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有效消融模式。方法观察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永久化肝细胞LO2经高温处理后的形态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收集47℃处理后仍然存活的HepG2细胞(ΔHepG2细胞)和LO2细胞(ΔLO2细胞),行二次高温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在离体猪肝的不同位置进行消融,比较超声声像图汽化区与肉眼观消融灶的一致性,观察声像图汽化区各区域的温度。结果水浴加热至50℃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HepG2和LO2细胞的贴壁细胞数目愈来愈少,且逐渐失去正常细胞形态。水浴加热至50℃及以上后,HepG2、LO2、ΔHepG2和ΔLO2细胞的细胞增殖率降低,与37℃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对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声像图中汽化区横径与肉眼观消融灶横径较为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频消融9 min时,超声图像上高回声团边缘及其内部猪肝组织温度均≥53℃,为有效消融时间。结论初始功率200 W、目标温度105℃,当有效消融时间持续9 min以上时,超声声像图汽化区内的肝癌细胞均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鼻背外侧截骨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对梨状孔周围组织的充分剥离,达到在直视下进行鼻骨截骨的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截骨线的走行可见,为术中截骨程度的掌握提供更可靠的控制,也使得术后的转归具有更大的可预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为改善鼻部外观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就诊的鼻整形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采用直视下开放外截骨联合自体肋软骨植入隆鼻术(伴或不伴驼峰鼻矫正术)。术中显露鼻骨及上颌骨额突,截骨过程全程在直视下进行,达到对于截骨线走行即时评估的目的。手术后对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鼻部形态进行随访。由患者对手术效果进行满意度自评;同时,根据术前和随访时的照片,由第三方医生进行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评分(IGAIS)的评价。结果本组共纳入3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34岁,平均25岁。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局部均有不同程度肿胀。随访时间为3~18个月,3个月后鼻部轮廓及曲线基本稳定。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以及鼻泪管、泪囊、内眦韧带、神经损伤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有2例患者术后半年随访时发现鼻骨有轻度增宽的表现,但患者本人未要求行二次手术干预。患者外鼻形态均一次性得到较大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感到满意,自评情况为:非常满意24例(72.7%),满意9例(27.3%)。医生的IGAIS评估结果亦得到正面评价:33例患者的评分为(1.26±0.34)分,其中1分30例(90.9%),2分3例(9.1%)。结论在直视下进行截骨操作相较盲视操作的精度更高,效果更可靠。无论是对初入鼻整形领域的青年医师,亦或是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而言,操作过程更安全,具有更好的临床实践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全身麻醉技术下儿童口腔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全身麻醉下进行口腔治疗的小儿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儿制定实施综合性护理方案。采用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调查患儿治疗畏惧情况,采用Frankl治疗依从性量表和Houpt行为量表调查患儿治疗依从性。统计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牙痛持续时间,调查患儿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记录患儿术后随诊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术前检查、麻醉诱导和术后护理过程中的CF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儿术前检查、麻醉诱导和术后护理过程中的Frankl评分和Houp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牙痛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儿和家属各方面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1 w、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随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全身麻醉技术进行口腔治疗的儿童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儿治疗畏惧心理,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减少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儿术后尽快恢复,还能够提高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患儿术后随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视人群在不同注视眼位下的眼压变化。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校的暨南大学单纯性近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眼部检查,获取眼轴长度(AL)、中央前房深度(ACD)、中央角膜厚度(CCT)及角膜曲率(K1、K2)等参数。采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测量双眼原在位放松状态下的基础眼压(IOPP)及分别注视9个不同眼位(集合、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5 min后的眼压,每个注视眼位间隔休息5 mi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对象60例(60眼),其中低、中、高度近视组分别为21、28、11眼。左右眼IO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5,P=0.406),以右眼为研究眼。3组间SE、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789,P<0.001;F=21.917,P<0.001),而组间IOPP、ACD、CCT、K1、K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近视眼人群向9个不同眼位注视5 min后的眼压值与IOPP[(13.80±3.9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IOPP、下方眼位眼压(IOPD)与SE均无相关性,IOPP与AL均无相关性。低、中度近视组的集合眼位眼压(IOPC)与SE之间无相关性,高度近视组的IOPC与SE呈正相关(r=0.713,P=0.014)。结论:不同注视眼位下的眼压与IOPP之间无差异,IOPP与SE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高度近视者更应科学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在4 mm和7 mm瞳孔直径下视觉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2-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SMILE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46例,年龄18~36岁,均选择右眼数据用于统计。采用欧卡斯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术眼在4 mm和7 mm瞳孔直径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制传递函数(MTF)、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和斯特列尔比(SR)变化。采用主观质量问卷评估患者主观视觉质量。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MTF及SR值等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MILE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SMILE术后裸眼视力及等效球镜度(SE)较术前明显改善(F=210.976,P<0.001;F=144.129,P<0.001)。SMILE术后3个月,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数分别为0.97±0.11、1.00±0.06,SE在±0.5 D内的患者占100%。SMILE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4 mm及7 mm瞳孔直径下SR、MTF、MTF cutoff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mm瞳孔直径(明视环境)下各空间频率下MTF、MTF cutoff、SR先降后升,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7 mm瞳孔直径(暗视环境)下,MTF cutoff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MTF、SR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暗视环境下,年龄、术前暗瞳大小为SR及空间频率20、25、30 c/d MTF的影响因素(B年龄=-0.440、-0.409、-0.404、-0.389,均P<0.05;B暗瞳=-0.404、-0.333、-0.371、-0.368,均P<0.05),年龄为MTF cutoff及空间频率5、10、15 c/d MTF的影响因素(B=-0.522,P=0.003;B=-0.403,P=0.008;B=-0.409,P=0.008;B=-0.416,P=0.004)。术前暗瞳大小为夜视力、眩光光晕得分的影响因素(B=-0.370,P=0.020;B=-0.417,P=0.013)。结论:SMILE术后早期明、暗环境下视觉质量较术前有所降低,暗环境下视觉质量与术前暗瞳大小及年龄呈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1月— 2018年8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72例下颈椎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17例;年龄18~63岁,平均35.8岁。脊髓损伤节段:C3 2例,C4 16例,C6 24例,C7 30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43例,B级22例,C级6例,D级1例。患者均行单纯前路减压复位融合钉板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压复位、融合情况、并发症及ASIA分级。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72个月,平均24.2个月。手术时间为90~180 min[(118±58)min];术中出血量为50~180 ml[(104±30)ml]。患者脊髓均得到减压。复位情况:优58例(81%),可14例(19%)。48例(67%)确认融合成功。并发症包括颈前、血肿和喉头水肿各1例,脑脊液漏4例,轴性疼痛2例,均在及时处理后好转。术前ASIA分级A级患者中2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术前B级患者中1例恢复至C级;术前C级患者中2例恢复至D级(P>0.05)。结论对于下颈椎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单纯前路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减压、复位和融合效果,但对神经功能改善帮助有限。
简介: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其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主要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是剧烈难以忍受的头痛伴脑膜刺激征,神经影像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SAH的治疗目的是根除出血病因如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消除脑水肿控制颅内压增高,防治脑血管痉挛和继发性脑缺血,积极处理脑积水等并发症。ISAT(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 Aneurysm Trail)和BRAT(Barrow Ruptured Aneurysm Trial)两项国际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证据。由神经内外科、介入科和神经重症学科组成的多学科协作是SAH取得良好临床转归的重要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有效消融模式。方法观察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永久化肝细胞LO2经高温处理后的形态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收集47℃处理后仍然存活的HepG2细胞(ΔHepG2细胞)和LO2细胞(ΔLO2细胞),行二次高温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在离体猪肝的不同位置进行消融,比较超声声像图汽化区与肉眼观消融灶的一致性,观察声像图汽化区各区域的温度。结果水浴加热至50℃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HepG2和LO2细胞的贴壁细胞数目愈来愈少,且逐渐失去正常细胞形态。水浴加热至50℃及以上后,HepG2、LO2、ΔHepG2和ΔLO2细胞的细胞增殖率降低,与37℃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对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声像图中汽化区横径与肉眼观消融灶横径较为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频消融9 min时,超声图像上高回声团边缘及其内部猪肝组织温度均≥53℃,为有效消融时间。结论初始功率200 W、目标温度105℃,当有效消融时间持续9 min以上时,超声声像图汽化区内的肝癌细胞均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简介:摘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已往主要用于遏制局部肿瘤。随着内镜成像技术的进步和内镜下新型RFA探针的出现,RFA用于胆管良恶性狭窄的报道层出不穷。本文就RFA治疗胆道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简介:摘要严重颅脑创伤的处理复杂、病死率高。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3例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出血患者,通过采用损伤控制模式处理策略均成功救治。现结合文献探讨治疗经验,以期为这类患者的抢救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工业技术的革新,人类的生产制造逐步迈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传统集中式控制模式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模式转变,2015年10月29号,国家总理李克强与默克尔会谈时表示,中国具有完备工业体系和巨大市场,德国有先进技术,“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战略对接,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和业态,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制造业遭遇“工业4.0”,加速对接“中国制造2025”,如何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信息技术应用,转向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进行互联,从而造就物联网和服务。智能化工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探索工业万物互联数采分析归纳规律,观察学习、自我完善、以人为本,这与我们国学思想下的道家思想用“道”和“德”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并尊重自然规律来发展自身的思想文化相契合,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更是推进建设“一带一路”政策的先决条件。今天,我们以这种国学道家的思想去看待该系统的应用与发展,以及它对未来工业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