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多模态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并且同多个学科建立起对话关系.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出发,采用基于意义的研究方法,对科学语篇中的多模态表征进行系统分析.分析范围包括诸如科学图像等非语言表征的功能特性,同一语篇中不同符号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模态之间的转化过程.针对外界对多模态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的问题和质疑,本文也将作出回应,并讨论多模态研究给科学教育带来的启示.
简介:
简介:跨文化符号学以跨学科与跨文化的理性认知结构为基础,从文化符号的表意与传播之维探寻新传媒时代新型文学的意义生成与传播机制,以此确立了跨文化符号学研究文化符号跨文化传播与接受的理论体系。跨文化符号学从推演逻辑和本体哲学的理论视阈出发考察文化符号在跨文化语境中的表意与传达规律,为比较文学重新审视国别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可比性与跨越性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作为方法论的符号学研究承载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亦有利于纠正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泛文化化问题和随意比附问题,因此应当成为文学文化研究持续推进的新方法与新研究领域。
简介: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头脑风暴法和拼图学习法两种合作学习模式在不同类型英语课堂的应用。通过介绍头脑风暴法的起源,应用原则,结合英语课堂写作教学,用具体案例说明头脑风暴法在写作教学准备阶段应用的优点。通过介绍拼图法操作步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案例,阐述了拼图学习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
简介:本文介绍了外语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研制发布《第一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简要阐述了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服务工作的特点,以及如何在外语词中文译写规范工作中加以体现。
简介:本文前半部根据简单的关系逻辑讨论学科史上的两种传递模式,进而探讨修辞学研究如何介入并影响到比较文学研究。第一种是法国比较文学家保罗·梵地根的跨国传递模式;第二种是语言学家罗曼·雅可布逊的语言传递模式。透过雅氏的语用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修辞学无论在涉及讯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沟通行为上,或者辞格在语码和讯息互动的表义作用中,对文学研究所可能提供的贡献。本文后半部举出先秦“名实之辩”和上古“哲学对话”两个议题,说明修辞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在古今中外文本之间的交流现象,并详细分析了三篇古代的“哲学对话”。
简介:2016年6月23日-24日,“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研讨会暨南京大学汉语史研宄所成立大会”在南京大学举行。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和揭牌式,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教授、教育部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方一新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致辞。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研究:一项基于意义的研究方法
浅谈信访工作者的个人思想政治修养及思想学习方法
跨文化符号学:新传媒时代文学文化研究的新方法与新领域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写话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
合作学习快乐体验---浅析两种合作学习方法在英语课堂的应用
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工作的原则与方法——兼及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服务工作的特点
修辞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下)——一个现代方法论的考察与古代“哲学对话”的实例分析
南京大学举办“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研讨会暨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