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重庆400030)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联合治疗先天缺牙及咀嚼和语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便为未来先天缺牙及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102例先天性缺牙及咀嚼、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每组各5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实验组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率、治疗后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语言与咀嚼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先天性缺牙及咀嚼与语言功能治疗过程中,口腔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极佳,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口腔正畸;先天缺牙;咀嚼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3-0082-02
从我国先天性缺牙的研究进展来看,遗传因素、胚胎期发育不良及幼儿发育不良等都是导致先天性缺乏的重要病因。而所先天性缺牙主要是指在牙胚形成过程总恒牙未能发育和形成的一种临床症状,可分为非综合征型缺牙(单纯缺牙)和综合征型缺牙等两种,且存在相应的并发症[1]。该病治疗方法相对较多。借此,本文将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先天性缺牙及咀嚼、语言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该病中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口腔种植医师工作委员会制定的《口腔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中与其先天性缺牙的相关内容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筛选依据,符合要求者合计102例,按整群随机化将其分成两组,纳入时间控制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对照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30.5±2.0)岁,Ⅰ型缺牙31例,Ⅱ型缺牙12例,Ⅲ型缺牙8例;实验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30.0±3.5岁,Ⅰ型缺牙30例,Ⅱ型缺牙11例,Ⅲ型缺牙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型等常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临床检查属先天性缺牙者;②有语言功能障碍与咀嚼功能障碍者;③经X线检查显示牙根异常者;④无严重性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⑤愿意参与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排除标准
①临床检查不属于先天性缺牙者;②无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障碍者;③经X线检查牙龈无异常者;④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⑤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且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方法
在开展分组治疗前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去口腔检查与评估,准确获取患者的口腔全景X线片和侧位X线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上下颌模型。
1.4.1对照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行单纯行口腔正畸治疗。使用固定矫正器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并对发生错位、倾斜、扭转的牙齿实施矫正和调整上下颌关系、牙齿间隙和基牙位置确保牙齿排列整齐。
1.4.2实验组行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口腔正畸的基础上实施修复治疗,根据患者的排龈、备牙及取模情况制定制备合适患者牙齿基本条件的义齿,并适当采用临时冠桥对患者的基牙及缺牙间隙进行相应的维持与保护。最后佩戴义齿和核实义齿边缘与两侧健康牙齿之间的密合度。
1.5观察指标
1.5.1临床疗效:显效:临床治疗后患者的第一恒磨牙成功建立,咬合度水平较好,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恢复正常者,且修复体保持舒适、美观、自然;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第一恒磨牙建立成功,咬合度良好,但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恢复效果不佳,且修复体舒适、美观、自然与显效相比更低;无效: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所有患者的观察标准均按照《口腔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和结合本院先天性缺牙的具体情况自拟。
1.5.2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评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评分量表,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价,且两个量表分值均设置字0~10分区间内,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语言与咀嚼功能越佳。通过自拟治疗满意率问卷调查,对102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价,满分为100分,大于80分为满意,60~80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将得到临床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
在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P<0.05),差异明显。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3.讨论
3.1先天性缺牙的相关性分析
在临床医学中,先天性缺牙的发生率虽说相对较低,但对患者的影响却极为严重。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发生先天性缺牙后不仅患者的牙槽骨会逐步萎缩,同时也会出现牙齿脱落与咀嚼功能减退等,严重时甚至会损害患者的语言功能。而这些因素都是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牙板在发育过程中受物理障碍或牙板断裂影响,特别是胚胎期尤为明显,牙蕾形成期牙齿生长与发育空间受限而产生压力,导致牙胚得不到最低限度的营养而退化,这在第三磨牙中表现尤为特殊等存在较大关系。另外,达尔文在1865年指出,人类牙齿的体积变小和牙齿的先天性缺失,与上、下颌骨在进化过程中变小的趋势存在较大关系,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3]。
3.2先天性缺牙及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治疗中口腔正畸与修复治疗联合治疗的价值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率、治疗后语言与咀嚼功能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就目前情况来看,与先天性缺牙好发牙位的报道很多,且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如下颌第二前磨牙出现先天性缺失的概率以欧洲人占比最高,上颌侧切牙以北美人居多,而下颌切开则日本人。针对这种情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干预,将发生率降到最低[4]。有学者通过对先天性缺牙及语言与咀嚼功能障碍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在予以口腔正畸与修复治疗联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佳(P<0.05),有明显差异。与此同时,口腔正畸安全性高、疗效好,修复治疗对基牙、牙根等的矫正效果好,并发症低,因此两者联合使用是能有效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继而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创造更加良好的恢复空间,以便其相关组织的恢复与纠正[5]。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先天性缺牙及语言、咀嚼功能障碍效果极佳,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戴东晓,李创,王毅.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52-54.
[2]戴东晓,李创,王毅.正畸联合种植治疗先天性缺失牙患者的临床疗效[J].医学综述,2016,22(16):3273-3275.
[3]贺燕,高冬玲.口腔修复疗法对先天性缺牙患者临床疗效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41(11):718-720.
[4]杨婕.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治疗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12):1979-1982.
[5]王瑶,刘俊红,邢轶旻.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浅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42(8):937-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