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是导致发达国家居民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的主要死因之一。在过去十年中,现有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旨在尽量减少急性缺血中的影响。处置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尽早识别中患者,并尽快分诊至能够提供适当治疗的医疗中心。在此,我们回顾了包含院前急救和急诊治疗的中治疗数据,包括使用急诊医疗服务方案识别中患者、急性缺血中静脉溶栓治疗(筛选适合溶栓的患者和治疗时间窗的推荐更新),以及利用先进的自动判读成像技术,来识别有大面积脑梗死风险但暂未发生大面积完全梗死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从延长时间窗内血栓切除术中获益。我们还回顾了患者生理指标的管理方案,更新了降低梗死体积的治疗方案和二级预防建议,包括短期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中后高风险期的中复发。最后,我们讨论了新兴疗法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血压在急性缺血中的发病机制及疾病转归中都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血压管理,尤其是急性期血压调控,对于急性缺血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急性期降压方案。文章对急性缺血中血压管理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高血压 血压 抗高血压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急性缺血中的主要治疗策略是通过药物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通闭塞血管。及时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治疗的关键,但由于时间窗及适应证等因素,使得部分患者不能获益。NeuroFlo技术可使体内血流重新分布,增加颅内供血,促进梗死周围侧支循环的建立,有效拯救缺血半暗带,最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主动脉 导管 脑血管循环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缺血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睡眠障碍是缺血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增高中复发风险并严重影响患者转归。文章就中后睡眠障碍的分类和发生机制、对患者转归的影响、中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后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中后睡眠障碍的认识。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睡眠 睡眠觉醒障碍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与中相关的环状RNAs(circular RNAs, circRNAs)被广泛研究,其变化涉及中的多个病理生理学环节,包括血管生成、神经可塑性、细胞凋亡和神经炎症等。进一步探明特定circRNAs在急性缺血中后的变化及其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助于开发可能的新型药物靶点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文章对急性缺血中后发生变化的主要circRNAs以及circRNAs的作用机制、功能检测方法及目前研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RNA,环状
  • 简介:摘要缺血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血管神经网络。静脉是血管神经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提供有效的引流途径并维持足够的灌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静脉引流系统功能正常对于缺血中患者转归可能与动脉灌注同等重要。然而,相对于动脉系统,静脉系统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文章就静脉系统的解剖、在缺血中后的影像学改变以及缺血中及其相关并发症可能涉及的静脉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静脉 侧支循环 神经影像
  • 简介:摘要血管再通治疗是急性缺血中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有时血流再灌注不但未能恢复功能,反而会导致神经元进一步坏死和凋亡,从而加重患者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即再灌注损伤。远隔缺血处理(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RIC)是通过对远隔器官(通常为四肢)给予多次短暂性缺血处理,可起到保护组织、改善血流、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是一种简单、安全、便捷和易于应用的方法。文章对近年来RIC在急性缺血中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
  • 简介:大多数中(大约80%)为缺血中,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越来越多的急性缺血中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但大多数患者仍接受“保守药物治疗”。实现血管再通的干预手段很多,或者是药物方法,或者是机械方法。同时缺血急性期血糖的控制、血液黏稠度、体温和血压调节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溶栓在理论上实现了闭塞血管的再通、脑缺血的逆转。但溶栓治疗存在脑出血的风险,很多情况下是致命的,因此针对具体情况实施溶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 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缺血中2年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北京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中患者13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NIHS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时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随访患者2年预后、复合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其中预后采用mRS量表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复合血管事件包括再发中、脑出血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对急性缺血中2年预后和死亡的影响。结果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年龄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重,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外周血管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贫血是急性缺血中患者2年预后不良(OR5.063,95%CI1.887~13.590)、死亡(OR13.266,95%CI1.364~128.99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合并贫血的急性缺血中患者年龄较大,共存疾病较多,神经功能缺损较重。贫血是中后2年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贫血 缺血性卒中 预后
  • 简介:中国是全世界中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在我国中已成为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而且致残率非常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重症监护病房(ICU)可以降低急性缺血中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但目前我国对神经危重症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患者分布在综合监护病房或者监护治疗配备不全的普通病房。由于神经危重症患者具有累及多器官的特殊性,有别于普通内科的重症患者,因此应加强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提高我国重症中的诊治水平.

  • 标签: 脑梗死 重症监护
  • 简介: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重点介绍中老年朋友控制血压、血糖;抗凝、抗血小板、降血胆固醇及血管紧张素与转换酶控制剂等药物.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抗亚健康等,利用综合措施干预缺血中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预防 血压 胆固醇 抗血小板药物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脑卒中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诊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4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计算两组相对平均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表观扩散系数(rADC),分析住院当天及15d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侧支代偿储备组梗死核心区、周围异常灌注区rCBF明显偏高,rADC比值明显偏低(P<0.05),侧支代偿储备组住院当天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15d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低灌注组比较,高灌注组HT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ASL伪彩图可提示梗死核心周围区域血液灌注信息,能客观反映血液动力学改变,联合DWI能更好的评估侧支循环代偿储备状态及预后出血转化情况。

  • 标签: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2010年12月在STROKE官方网站上率先公布了《2011版AHA/ASA缺血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预防指南》(后简称《指南》)[1],与2006版(2)及2006版之后的部分更新相比,该新版指南在针对血压控制方面,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压控制 短暂性 指南 预防 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与急性缺血中患者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PSCI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中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认知损害。采用多变量logistic分析确定血清BDNF与PSCI的独立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评估其对PSCI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511例急性缺血中患者,男性332例(65.0%),年龄(60.67±10.18)岁(范围49~80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中位数5.0分(2.7~6.7分),前循环中413例(80.8%);血清BDNF中位数11.54 μg/L(6.13~16.25 μg/L)。310例(60.7%)发生PSCI。单变量分析显示,PSCI组年龄、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基线NIHSS评分和血清BDNF与非PSC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BDNF与PSCI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优势比0.514,95%置信区间0.356~0.807;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BDNF预测PSCI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95%置信区间0.830~0.896;P<0.001),最佳截断值为10.78 μ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9%和86.8%。结论基线血清BDNF较高是PSCI的保护因素,对PSCI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中作为最主要的中亚型,在发病的早期即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复发事件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急性缺血中早期复发的定义、危险因素及临床评估等方面的进展,旨在明确缺血中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优化缺血中早期二级预防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复发 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