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矽尘及噪声联合环境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矽尘及噪声危害因素的心血管毒性研究提供人群资料。方法对珠海市某混凝土生产企业矽尘及噪声作业人员85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以同个单位不接触职业有毒有害因素的90名行政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结果接触组高血压患病率(24.7%)明显高于对照组(4.4%),χ2=14.656,P<0.0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36.5%)明显高于对照组(10.0%),χ2=15.671,P<0.01;且随着工龄的增加异常率有升高趋势,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T波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异常Q波,除窦性心律不齐外,窦性心动过缓、T波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异常Q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接触矽尘及噪声危害因素,可导致作业工人血压升高和心电图异常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纳入的急性心肌梗死500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做分析总结。结果可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54.8%、超重/肥胖53.0%、高血压50.2%、糖尿病19.2%、血脂代谢异常7.8%;存在≥3个可纠正危险因素26.8%、8.6%无可纠正危险因素。3.8%存在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6.2%存在饮食肥腻情况,80.6%存在运动缺乏情况。女性患者年龄比男性高,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情况多;男性患者吸烟/吸烟史及血脂代谢异常病史患者比女性多;≤55岁28.0%,男性88.6%。结论约25%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3个可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约50%存在吸烟史及超重/肥胖、高血压等情况,约80%存在饮食肥腻及运动缺乏等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这段期间内,选择来我院进行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给予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100例试验组产妇分娩时给予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最终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试验组产妇剖宫产率(21例,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6例,6.00%),两组间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产妇的血清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出血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有利于提升产妇顺产率,减少对产妇凝血系统影响,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方式。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上述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康复组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护理前后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两组护理前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组护理后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臂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06,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临床效果,可供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全文化管理在神经外科监护病房的应用。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监护病房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均10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管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安全文化管理,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1)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为7.00%和26.00%,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工作满意度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为97.00%和85.00%,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监护病房患者给予安全文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可以作为该类疾病患者优先采纳的临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