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于2023年01月-2024年06月期间,选取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固定解剖定位丛神经麻醉阻滞,观察组(n=30)采用超声引导丛神经阻滞,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X线引导下侧块螺钉置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9例患者,无引导下行后路侧块钉固定融合手术。包括11例退变性患者,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例创伤患者,5例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平均55岁(13-82岁),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评价螺钉置入方向及角度。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6.5个月(5-72个月),本组病例侧块螺钉置入未损伤椎动脉或脊髓。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结论无X线引导下的侧块钉置入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既避免了患者和术者的放射暴露又缩短了手术时间。

  • 标签: 侧块 X线透视 后方侧块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为X线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开展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开展X线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应用奇偶法将其分为2组[综合组(n=30)与对照组(n=30)],综合组施以综合护理,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接受护理后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综合组穿刺成功率(100.00%)与护理满意度(96.67%)均比对照组高,穿刺后并发症(3.33%)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X线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成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减少医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X线 经皮肺穿刺活检 成功率 护理配合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定位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7.5%,参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者所占比例为47.5%,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7.5%,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80.0%,对比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肌间沟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阻滞效果,对其手术期间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B超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CCT联合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在血流导向装置(FD)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采用FD治疗的67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共81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动脉瘤患者共置入71枚FD,其中18例患者联合弹簧圈稀疏填塞治疗。术中对FD置入区域行20 s高分辨CCT扫描,观察FD局部有无扭曲或打开不全;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处理工作站对高分辨CCT扫描原始图像和载瘤动脉的5 s 3D-DSA图像信息进行双容积重建并三维融合,对融合后图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漫游等后处理技术,动态观察FD贴壁情况(简称双容积重建法),并与非减影造影和注射稀释对比剂的20 s高分辨CCT扫描重建图像(简称稀释对比剂法)分别对比。以稀释对比剂法为金标准,评估双容积重建法在FD贴壁评估中的准确性。观察并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DSA,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术中高分辨平板CT重建图像显示3例FD在血管迂曲处局部未完全打开,后采用微导丝成袢支架内按摩后完全打开。采用双容积重建法和稀释对比剂法分别检出19例FD贴壁不全,52例完全贴壁,两者结果完全一致,其中贴壁不全者均采用微导丝成袢支架内按摩或球囊支架内扩张后贴壁良好。1例FD置入患者行稀释对比剂法过程中出现血管夹层,给予再次置入2枚支架后夹层消失。术中及术后24 h内均未观察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或出血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DSA结果显示,81个动脉瘤中,OKM分级A级4个,B级17个,C级33个,D级27个。结论高分辨CCT联合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能清晰显示FD的打开及贴壁情况,有助于辅助术者调整临床决策,从而降低潜在的手术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血管内手术 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CCT联合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在血流导向装置(FD)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采用FD治疗的67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共81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动脉瘤患者共置入71枚FD,其中18例患者联合弹簧圈稀疏填塞治疗。术中对FD置入区域行20 s高分辨CCT扫描,观察FD局部有无扭曲或打开不全;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处理工作站对高分辨CCT扫描原始图像和载瘤动脉的5 s 3D-DSA图像信息进行双容积重建并三维融合,对融合后图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漫游等后处理技术,动态观察FD贴壁情况(简称双容积重建法),并与非减影造影和注射稀释对比剂的20 s高分辨CCT扫描重建图像(简称稀释对比剂法)分别对比。以稀释对比剂法为金标准,评估双容积重建法在FD贴壁评估中的准确性。观察并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DSA,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术中高分辨平板CT重建图像显示3例FD在血管迂曲处局部未完全打开,后采用微导丝成袢支架内按摩后完全打开。采用双容积重建法和稀释对比剂法分别检出19例FD贴壁不全,52例完全贴壁,两者结果完全一致,其中贴壁不全者均采用微导丝成袢支架内按摩或球囊支架内扩张后贴壁良好。1例FD置入患者行稀释对比剂法过程中出现血管夹层,给予再次置入2枚支架后夹层消失。术中及术后24 h内均未观察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或出血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DSA结果显示,81个动脉瘤中,OKM分级A级4个,B级17个,C级33个,D级27个。结论高分辨CCT联合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能清晰显示FD的打开及贴壁情况,有助于辅助术者调整临床决策,从而降低潜在的手术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血管内手术 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成像技术在诊断肺结核患者时的应用。方法从我院近两年诊治的进行X线检查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抽取75名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同一型号的X线进行检测,根据X光线检查结果分析肺结核患者的病变分布、病灶类型和性质以及病灶形态。结果上中肺叶发病率较高和双侧肺叶发病率较高,其中浸润肺结核偏多、增值性病变和干酪性病变发生率较高、且多数呈现出大片或者小片状的阴影。结论X线诊断是临床中常用的手段,能够清晰地将患者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呈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资料,在临床检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X线特征 病变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钡餐 X检查病人辅助系统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 1月份 -6月份,接诊开展胃肠钡餐 X检查的患者 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胃肠钡餐 X检查,对照组按照常规检查流程及系统开展,研究组采用辅助系统;两组检查时间、患者满意度比较。 结果:对照组满意度评价86.25%,低于研究组满意度评价 9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检查时间( 16.17±5.63),研究组检查时间( 9.68±2.71),研究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检查配合度( 73.28±3.27)、操作评分 (84.29±2.15),研究组检查配合度( 92.96±3.88)、操作评分 (95.98±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胃肠钡餐X检查病人辅助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大大缩短临床检查时间,患者的体验满意度较好,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

  • 标签: 胃肠 钡餐 X光 辅助系统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CT结合X片在颈椎病诊断中作用。方法:所选病例是2021年3月到2022年1月接收的颈椎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特殊组,各为35例;对照组予以X片检查,特殊组施行CT结合X片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特殊组对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小关节突增生、骨性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钩突增生检出率较对照组更高,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颈椎病中应用CT结合X片的效果满意,能够有效的提升疾病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CT X光片 颈椎病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X片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20年4月-2021年5月,选取我院40名颈椎病患者和40名进行颈椎X检查的体检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X片检查并进行病情分析,观察两组侧位及前屈位水平及成角移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水平位移和成角移动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病 早期 诊断 X光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