次检测MRD〈0.2%),高水平MRD组(B组)共18例(移植后动态监测MRD,至少1次≥0.2%)。结果:移植后2组2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6.1%和50%(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移植后MRD≥0.2%是AL移植后复发的独立的高危因素,高水平MRD组复发风险是低水平MRD组的5.84倍(P=0.036)。移植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1.8%和46.3%(P=0.036)。结论: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中,采用FCM动态监测MRD是预测移植后早期复发的重要方法,移植后MRD≥0.2%可作为白血病早期复发的预警,以及指导临床早期给予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简介:为了探索检测Ph+/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变(MRD)的简便而灵敏的方法,对84例初治ALL患者和其中的缓解期患者的骨髓分别用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术和巢式RT-PCR检测.结果表明,缓解期患者骨髓中不存在Ph′染色体,巢式RT-PCR方法检测到11/14例缓解期患者存在MRD(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78.57%),而流式细胞术检测到5/14的缓解期患者阳性(阳性率35.71%).巢式PCR的灵敏度达到10-6-10-7水平,流式细胞检测的灵敏度达到10-4-10-5水平.结论:Ph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MRD不够灵敏,而巢式RT-PCR检测MRD较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灵敏度更高,且更易于开展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RNA干扰靶向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P85α蛋白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4条shRNA干扰载体及1条阴性对照载体.分别稳定转染结直肠癌SW480细胞。采用Westernblot筛选出对P13KP85α蛋白抑制效率最高的shRNA干扰片段.然后通过PI标记法和AnnexinV—FITC标记法分别检测干扰后SW480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shRNA/324后.SW480细胞P13KP85α蛋白降低最为显著.抑制率为90%。选择该干扰片段进行后续实验。干扰组与对照组SW480细胞的G1期细胞数量分别占(62.4±2.7)%和(51.2±3.5)%;S期细胞数量占(23.9±1.7)%和(34.1±3.4)%;氟尿嘧啶所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11.1±3.7)%和(1.4±0.6)%;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3KP85α蛋白表达下降可引起结直肠癌SW480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增加:PI3KP85α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