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及术后血管封堵术对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 1 月 -2021 年 12月收治的 193 例行脑血管造影及术后血管封堵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TRA 组(n=97 例)和经股动脉途径组(n=96 例)。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后 3 d 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穿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受线时间、材料费、穿刺点局部并发症等。结果:TRA 组穿刺成功率为 98.97 %,TFA 组穿刺成功率为 97.91 %,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 组的穿刺时间长于 TFA 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 TF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致性。方法本次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象50例行全身麻醉患者,给患者行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获得的数据为观察组,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获得的数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差异性。结果两组获得的数据中MAP、SVV、CO、SV这4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数据中SBP、DBP、PPV这3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使用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效果具有一致性,不过在SBP、DBP、PPV这3个指标监测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临床应用时需高度重视此方面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的形态学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冠状动脉CTA诊断患者,记录患者血管指标,判定该诊断技术对MB-MCA血管的诊断价值。结果 MB-MCA患者67例,具体类型:单一壁冠状动脉16例、2段受累16例、3段受累10例、LAD2,10例、钝缘支段9例、第一对角支6例;CTA可有效判定浅表型MB-MCA以及深在型-MB-MCA患者MB长度、MCA狭窄程度。结论 冠状动脉CTA技术可有效检测患者MB-MCA指标,以及MB-MCA冠脉形态。
简介:摘要: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时采用颈部彩超诊断,观察该种诊断方法价值。方法:将我科2018年4月--2020年4月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8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患者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者,二组为我院同期颈部血管彩超体检者,对两组患者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颈部彩超在该种病症中的诊断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斑块和粥样动脉硬化诊断率对比中,一组分别是85.18%、93.82%,二组分别是19.75%、27.16%,(x2=41.602,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斑块诊断对比中,一组软斑、粗糙、混合斑分别是20、37、15,二组分别是9、11、2,(x2=41.572,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时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效果优良,该方法可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在脑分水岭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5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皮质脑分水岭梗死,对照组为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均采用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的方法,以DSA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和发生率,影像学特点。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100%,对照组为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和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形态、颅内血管异常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在脑分水岭梗死中诊断率高,是一种安全、简便、可行的诊断技术,有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