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钢琴作品自1949年来,在创作上、数量上和水平上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促使了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钢琴作品不断涌现。其中根据中国传统民间曲调或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不仅在文化上体现了中国之美,而且在演奏艺术和视听艺术中让更多的人通过钢琴这一载体,领略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之美。这些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优秀钢琴曲目,影响着我国钢琴艺术事业的脚步,也影响着现代钢琴作品的创作和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影响着中国文化之美在钢琴艺术领域中的传承、发扬。本文站在文化视野的角度下,分别从文化中的音乐内涵、音乐形象、音乐意境几个部分,对中国古典钢琴作品的审美特征进行探讨。旨在激发人们对中国古典音乐审美热情,唤起心灵深处尘封的古典情愫,让更多的人去通过中国古典钢琴作品这个通道去开启祖国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化,并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之美、精神之美、文化之美完整的、潜移默化的传承下去,这正是中国古典钢琴作品的作用、魅力与艺术价值所在。
简介:音乐认知包括音乐的概念、知识和思维等范畴,又涉及音乐演奏者大脑内部对音乐的组织方式和创作过程。民族音乐学者一方面试图从音乐的声音结构或在音乐的声音结构里捕捉音乐的认知;另一方面他们也从音乐的言谈信息中触及音乐的认知,以及通过与音乐相关的行为中研究音乐认知,在多数研究中,皆把文化分析作为音乐认知分析的起点。音乐表演实践是理解文化认知的一个重要通道,学者们对不同文化中的表演研究呈现出多样的角度和丰富的内涵,在研究方法和过程上也各有侧重,民族音乐学在理解一种文化、一种音乐风格以及个体的音乐认知等问题上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本文对民族音乐学英语文献中表演与认知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旨在为国内学界提供一定的参考。
简介:晚上的开幕音乐会更加叫绝——小提琴:李传韵,钢琴伴奏:科恩·罗伯特。我刚好在前一天晚上,刚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看到过李传韵在北京音乐厅的专场音乐会实况,今天有幸在咫尺之距聆听李传韵的琴声,心里十分激动。我刚才和他相见握手时就感觉到他的手掌十分富有弹力、宽大厚实。果然,在他这副手掌的演绎下,普罗科菲耶夫的《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94号),安东·巴济尼的《精灵之舞》(作品25号),帕格尼尼的《上帝拯救女皇变奏曲》被他演奏得非常酣畅淋漓、得心应手、令人眼花缭乱了……这些作品难度非常大,是许多小提琴演奏者望而生畏的作品,对于他却像小菜一碟。相比之下伊扎依的《无伴奏组曲NO·3》,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被他演奏得非常富有灵气。他的揉弦变化十分丰富,换弓一气呵成,他把恩师林耀基教授的“林刀法”演绎得入木三分,刚强时如“斧劈华山”、更尤如万马奔腾、万条江河自天上一泻而下(据透露,他在北京音乐厅的那晚演出就换了三把弓毛);平静温柔时,如明媚的月光映照着西湖的微微清波。他演奏瓦克斯曼的《卡门幻想曲》时,把曲中所蕴藏的许多西班牙音乐中所特有的味道、特征无所保留地全奉献了出来,他把握得很是细腻、巧妙而自然,显然这是李传韵本人...
简介:在当下世界文化碰撞、交流和融汇的语境中,比较艺术学这门学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显示出它的强势走向。该论文的写作是基于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将音乐和美术这两个载体的对比研究变得更为具体化,从作品的分析中寻求两种艺术形式的共性。由于音、画两种艺术形式采用的物质元素有所差异,使人们在理念上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绘画是空间艺术.而音乐是时间艺术。然而音与画的共性通过心理的联觉作用是可以相互转换和渗透的。本文在梳理前人关于该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发觉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隐含在其间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最终通过音乐中的“色”与绘画中的“色”互为交融,从相应的作品中找出两者间的共性和互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