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贲门癌的x线特征性表现。方法30例由取样活检证实的贲门癌患者应用x线钡餐造影检查,分析了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贲门区软组织块影,胃底部变形和胃体上部的浸润,粘膜皱襞的改变、钡流分叉、转向和喷射现象。结论贲门癌患者采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剂及多体位观察是诊断早期贲门ca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贲门癌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X线诊断肺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门急诊及住院处收治的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共52例,拍摄胸部正、侧位X线平片并分析结果。结果X线诊断肺结核的准确率为96.15%,并可鉴别各类型肺结核。结论X线诊断肺结核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结核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作用。方法通过对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检查,分析肺结核患者的X线诊断影像学表现。结果经X线诊断,65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为原发型肺结核,37例患者为继发型肺结核,7例患者为血行播散肺结核,12例患者为结核性胸膜炎。结论肺结核易出现误诊,X线诊断可提高肺结核诊断能力,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其他检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X线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的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将接受实验室检查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X线检查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其检出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研究组胃癌检出率为96.77%,对照组胃癌检出率为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X线检查溃疡22例、肿块6例、蕈伞3例。结论胃癌采取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胃癌 X线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X线诊断检查中的放射防护的效果。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从来我院接受X线诊断的儿童患者中抽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放射防护,实验组的患者给予改革后的防护。对比两组的效果以及家属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家属对放射防护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受X射线诊断检查时,应该注意加强放射防护,减少X线对儿童的不必要伤害。

  • 标签: 儿童 X线诊断 放射防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提高乳腺癌的早期X线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钼靶X线征像。结果76例中,肿块和结节影57例;12例乳腺结构紊乱,不除外有恶变可能;同时伴有恶性钙化39例。7例提示乳腺增生,经B超行病灶细针抽吸活检或手术活检后证实为乳腺癌。术前钼靶检查淋巴结肿大19例,占本组术后阳性淋巴结53%(14/36例)。结论肿块和钙化是乳腺癌的主要钼靶X线征象,结合多个直接和间接征象可减少误诊率。非肿块、与周围组织密度差小的乳腺癌的钼靶X线具有一定的不典型性和隐蔽性,容易漏诊、误诊,应结合B超等检查相互补充。

  • 标签: 乳腺癌 钼靶摄影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呼吸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无创呼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及SpO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体C3及C4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09年9月-2014年6月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112例,其中活动期患者60例(A组)、缓解期患者52例(B组)、及健康对照组39例(C组),检测三组间外周血补体C3及C4水平。结果A组外周血血清补体C3及C4水平显著低于B组及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补体C3及C4水平降低是自身免疫性肝炎活动期患者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患者血清补体C3及C4水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活动期 C3 C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宜昌市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伤与补体C3,C4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10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计算AST/ALT值(DeRitis值),按检测结果分为(DeRitis值<1.50,1.50<DeRitis值<2.00,DeRitis值>2.00)3组及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补体C3、C4进行检测。结果甲组C3、C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乙组和丙组C3、C4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乙、丙三组间随着AST/ALT比值的增高,血清补体C3、C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随着AST/ALT值得增加,即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增加,补体C3和C4的水平逐渐降低,检测补体C3、C4有助于评估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补体C3 补体C4
  • 简介:摘要丛神经麻醉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肌间沟入路丛神经麻醉易定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但易出现尺侧阻滞不全,为了提高阻滞完善率我们通过对肌间沟丛麻醉中增加药物容量,尺侧阻滞效果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并发症没有明显增加,值得在基层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 增加药物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腋鞘连续丛阻滞自控镇痛(PCA)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急诊离断伤行断指再植的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行丛阻滞后经腋鞘内置管,术后行连续丛自控镇痛。B组行丛阻滞,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评估两组病人术后两天的镇痛效果及观察两组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结果A租在术后6、10、14、24、48h时间段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A组术后再植指指腹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皮肤弹性及皮温,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B组,A组术后发生血管痉挛等现象少于B组,成活率也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丛阻滞自控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自控镇痛,并提高了再植的成活率。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腋鞘 自控镇痛 断指再植 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辅助布比卡因丛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例行丛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布比卡因+生理盐水,观察组应用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啶,对比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的见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布比卡因丛阻滞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布比卡因 臂丛阻滞 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点肌间沟穿刺法在上肢手术丛阻滞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所有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行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患者病情的穿刺点进行穿刺,比较两组患者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达优及优良率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点肌间沟穿刺法可以有效提高上肢手术患者丛阻滞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臂丛阻滞 麻醉 穿刺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丛联合腕部神经阻滞麻醉在手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手外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肌间沟法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腕部神经阻滞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为86.7%,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丛联合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作用良好,起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联合腕部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法 手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植骨在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对老年桡骨远端C3骨折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11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C3骨折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固定术中是否进行植骨进行分类,分为植骨组与未植骨组各30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血管神经情况进行评估,术后分别与3及12个月进行骨折康复影像学检查、腕关节握力检查及活动度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影像学检查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远端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植骨组患者的DASH评分在3及12个月均高于未植骨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植骨联合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3骨折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康复效果佳。

  • 标签: 桡骨远端C3型骨折 老年患者 掌侧钢板内固定 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将本院2007年1-2011年1月58例2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为A组,60例单纯2糖尿病患者设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60例设为C组,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三组入组者空腹血清白介素-18、c-反应蛋白的浓度,对比其的数值变化。结果A、B组白介素-18、CRP水平高于C组(P<0.01),A组数值最高(P<0.01)。结论白介素-18、CRP浓度与2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临床上可做为2糖尿病预后程度的预测和治疗有效性的评价。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血清白介素-18 c-反应蛋白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P检测对发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20例发热病人分成3组。细菌感染患者221例,病毒感染患者194例,其他(非细菌非病毒感染)105例。所有患者都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观察各组阳性率的变化。结果各组急性期阳性率分别为89.1%(197例),11.3%(22例),42.8%(45例),与急性期相比,细菌感染组与其他组在恢复期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病毒感染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RP随病情的恢复而明显下降,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有助于早期的诊治。

  • 标签: C-反应蛋白 发热 诊断
  • 简介:摘要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外科手术后感染检测、内分泌疾病等方面。

  • 标签: hs-CRP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药典2015版硫酸庆大霉素C组分测试方法—蒸发光低温分流法实验条件进行摸索,旨在建立一个操作简单,质量可控,重现性好的硫酸庆大霉素C组分测定方法。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硫酸庆大霉素C组分进行测试,优化液相色谱参数条件。本实验对不同色谱分离条件流路、色谱柱、流速、电压稳定等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各组分的响应值、分离效果及分离时间等,选择最优仪器条件。结果实验表明,流动相0.2mol/LTFAMeOH(964),pH0.76;色谱柱月旭科技,LP-C18,4.6mm*250mm,5μm;流速1.2ml/min,进样体积20μl;检测器温度50℃,载气压力3.5bar,蒸发光检测器ELSD须保持电压稳定,最好连接稳压器。在该实验条件下,硫酸庆大霉素标准品溶液各组分分离度≥1.5;西索米星对照品信噪比>20;小诺霉素标准品溶液5针峰面积RSD≤2.0。结论本研究采用蒸发光低温分流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C组分,能使硫酸庆大霉素各组分得到较好分离,质量可控,重现性较好。

  • 标签: 硫酸庆大霉素 HPLC测定方法 C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丝裂霉素C目前在国内外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该药物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归纳。结论临床适用于消化道癌,如胃癌、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等,还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其增殖,并且作用时间持久,短暂接触后能产生长时间、有效的抗纤维增殖作用。由于丝裂霉素C具有抗纤维增生的作用,所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眼科、耳鼻喉科,骨科的各类手术

  • 标签: 丝裂霉素C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