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于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为65例。其中,A组应用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相较于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应用于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缩短患者的病程,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联合治疗先天缺牙及咀嚼和语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便为未来先天缺牙及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102例先天性缺牙及咀嚼、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每组各5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实验组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率、治疗后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语言与咀嚼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先天性缺牙及咀嚼与语言功能治疗过程中,口腔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极佳,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两种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临床中应用于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情况。方法择取在2016年9月—2018年7月时段到我院接受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治疗的98例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n=49)、乙组(n=49),甲组使用钛膜进行引导骨再生,乙组行Bio-Gide修复膜帮助引导骨再生,观察治疗效果、不同时段骨密度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对患者治疗后,手术治疗后,乙组术后2周以及术后4周时上述情况显著优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P<0.05)。结论对于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患者而言,选择Bio-Gide修复膜材料的效果更为理想,而且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低,可改善预后,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价值,应当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将两种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对其作用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的患者分组研究,1组选择Bio-gide膜,2组选择海奥口腔修复膜,对两组种植修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骨厚度、植骨厚度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1组治疗后骨厚度、植骨厚度与2组相比,相对更厚(P<0.05);1组并发症率为10.0%,与2组30.0%相比,相对更低,1组修复成功率为90.0%,与2组80.0%相比,相对更高(P<0.05)。结论与海奥口腔修复膜相比,Bio-gide膜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中效果更为理想,可提升修复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重温体格检查慢性肝病体征对评估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简称HBV慢性感染者)肝病理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362例肝活检的HBV慢性感染者慢性肝病体征阳性、阴性以及阳性者单项、多项存在情况,比较各组的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计算慢性肝病体征阳性与阴性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曲线下面积。结果体征阳性组和阴性组各181例,两组在各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布的差异均为P<0.01;多项体征阳性147例,单项体征阳性34例,多项体征阳性组与单项体征阳性组在各G及S分布P>0.05;体征阳性组≥G2者为98.34%(178/181),≥S2者为96.13%(174/181),G4者48.62%(88/181),S4者54.14%(98/181),体征阴性组≤G2和≤S2者为78.45%(142/181);慢性肝病体征阳性与阴性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和0.919。结论慢性肝病体征阳性与阴性判断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敏感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鉴别细菌感染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2月接受治疗的细菌感染患者38例,自身免疫活动期35例为研究对象,测其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活动期的患者CPR水平(0.0641±0.0692)g/L,PCT的浓度(0.08±0.09)×10-3g/L;感染组的患者CRP水平(0.1162±0.0862)g/L,PCT的浓度(2.35±7.01)×10-3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R的特异性与灵敏度不如PCT,PCT对鉴别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是有效果的,但CPR与PCT联合对这种诊断没有显著地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检查在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的新生儿212例及同期同年龄段健康新生儿20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各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数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4.85±11.80mg/L和18.62±4.81×109/L,阳性率分别为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1±3.65mg/L和14.32±2.88×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单独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78.77%(167/212),显著高于单独白细胞计数阳性率57.10%(12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产和低体重儿中,单独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82.00%(41/50),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阳性率50.00%(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相比,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细菌性感染临床诊断中是更为灵敏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全血CPR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4例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结果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为58.57%,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为72.58%,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比血常规检验阳性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大,可以使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阳性检验率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口源性口臭的相关性,为有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无牙周疾病和全身疾病(上消化道疾病除外)的口臭患者33例,然后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测胃内Hp感染情况。对存在Hp感染的口臭患者根据自愿原则行标准剂量PPI三联抗Hp治疗(7d),1月后复查14C呼气试验,了解Hp根除率,同时复查口臭情况。另选取无口臭志愿者20例,行呼气试验检测胃内Hp感染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口臭患者Hp感染27例,Hp的阳性率为81.8%,无口臭志愿者20例Hp感染8例,占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例存在Hp感染口臭患者中20例行抗Hp治疗后,1月Hp根除17例,占85%,根除Hp的口臭患者复查口臭缓解14例,占82.3%;另7例未行抗Hp治疗的口臭患者口臭缓解1例,占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是引起非口源性口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清除HP可以有效缓解大部分非口源性口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在基层医疗机构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基层医疗机构口腔门诊医院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上述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全面组。常规组采取常规管理措施;全面组采取全面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控制力度和自我防护评分;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全面组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全面组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97.37%常规组81.08%;全面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控制力度和自我防护评分显著比常规组好,P<0.05;全面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其中,常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2.43%,全面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6%,P<0.05。结论全面干预措施在基层医疗机构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控制力度和自我防护行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口腔肛周感染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口腔溃疡及感染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P<0.05);观察组肛周脓肿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口腔肛周感染分度标准方面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口腔肛周感染的症状,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头面部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头面部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处理和治疗之后,又为其提供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然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46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烧伤部位愈合良好,另外14例患者还需要进行手术植皮治疗,最终治愈出院。其住院时间在7~19d,平均住院时间为(11.5±3.2)d,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结论在对头面部烧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除了必要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