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一例IMH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CTA可以显示IMH典型形态学改变。结论IMH具有特异影像学特征,CTA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要点,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颅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的病人实施细致有效的护理,包括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和术后细致的观察护理、健康指导。结果30例颅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手术病人手术成功率96.7%,1例手术过程中导管不能顺利到达瘤体无法手术,余手术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颅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的病人,作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 血管内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4年1月于我院CT室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150例患者,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肺动脉,记录下检出栓塞动脉支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研究的这150例患者中,有96例被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有19支,叶肺动脉栓塞136支,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189支,偏心型175支,闭塞型96支,中央型41支,附壁环形型32支。在检测对段和亚段动脉诊断的时候,MRP重组技术要显著地优于其他的后处理方法。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能够有效且直观的显示出肺动脉栓塞的位置、栓塞范围及栓塞动脉管腔通畅性等图像,是临床工作中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三血管平面上测量各个不同孕周时期胎儿肺动脉(PA)、主动脉(AO)内径大小,并计算两者内径比值(PA/AO),统计分析,评价其在心脏畸形中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来东平县人民医院就诊,在超声科进行登记、检查的孕妇,并对其随访。结果成功收集低危人群中胎儿病例6071例,孕周20~32周。并收集、选取患有胎儿心脏畸形病例60例。观察者重复测量胎儿肺、主动脉内径的结果并计算其比值。结论本地区的处于孕20-32周胎儿肺、主动脉内径比值在胎儿心脏流出道畸形状态时会发生改变;

  • 标签: 胎儿 三血管平面 流出道畸形 内径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7例经诊断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电图(EGG)改变,出现心肌酶谱升高57例(65.52%)。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心综合征临床特点常表现为心电图异常,以及心肌酶谱增高等。应该强化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心功能的监护工作,确保心综合症的及时发现和治疗。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脑心综合症 心电图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出血(CMB)对小血管闭塞性卒中(SAO)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SAO患者80例并进行CMB检测和认知评价。结果80例SAO患者中,CMB患者34例定义为CMB组,无CMB患者46例定义为无CMB组。CMB组患者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以及注意等认知领域评分显著小于无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CA总分P=0.000;视空间与执行功能P=0.000;命名P=0.044;注意P=0.000)。结论CMB的数量和部位可导致SAO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 标签: 脑微出血小血管闭塞性卒中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并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病机制和防治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并发心综合征55例,发生率为61.11%。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48例,占87.27%;缺血性脑血管病7例,占12.73%。经卧床休息、吸氧、扩张冠脉、保护心肌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后,好转53例,好转率为96.36%。结论心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类型有关,出血性脑血管病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脑心综合征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多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546例,全部患者均采用128多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与一致性。结果128-MSCT对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冠心病冠脉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36.70%、11.29%、16.11%、8.99%、16.91%,CAG的检出率分别为35.26%、12.44%、17.58%、17.62%、16.10%,两种检查方法各分级冠心病冠脉狭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MSCT诊断冠心病灵敏度最高为0级,特异度最高为Ⅳ级,阳性预测值最高为0级,阴性预测值最高为Ⅳ级,且Kappa值>0.75,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诊断一致性较高。结论128多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的一致性与准确性较高,是冠心病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以及对动脉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11月就诊的36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另纳入同期36例行异丙托溴铵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治疗7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气分析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辅助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提高疗效,对动脉气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糖皮质激素 动脉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下肢TAO的12例患者行DSCTA检查,扫描范围自膈下至踝关节水平,扫描原始图像经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显示该病变的特征性CT表现。3例同时行DSA检查,7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DSCTA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周围可见侧支动脉,其中4例显示小腿动脉内血栓,8例显示TAO所特有的螺旋状动脉。结论DSCTA可以清晰显示TAO的下肢动脉病变,通过后处理技术能显示该病的特征性CT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 标签: 双源CT血管造影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以DSA血管造影为标准研究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DSA血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内部斑块性质、狭窄冠脉数量及病变程度等的检出情况。结果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内部斑块性质、狭窄冠脉数量及病变程度检出率上与DSA血管造影数相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具有相似的检查效果,结果值得肯定,对冠脉影响观察更直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脉成像 DSA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与动脉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动脉瘤未破裂患者(动脉瘤未破裂组)、动脉瘤破裂并发SAH患者(动脉瘤破裂组)、外伤导致SAH患者(外伤性SAH组)各30例,正常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血清CysC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各组血清CysC水平的差异。另外,比较动脉瘤未破裂组与动脉瘤破裂组在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后血清CysC水平的差异及两组各自手术前后血清CysC水平的差异。结果动脉瘤未破裂组及动脉瘤破裂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外伤性SAH组,差异显著(P<0.05),动脉瘤未破裂组与动脉瘤破裂组介入栓塞手术后血清Cys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动脉瘤未破裂组介入栓塞手术前后、动脉瘤破裂组介入栓塞手术前后血清CysC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脉瘤患者血清CysC水平降低,血清CysC水平与是否存在蛛网膜出血无关,动脉瘤手术干预后对血清CysC水平无影响,血清CysC水平降低可能与动脉瘤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脑动脉瘤 SAH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策略在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36例动脉瘤病例(2015年4月—2018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介入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介入术后应用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策略,比较S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S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实施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策略,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使其感到更加满意。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时间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观察。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2例,共有患肢60条,8条行球囊扩张术,16例行骼动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12条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24条行股深动脉成形术。结果本次选取的病例行髂动脉支架植入的肢体共48条,加行股-腘动脉旁路术的肢体共24条,股深动脉成形术同时开展的肢体共10条,14条单纯行股深动脉成形术,均成功。相较术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静息痛均消失,患肢皮温升高。换药后溃疡均愈合。相较术前踝肱指数,术后明显升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行12个月随访,静息痛3例。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采用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理想,症状改善明显,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 标签: 血管介入 外科手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胸腹主动脉夹层中采取胸腹血管CT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3例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均予以胸腹血管CTA诊断检查,分析胸腹血管CTA检查检出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经胸腹血管CTA检查之后有42例呈现主动脉夹层内分支血管、破口部位、膜瓣受累以及真假腔等现象。CTA诊断检出率为97.67%、特异度95.34%、敏感度,CTA诊断与术中所见一致率比较高。结论将胸腹血管CTA应用于诊断胸腹主动脉夹层中效果显著,可以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胸腹血管CTA 胸腹主动脉夹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身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利用导丝导管技术将支架置入病变位置。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26/26),病变血管的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的81.21%下降到10.23%,对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访后发现3(11.53%)例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血肿等不良反应,但经过多巴胺和阿托品治疗一段时间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重度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动脉瘤手术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108例例脑血管动脉瘤手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组用遵医护理,健康教育组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满意程度;脑血管动脉瘤病因知晓评分、手术配合要点知晓评分、脑血管动脉瘤手术后康复知识知晓评分;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局部出血、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结果健康教育组满意程度、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标、脑血管动脉瘤病因知晓评分、手术配合要点知晓评分、脑血管动脉瘤手术后康复知识知晓评分、局部出血、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护理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脑血管动脉瘤手术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确切。

  • 标签: 脑血管动脉瘤手术患者 护理 健康教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血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来我院经64排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的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心肌桥的部位、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管径的大小及伴发的粥样斑块情况。结果60例心肌桥主要位于左前降支,其次是回旋支,心肌桥的长度10mm~40mm,厚度0.7~2.0mm,心肌桥近段狭窄发生率高于远段,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于心肌桥后段。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血管的诊断中不仅检出率高,而且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心肌桥、冠状动脉、心肌的特点及解剖关系,还具有安全、无创性的优势,可作为临床筛查冠状动脉血管的首选方法。

  • 标签: 64排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年6月到2013年5月行介入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879例,分为A组(2003年6月至2008年5月)以及B组(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总结介入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相关并发症的种类,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并分析相关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策略。结果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1)在介入治疗距患者发病时间,瘤颈>4.0mm或者颈/体>2/3,使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的动脉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和使用球囊辅助技术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发生动脉瘤破裂、脑积水,血管痉挛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生血栓形成、弹簧圈外逸、过度栓塞、支架移位、术后非动脉瘤出血、穿刺部位血肿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对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相关并发症的重视,以及介入材料的改进以及术者栓塞技术的提高,能有助于降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对并发症正确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血管断面重建对确定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GELightSpeedVCT扫描仪对冠状动脉进行容积扫描并在AW4?3工作站上对68例患者共89支病变血管的225枚斑块进行断面重建、测量斑块平均CT值并根据结果将斑块进行分类。由两名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冠状动脉CTA显示病变血管斑块的性质和管腔狭窄程度,DSA显示对应的病变血管及ECT显示异常灌注区所对应供血血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CTA与DSA二者符合率87.1%,Kappa值为0.823,Kappa值>0.75两者一致性较好。冠状动脉CTA与ECT灌注缺损对应的血管二者符合率87.6%,Kappa值0.927,Kappa值>0.75两者一致性较好。结论冠状动脉CTA血管断面重建不仅能够明确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而且对于指导临床进行治疗和预防有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断面重建 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