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左下腹痛3 d,脾切除术后1 d"入湖南省人民医院治疗。查体:贫血貌,腹部稍膨隆,腹肌稍紧,全腹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减弱。CT血管造影提示脾脏切除术后脾区出血。详细追问患者病史及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为轻型甲型血友病,予以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及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后患者出血停止,腹腔内积血、积液逐步消失,住院13天后病情好转出院。
简介:摘要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属罕见病,合并早期胃癌则更为罕见。本例早期胃癌发生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随访过程中,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愈性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双元教师结构的翻转课堂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手术室低年资护士45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基于双元教师结构的翻转课堂进行操作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技能考核成绩、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手术配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低年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的值分别为(85.83±4.23)分、(3.20±0.26)分、(38.3±2.05)分,对照组的值分别为(78.45±4.22)分、(2.89±0.31)分、(33.77±2.1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54、3.68、7.29,P<0.01)。结论基于双元教师结构的翻转课堂培训模式可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操作技能成绩和手术医生满意度,提高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临床表现为竖头不稳、四肢肌张力低下的女性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查,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和姐弟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检测,对疑似致病性变异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结果基因测序显示患儿CHRND基因存在c.354C>A(p.N118K)杂合变异,未在其父母及姐弟外周血中发现该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为可疑致病性变异。文献检索发现与已报道病例表型极为相似。结论该患儿确诊为CHRND基因杂合变异引起的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3A型,这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二代测序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儿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定期随访的25例湖南地区CAH患儿(年龄为4~16岁)(CAH组)为研究对象,以1∶2比例选取湖南地区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所选对象的家长进行调查,评估儿童行为问题。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AH组4~5岁男童外向化行为、攻击性因子及行为问题总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2.440±8.353)分比(5.060±5.230)分、(9.670±6.481)分比(4.110±4.157)分、(22.110±13.062)分比(12.890±9.4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9、2.711、2.109,均P<0.05),其余CAH组患儿在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因子方面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为孕酮(β=0.567);睾酮为外向化和内向化问题的影响因素(β=0.582、0.497),并影响躯体诉述、违纪、社交退缩行为(β=0.735、0.531、0.492);影响分裂样的因素为初治年龄(β=0.402)。结论4~5岁CAH男童存在行为问题,其中攻击和外向化行为问题较为普遍。睾酮升高可能引起患儿内向化和外向化行为问题,其中躯体诉述、社交退缩、违纪受影响更大;孕酮升高则可能导致患儿的行为问题;初治年龄越大,分裂样问题可能越严重。
简介:摘要碘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前准备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其最初的应用是基于错误的理论。抗甲状腺药物出现后替代碘剂成为了预防围手术期甲状腺危象的主要药物。如今,术前应用碘剂的目的是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但该作用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就术前碘准备的应用起源、作用机制、循证医学证据及应用现况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准备并非必须使用碘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MRI检查中髋关节外偶然发现(IEHFs)的发现率及漏诊率,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1 734例接受髋关节MRI检查的患者资料,采用结构化读片的方法,并参考修订后的CT结肠成像报告数据系统(C-RADS)将IEHFs分为4类:E1为解剖变异;E2无临床意义;E3临床意义不大;E4有重要临床意义。分析IEHFs的类型和分布,并将结构化读片的结果与初始的MRI报告结果对比,计算漏诊率。结果1 734例患者中,1 064例患者共发现1 651处IEHFs,其中E2类1 080处(65.4%,1 080/1 651),以宫颈腺囊肿最多,占26.0%(281/1 080);E3类354处(21.4%,354/1 651),以前列腺增生最多(47.2%,167/354);E4类217处(13.1%,217/1 651),以腹股沟区肿大淋巴结最多(30.9%,67/217)。男性患者中E2类、E3类IEHFs所占比例较大,而女性患者E2类所占比例最大,男女患者间IEHFs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94.080,P<0.001)。年龄60岁以下患者IEHFs以E2为主,而60岁以上患者则以E3为主,不同年龄组间IEHFs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06.702,P<0.001)。IEHFs总的漏诊率为85.2%(1 406/1 651),其中E2类漏诊率最高(91.1%,984/1 080),E4类的漏诊率最低(63.1%,137/217)。结论在接受髋关节MRI的患者中,IEHFs普遍存在。使用结构化读片方法可以提高IEHFs的发现率,建议采用修订后的C-RADS对IEHFs进行分级报告,以降低漏诊率。
简介:摘要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在通常情况下借助温和的细胞学特点和异质性的结构及特征性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可得到正确诊断。该文中病例术前活检病理中见到特殊的单一致密梭形细胞增生及弥漫性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最后在肺叶切除标本中得出硬化性肺细胞瘤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该例伴梭形细胞淋巴结转移,这一现象十分罕见。
简介:摘要对1例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14例家系成员中有6例经常出现反复鼻出血症状,其中2例在我院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凝血酶时间(TT)轻度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先证者母亲、弟弟纤维蛋白原均存在不同程度降低,其父亲各项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采集先证者及其母亲外周血标本,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法进行FGA、FGB、FGG基因分析,对检出的突变以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基因分析结果发现,先证者及其母亲FGB基因8号外显子存在1474位T>G杂合突变,导致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上的492位终止密码突变为谷氨酸,FGA、FGG基因未检出突变。FGB基因延长突变c.1474T>G(p.Ter492Glu)是该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致病的生物遗传学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即时、快速、准确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方法,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检出率,并建立2019-nCoV的S蛋白特异性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利用ELISA方法对前期研发的2019-nCoV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mAb)进行配对检测,从中挑选出最优检测抗体组合,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条件优化。结果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出的12株2019-nCoV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对2019-nCoV S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是抗原检测候选抗体。本研究所建立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可快速有效的检测2019-nCoV S蛋白,灵敏度较高,对S蛋白检出限小于1 ng/ml。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抗原检测方法可特异性检测2019-nCoV的S蛋白,为COVID-19感染的早期、敏感、特异诊断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住院医师和带教教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评价的比较,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住培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浙江省住培基地的2 053名学员和3 141名带教教师为研究对象,并用χ2分析和秩和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学员和教师对住培的评价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是否有个体化的教学计划[98.7%(3 099/3 141)比85.7%(1 759/2 053)]、能否满足学习需要[73.2%(2 298/3 141)比53.6%(1 101/2 053)]、带教中提醒观察学习[88.9%(2 795/3 141)比60.4%(1 240/2 053)]、针对专业的教学计划[93.9%(2 951/3 141)比78.0%(1 601/ 2 053)]和评价反馈[93.3%(2 931/3 141)比87.5%(1 796/2 053)]5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住培学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对学员认为教师缺乏和教师认为自己缺乏的问题上,师生差异最大的是科研能力,72.5%(1 489/2 053)的学员认为教师缺乏科研能力,而仅7.1%(222/3 141)的教师这样认为(χ2=2 408.296,P<0.01)。结论师生对住培的总体评价较好,但是师生之间的评价存在差异。可以通过统一带教标准、加强教师对科研能力的重视和制定个体化教学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师资培训、保障住培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允许各基地适当提高相应标准4个方面入手,减少师生间评价的差异,提高住培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