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干预方案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前期调研、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构建基于Watson人文关怀理论的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方案,并将其整合为临床实践干预方案并实施。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出院的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干预组实施出院后人文关怀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肢体活动度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结果干预组脑卒中患者干预后WHOQOL-BREF总分为(55.74±4.88)分,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为(72.06±8.02)分,高于对照组的(48.49±5.77)、(65.09±3.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肢体活动度得分为(3.52±0.71)分,与对照组的(3.20±0.6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构建与应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人文关怀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简介:摘要炎症反应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继发性神经损伤的重要机制,是现阶段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星形胶质细胞具有脑内分布广泛、缺氧耐受力强、能与神经血管单元的几乎所有细胞相互作用等特点,成为缓解缺血性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缺血性卒中后,星形胶质细胞迅速激活成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促进其他炎性细胞的激活与侵润,触发级联炎症反应,加重缺血性神经损伤。大量基础研究表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和反应性胶质化,可显著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和梗死体积,并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动物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文章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与极化、炎症因子的释放、炎性细胞交互作用及相应的治疗策略等方面,对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移动健康干预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PsycINFO、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0年10月31日。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使用移动健康对脑卒中患者血压进行干预的RCT,使用修订版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 5.3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1 20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移动健康相较于常规护理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WMD=-3.59,95%CI:(-6.00~-1.18),P=0.004]和舒张压[WMD=-3.38,95%CI:(-5.16~-1.60),P=0.000 2]。结论移动健康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但未来仍需更多高质量的RCT研究对结论进一步验证。移动健康有望成为帮助脑卒中患者长期管理血压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连续收集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MR影像学资料,根据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essel sign,HVS)信号强弱将患者分为A组(HVS<5分,53例)和B组(HVS≥5分,9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不同HVS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侧支循环代偿分级、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和脑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MRI检查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和饮酒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心房颤动占比(39.62%与20.62%)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65±2.54)与(12.87±3.27)]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脑侧支循环代偿分级为(1.86±0.45)级,DWI-ASPECTS评分为(7.76±1.23)分,小于B组的(2.27±0.64)级和(8.25±1.34)分(P<0.05);A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为(54.28±12.34) cm3,大于B组的(25.67±8.63)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 FLAIR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良好价值,患者的HVS评分越高预示脑侧支循环代偿越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脑梗死体积越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B/M型超声研究颏舌骨肌的运动变化规律,评估其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就诊的经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后吞咽功能恢复正常的30例患者(病例组)为研究对象,应用B/M型超声分别于康复治疗前、治疗3周、痊愈后观察患者吞咽5 ml矿物质水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及平均运动速度。招募20例无吞咽功能障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超声观察颏舌骨肌的运动。结果健康老年人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7.798±0.996)mm、(0.897±0.113)s、(8.696±0.915)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6.178±0.847)mm、(1.672±0.195)s、(3.719±0.885)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3周: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6.833±0.805)mm、(1.331±0.151)s、(5.735±0.684)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痊愈后: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7.693±0.422)mm、(0.848±0.294)s、(8.591±0.984)mm/s。结论B/M型超声能准确定量评估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颏舌骨肌功能改善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问候-介绍-过程-解释-致谢(AIDET)沟通模式对复诊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AIDET沟通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6.67%(145/150),高于对照组的83.33%(12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PB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济负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ET沟通模式可降低复诊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状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338例脑卒中患者。分别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ADQ-H)评估非失语和失语患者抑郁情况。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相关因素的评估,了解变量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结果失语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59.09%(18/44),非失语患者为41.50%(122/294)。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一般情况调查中的卒中家族史(OR=0.455)、Barthel指数(OR=0.969)、SSRS评分(OR=0.936)、MMSE评分(OR=0.910)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在卒中后急性期较高,卒中家族史、Barthel指数、SSRS、MMSE是卒中后急性期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预测因素,对以上因素的早期评估,可以帮助尽快识别卒中后抑郁的高危人群,从而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及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代文献研究中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1990年1月-2019年10月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文文献,梳理并统计选穴、穴位归经及其所属特定穴等数据,采用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2及SPSS model 18.0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2篇,涉及针灸处方33个,穴位77个,穴位总频次达398次。其中单穴应用频次最高为合谷(23次),其次为外关(22次);选穴多属手阳明大肠经(87次)、足少阳胆经(68次);特定穴应用总频次达386次,其中频次最高为交会穴(123次);合谷与外关为核心腧穴且二者关联性最强。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首选合谷,上肢多选手阳明大肠经穴,下肢多选足少阳胆经穴,且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选穴。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AIS诊断标准,并在发病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简单随机分配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一般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一般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组,且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并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组,且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应用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与非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尤其是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方法纳入并收集2020年2月9日至2020年2月29日武汉同济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并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回顾性收集患者发病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住院转归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5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老年患者21例(占41.2%),平均年龄为(71.9±6.4)岁,非老年患者30例(占58.8%)。伴有发热症状的老年患者为13例(占61.9%),低于非老年患者27例(占90%)(χ2=5.764,P=0.016)。老年患者胸部CT均为双侧肺炎表现,而非老年患者25例(占83.3%)具有该表现(χ2=3.880,P=0.049)。老年患者合并冠心病(61.9%)、高血压(26.8%)均高于非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抗病毒药物、全身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率更高,死亡病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特殊性,其症状不典型,合并疾病多可能是老年患者临床预后较差的原因,且采取更加严密的监测和更精细的救治。
简介:摘要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形势,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作为我国人口中寿命最长和最脆弱的特殊群体,亟需针对此人群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老年流行病学是研究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在老年人研究中的应用科学,整合多种方法开展老年人特殊健康特征分析,获取老年人健康流行病学规律。本期“老年流行病学”重点号文章围绕老年人群慢性病、心理健康、认知功能和死亡等识别出一系列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生物标志物和环境内暴露指标等可修饰性危险因素,以期为科学指导老年健康防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未来研究不仅需要持续关注慢性病、失能和失智等传统老年健康问题,也要重视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任、感知收益与感知风险对产妇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0年6—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温州市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的268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般情况调查表,居家护理服务的信任、感知收益、感知风险与使用意愿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路径关系。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56份。256名产妇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使用意愿总分为(12.32±2.20)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常用护理服务来源、信任、感知收益、感知风险是产妇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9.6%。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收益、感知风险在信任与使用意愿之间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7.8%与5.1%。结论政府及服务提供方应重视信任对产妇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可通过提升其感知收益、降低其风险忧虑进而提升其使用意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联合小丑照护在居家隔离手足口病(HFMD)患儿门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并实施居家隔离的90例HFMD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男27例,女18例,年龄(4.18±0.39)岁;研究组患儿男24例,女21例,年龄(4.10±0.43)岁。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门诊宣教,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CICARE沟通联合小丑照护。记录两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儿童孤独量评估患儿孤独感水平,自制HFMD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患儿治疗依从性,采用《HFMD儿童家长疾病认知表》评估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水平,根据第4周随访情况评价家长居家遵医行为的执行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家长焦虑、抑郁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溃疡痊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食欲不振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及口腔黏膜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总分[(9.83±1.24)分比(18.79±1.56)分]、孤独感评分[(28.70±3.18)分比(39.20±6.1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家长居家隔离认知情况得分、居家隔离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联合小丑照护干预,利于缩短居家隔离HFMD患儿各症状的改善时间,缓解其孤独感,避免自我隔绝,促进遵医行为,夯实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隔离依从性,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患儿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在心脏术后患者居家运动中的使用意愿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在第二代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UTAUT2)模型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2021年1—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住院的心脏术后患者发放该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190例患者中男102例(53.7%),女88例(46.3%);年龄>60岁老年人占47.4%(90/190)。调查患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对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的认知情况,并把影响患者使用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意愿的因素分为7个维度: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享乐动机、促进条件、使用习惯和感知风险。使用SPSS软件收集分析数据,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促进条件以及使用习惯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t=3.226、2.607、2.332、2.953、2.437,均P<0.05);感知风险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t=-11.173,P<0.001);享乐动机对使用意愿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加强患者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促进条件、使用习惯以及减轻患者的感知风险能增加患者对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的使用意愿。研究结果可以为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在心脏术后患者居家运动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在居家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居家卧床的60例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社区就医的常规化换药和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治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42.20±4.97)d,短于对照组的(50.13±4.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可以改善居家压力性损伤的治疗效果,能够为社区居家压力性损伤患者慢性伤口的康复提供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