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同一项目测量采用两种不同时间模式,进行方法学对比和相对偏倚分析,探讨不同的时间模式下所测同一项目结果的可比性及偏倚分析。方法以两点终点法的总胆红素(TBIL)项目为试验对象,现用方法为基本方法,时间模式10min;新增对比方法,其时间模式设为5min,余参数作相应调整。对两法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及偏倚分析。结果两种时间模式下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68;相对偏倚满足要求,最大偏倚6.1%;配对t检验显示两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法所测TBIL结果同样可靠,但对比方法时间消耗更少,检测效率成倍提高,可替代基本方法应用于日常生化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指蹼皮瓣在先天性手足多指(趾)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先天性手足多指(趾)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指蹼皮瓣为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病理分类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手部I型患者6例,手部Ⅲ型患者8例,手部IV型患者7例,足部Ⅱ型患者5例,足部Ⅲ型患者6例,足部IV型患者10例,足部V型和VI型患者各4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多指(趾)均被切除,且术后患者皮瓣均有效成活,手部足部外观良好,2例患者术后发生皮肤坏死,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将指蹼皮瓣应用于先天性手足多指(趾)畸形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恢复情况理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或预防视网膜脱离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对173例视网膜冷凝,巩膜外垫压术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73例),干预护理(74例),比较两组病员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结果干预护理组发生恶心、呕吐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或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不适,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将接受过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后再发脑梗死患者100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00例未接受过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后出现再发脑梗死症状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根据磁共振成像方法对患者再发脑梗死类型进行分类判定,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再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冠心病、吸烟是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小血管病变亚型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是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的危险因素;以上指标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血管病变亚型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吸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对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上的假阳性菌进行鉴定,为进一步鉴别志贺氏菌并改良显色培养基提供数据。方法将本实验室前期分离自自来水管网生物膜的52株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假阳性菌,通过生化方法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经鉴定52株菌均为革兰阴性非志贺氏菌,分别为9个属假单胞菌属(48.08%)、埃希氏菌属(17.31%)、枸橼酸杆菌属(13.46%)、不动杆菌属(7.69%)、普罗菲登斯菌属(3.85%)、弧菌属(3.85%)、肠杆氏菌属(1.92%)、变形杆菌属(1.92%)、寡养单胞菌属(1.92%)。结论有多种菌可能干扰显色培养基对自来水管网生物膜样本中志贺菌的分离鉴定,假单胞菌属的干扰性最大,需针对这些假阳性菌与志贺氏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改良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力髁螺钉加一期植骨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42例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对动力髁螺钉内固定加一期自体髂骨植骨进行实施,有效治疗患者的骨折状况。结果通过1-4年的术后随访,得知全部患者的骨性得以有效愈合,同时未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就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而言,由于松质骨被严重压缩,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的骨缺损程度有所不同,而通过动力髁螺钉加一期植骨,可有效的对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可以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型脑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型脑病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有痴呆表现,且大部分存在小便失禁、椎体外系症状、病理征阳性、精神症状等症状,经CT、MRI检查29例存在异常,脑电图检查均可见异常;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6%,死亡率6.3%。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型脑病精神意识障碍、椎体系功能障碍及椎体外系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致残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莫匹罗星联合“东方一号”作为创面局部外用药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32例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随机选取2处面积、深度相近的残余创面,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A组将莫匹罗星和“东方一号”混合后用于创面,B组单纯将莫匹罗星用于创面。两组分别于第一次换药后4天、10天、16天、22天测量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第一次换药前及换药第10天分别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并观察肉芽改善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用药第10天、16天、22天,A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大于B组(P﹤0.01),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提前约5d(P﹤0.01),创面肉芽情况改善明显(P﹤0.01)。结论两药联合应用于烧伤后残余创面,未发现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能显著改善创面肉芽情况,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安全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