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伊文明交往历时越千年,虽历经朝代更迭与政策起伏,始终具有吸引对方交往的魅力和保持和平交往势头的能力。地缘政治相近也好,经济合作前景广阔也好,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应该且可以保持高水平和深层次交往。中伊交往的智慧,需要梳理,首先是成果和经验梳理,回族的诞生便是中伊交往硕果的明证,读懂中伊关系应该首先加强对国内回族伊斯兰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并加强相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消弭久存不去的学术空白,并给予合理定位。此外,在新的时代机遇和发展战略下,中国也需要明确自身的文明主体和文化主流,并将从属文明和次文化作通盘考虑,以便在交往中运用好组合策略,发挥综合优势。

  • 标签: 一带一路 学术 生态 伊斯兰 营造
  • 简介:利用“国家在场”这一由人类学场域中所移植而来的新型分析框架,可以对族群法治知识的运作场景及其效力机制做出考察。基于西北T自治县环保型族群法治知识生存现状的田野调查,可以发现,在法治现代语境下,族群法治知识呈现出“内卷”倾向。除却秉持正向功能以外,也暗藏着“失范”之风险。放眼未来,族群法治知识既要实现与道德、惯习等其他社会自生性规范的制度共享,也亟须通过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行为来勾勒和官方法律表达之间的良性共存机制,即建构出一种以法律多元为表征的“差序法治”格局。

  • 标签: 国家在场 族群法治知识 本土法治资源 差序法治
  • 简介:本文主旨,在于通过广东省梅县丙村镇仁厚温公祠建构的实证,亦即通过围龙屋主人温氏宗族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分析此一围龙屋在特定背景下的功能及其在整个生态体系中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即生态体系、宗族简史、宗祠结构、祖先崇拜及讨论。文中作者尝试利用历史资料说明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人们

  • 标签: 梅县 丙村镇 仁厚温公祠 客家围龙屋 生态体系 宗族简史
  • 简介:文化生态是指人类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考察池州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可以加深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的整体理解.文章透过荡里姚宗族的地理位置、村落镜像、宗族变迁、傩戏传承、演出场地、舞台装置、砌末道具等问题,对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环境及其跳傩相关事象的深层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解构,揭示了池州傩文化与宗族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荡里姚 傩神会 村落 宗族 砌末道具
  • 简介: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中学拔地而起。依托南京师范大学专家指导,经过持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借鉴美国生态伦理学家奥波德的生态伦理学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具石湖特色的'和谐、稳定、美丽'发展原则,形成了建设智慧校园,追求生态教育的'石湖路径'。厚实育人土壤,精一执中求和谐在学校的教育情境中,首先关注师生习惯的养成,追求自身的和谐性、完整性;其次是在活动中生长,追求自主发展;

  • 标签: 中学成长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 教育石湖
  • 简介:冷战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一直是一个热门课题.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研究冷战史的热潮.对于冷战的政治、军事层面,有关的研究论著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而与它们同等重要的经济层面则长期为学者们所忽视,缺乏一种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可喜的是,崔丕教授的新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以下简称)以巴统、中国委员会的兴衰全史为索对冷战年代美国的经济遏制政策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为国内该学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 标签: 冷战 委员会 开创 遏制政策 层面 新视角
  • 简介:有记者如是描述“一带一路”:一端连着历史,一端指向未来;一端系着中国,一端通往世界。这是一条穿越时空的彩练,神奇而瑰丽。2015年一开春,以“打造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泉州举行。

  • 标签: 政协常委 文化融入 秘书长 副会长 海上丝绸之路 佛教
  • 简介:为深入、全面探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落实,《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国家民委重点人文社科基地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和甘肃省民俗学重点学科建设基地联合邀请宁夏《回族研究》、青海《青海民族研究》和《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等四刊有关办刊学者,共同研讨的"‘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战略与跨文化对话"高峰论坛于2015年10月24日在丝路重镇——兰州市顺利举办。

  • 标签: 文化对话 西北民族研究 国家民委 建设基地 在兰 北方民族大学
  • 简介:文化生态系统是特定文化生成、发展和传播的基础。文化内在的“生成性”特征决定了文化生成、发展和传播的基本规律。文化是特定“时间-历史”情境中的主体不断建构的结果,建构形成的“文化”又在新的“时间-历史”情境中得到继承、诠释和传播。纵观以“沧浪之水”为载体、以“有道则出、无道则隐”为核心的“沧浪文化”生成、发展和传播全过程,“沧浪文化”从文化的原始生长点出发,早期为扩展扩散,后期为迁移扩散;经由地理表征“升华”到经典文化中,又从经典文化“落实”到地理表征上的双向互动的生成和反身建构过程。就现实意义而言,不同地域的同类文化之间并非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关系,绝大多数地理性的“文化正宗”之争可以就此打住。

  • 标签: 沧浪之水 沧浪文化 文化生态系统 文化景观 “时间-历史”情境 生成
  • 简介:面对新建的学校,旧时建校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不禁感慨:当时的力、现在的木咱和其他地方一样,办穷教育、苦教育的日子应是一去不复返了。

  • 标签: 中国 历史 贵阳 文史
  • 简介:阿勒泰市史称承。这一地名,就是由清朝皇帝亲自赐名的承寺演变而来的。承寺18年的兴衰史,重点记述了棍噶扎勒参率领众僧人开荒垦地、团结御敌的历史功绩。承寺的建成与发展,不仅对阿勒泰的开发和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成为保卫西北边陲安宁的一个重要城堡。承寺虽早已毁于匪患,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标签: 承化寺 棍噶扎勒参 阿勒泰
  • 简介:我在征集《太原公安志》资料中,从太原解放初期的资料堆里,发现了一份《梁之死的经过》(梁之是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特种警宪指挥处中将处长)。这个材料是梁之的卫士柏光元亲笔写的,记述了梁之与阎惠卿(阎锡山的五妹子)在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破城时,在省府钟楼地下室服毒自杀后,柏光元用汽油点燃焚尸的前后经过。这篇资料文字粗糙,但记述详细,现予以公布,以揭开梁之自杀的真相。

  • 标签: 中将 阎锡山 资料 记述 真相 太原
  • 简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新世纪要继续加强编修地方志工作的指示精神,于2001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全面启动新一轮修志工作。2003年4月29日,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届三级志书编纂工作的意

  • 标签: 地方志 “三个代表” 法制建设 管理机制 志书编纂理论
  • 简介:80年代开始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以来,我国的地方志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地方忐编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地方志事业的管理也日趋完善,管理逐步走向法规、制度、科学、现代

  • 标签: 制度化建设 地方志工作 工作管理
  • 简介: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西部地区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4%。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民族地区达6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4。3%。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产资源。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新形势下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安全,缩小东西部差距,

  • 标签: 西部民族地区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法制建设 少数民族聚居区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本文计算了2000--2012年以来西宁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由此得到的生态盈余,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其结果,发现西宁市目前处于绝对的生态赤字,说明西宁市土地的供给和需求不一致,西宁市土地利用正在远离可持续性发展。

  • 标签: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西宁市 土地利用 可持续性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外交战略经历了一个从"和平外交"到"革命外交"的大转变.促使这种大转变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其中国际因素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归纳与研究,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外交战略 和平外交 革命外交 世界革命
  • 简介:全球是一个历史潮流,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它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堪称势不可挡,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全球与民族文化多元两者之间,并非是必然的对立关系,并非不可协调.对于民族文化,不应是没有发展的保护即消极地保护,而是要实现有保护的发展,有发展的保护.从理论上说,人类可以实现全球经济一体与文化多元的和谐共生.

  • 标签: 全球化 民族文化 多元化 冲突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