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NSE、hs-CRP和S100B水平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对比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免疫比浊法(Immuno-turbidimetry)和酶联法(ELISA)检测血清NSE、hs-CRP和S100B,检测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2例)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NSE、hs-CRP和S100B的水平,和健康人组(35例)相关水平比较。结果血清NSE、hs-CRP和S100B水平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治疗前显著高于正常人组,两者有显著性的差异性(P<0.01),经二周治疗后恢复与正常人组相当,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NSE水平与hs-CRP、S100B呈显著正相关(r=0.54120.6018P<0.01)。结论检测血清NSE、hs-CRP和S100B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100B蛋白在颅脑损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8月我院治疗的颅脑损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4例作为对象,设为合并组;选择同期治疗的单纯颅脑损伤患者38例,设为颅脑损伤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单克隆双免放点法完成三组S100B蛋白测定;采用SPSS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颅脑损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预后与S100B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组S100B蛋白水平高于颅脑损伤组与对照组(P<0.05);颅脑损伤组S100B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64例颅脑损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预后良好50例,预后差或死亡14例。SPS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颅脑损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预后与S100B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S100B蛋白在颅脑损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呈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加强S100B蛋白测定能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观察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9例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19例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25例为结核性脑膜炎患儿,45例为病毒性脑炎患儿;同期外科住院82例患儿,设为比对组,其中14例血管瘤患儿、14例急性阑尾炎患儿、2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肠套叠患儿27例。对两组患儿在手术前后分别留取血清、CSF标本,并采用ELISA检测CSF、血清S-100B蛋白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观察组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比对组患儿相比,明显较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得到明显降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和病毒性脑炎患儿与比对组患儿相比,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不明显,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与比对组患儿比较,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的诊断和预后中,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和Pringle’s法在肝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评价其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肝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的半肝组,和行Pringle’s法的Pringle’s组。观察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3d、7d血清ALT、AST和总胆红素,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时间。结果半肝组在术后3d、7d血清ALT、AST和TBil恢复情况优于Pringle’s法(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方面均少于Pringle’s法(P<0.05)。结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与Pringle’s法对肝切除互有优势,建议将二者联合进一步减少术后出血,减轻术后功能表损伤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和全麻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IL-6、TNF-α及S-100ββ的表达,研究两种麻醉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23例,分时点测定血清IL-6、TNF-α及S-100ββ的水平和患者MMSE评分。结果IL-6、TNF-α、S-100ββ的表达,两组患者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毕、术后6h、术后24h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IL-6、TNF-α的表达于术毕、术后6h两个时间点与B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S-100ββ的表达仅术毕与B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MMSE评分,术后6h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24h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术后6h与术前、术后24h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可降低IL-6、TNF-α及S-100ββ术后早期的表达,后续情况与麻醉方式无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蛋白C、蛋白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在克罗恩病患者中的特点。方法检测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缓解期克罗恩病患者(纳入A组,30例)、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纳入B组,3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血浆蛋白C、蛋白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结果对照组血浆蛋白C活性最高,其次为A组,B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A组血浆蛋白S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血浆蛋白S活性低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最低,其次为A组,B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期的克罗恩病患者凝血功能有一定差异,可考虑分级别应用抗凝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传统二对半、HBV-DNA的相关性,分析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PCR的方法对320例乙肝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一Ag的检出率分别为86.9%、85.9%和100.0%、100.0%,两者的检出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HBsAg(+)HBeAb(+)HBcAb(+)、HBsAg(+)HBcAb(+)及HBsAg(+)HBeAb(+)的模式下,HBV—DNA、PfeS1一Ag的检出率分别为43.3%、45.9%;47.4%、46.2%;11.0%、11.0%。在HBV—DNA(+)情况下,PreS1一Ag的阳性率为6.8%,HBV—DNA和PreS1一Ag的阳性率也比较吻合。结论PreS1一Ag与传统二对半及HBV—DNA密切关联,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解,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并探讨HBV前S1抗原在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中的阳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4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460例精神病患者血清HBsAg阳性81例(17.61%),其中大三阳27例(5.87%),小三阳41例(8.91%),HBsAg、HBeAg阳性的模式7例(1.52%);大三阳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21例(77.78%);小三阳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30例(73.17%);HBsAg、HBeAg阳性模式的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5例(71.43%)。三者间前S1抗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HB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对这类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抗病毒和保肝治疗,同时加强管理、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其它精神病患者和医护人员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