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丹山纪行图》经凌利中考订为元代画家顾园所作,然查《顾氏大宗世谱》及“玉山雅集。相关文献,未见顾园记载。通过爬梳及考证,本文认为顾园应为顾瑛从子顾元用。另,《丹山纪行图》为现存年代最早也是元代流传下来的唯一一幅纪行图,解索皴的运用和文献证据显示,此国深受王蒙《太白山图》的影响。从流传史的角度看,《丹山纪行图》并未进入明代纪游图引领者沈周的视野,而沈周对《太白山图》的收藏却“意外地”引起明代纪游图的兴盛。从类型史来看,《丹山纪行圈》创立的风格在后世未见继承和发展,体现出风格史上某种程度的断裂。在此意义上,顾园的《丹山纪行图》不仅是画家现存的孤本,也是艺术史意义上的孤本。
简介:1950年代始,雨花台成了革命英烈的一种象征,具有非常特殊的革命怀想与历史记忆,在南京地区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南京风景的雨花台,逐渐成为傅抱石关注的绘画题材。1956年的雨花台写生较多地呈现出自然主义的倾向,尽管也有明确的政治意味,但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使笔墨语言表现力获得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后来,在日益泛政治化的社会氛围中,作为革命纪念地的雨花台景观在意识形态的强大作用力下形成了超乎个人意志之上的统一的创作规范,以一种宽博、高大、雄伟的画面格局,创造了一种浓郁、繁盛、谨严的审美风格,比较成功地完成了从一般风景向一种特定山水,表现出一种与革命纪念地相吻合的庄严崇高的特定意境,实现了视觉语言、文化结构、审美趣味与时代题材的有机融合。所以,傅抱石的"雨花台图系列"不仅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而且生动见证了绘画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简介:几十年来,我所交往的前辈名公,有不少我已写了文章,但也还有不少一直没有写过文章,现在趁此结集之际,补上一笔,借酬宿愿。一我认识的前辈中年龄最大的是苏局仙老先生。我与他通信交往时,是在七十年代末,那时他已将近百岁。事情有点偶然,记得是吴恩裕先生的夫人骆静兰女士,有一天告诉我:中华书局的一位朋友想求我为他的朋友作画,问我可不可以?我当时就答应了,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