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学术研究十分活跃,现代性发展主义话语几乎诸多研究惟援引思想资源,核心内容单线发展观,但这话语已引起人们深深质疑.通过对支配'三农'问题研究现代性发展主义话语批判与反思.摒弃单线发展主义立场,立足于文化人类学视角,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形成对'三农'问题理解,并为'三农'问题最终解决提供必要思想语境.

  • 标签: 发展主义 “三农”问题 农业 农村 农民 文化人类学
  • 简介:文化遗产继承,在阶级社会中有很大狭隘性,因为它只有符合统治阶级利益时才继承。真正有利于广大人民利益继承,只有在阶级消灭了社会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吸收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文化中切有价值东西,从人类知识总和中产生出来。真正共产主义者,必须“用人类创造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头脑”(列宁),不能忽视对人类文化遗产批判清理和广泛继承。孔子思想我们应当继承份珍贵遗产。但历史局限性,使它不可能不包含着封建性因素。因此,继承这份遗产,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即用“三分法”进行剖析和清理:凡直接为维护封建统治者少数人利益必须批判、抛弃;凡在定程度上带有远见智慧或者萌芽,要认真清理,使之“古为今用”;凡保有生命力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则应积极继承和发扬。既反对吞吞吐吐,含混态度,也反对攻其点不及其余形而上学态度。

  • 标签: 孔子思想 封建社会 论语 被统治阶级 阶级社会 统治阶级利益
  • 简介:针对《易传》“先乾后坤”说和老子、《易纬·乾凿度》、《序卦》、邵雍“天地青始”说,王夫之提出了“乾坤并建”宇宙生成发展这说。就易卦而言人认为乾坤二刘变化主体,六十二卦变化作用,二者统于《易》,这是对《易学》根本改造。“乾坤并建”思想体现在宇宙本体和万物万象之间相互关系上,王夫之确信“乾坤之合撰”“太极”和万物万象之间“体”和“用”关系,即宇宙本体和万物同时发生。王夫之认

  • 标签: 王夫之 宇宙生成发展说 乾坤并建 太极 推陈致新
  • 简介:有关儒家“仁爱”思想研究,人们比较关注问题之“仁”这个字起源,即它最初构形以及与此相联本义。战国玺印文“[身心]”发现和释读,使人们看到了“仁”字构形,也使重新理解“仁”意义了可靠依据。郭店竹简中所有的“仁”字(七十多个)都写作“[身心]”,不仅进步确证了古“[身心]”字存在,而且提供了有关儒家“仁爱”观念新文献,为研究“仁”带来了新途径和活力。

  • 标签: “仁爱”思想 “仁”字 身心合一 郭店竹简 儒家 德性伦理
  • 简介:考察西方行政伦理思想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古希腊哲学为行政伦理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近代人文主义思想为行政伦理产生与发展营造了殷实根基;行政学诞生催生了行政伦理问题生成;新公共行政运动为行政伦理学科学论证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场域。行政伦理学正是遵循这发展逻辑,由边缘逐渐走向中心并成为新世纪显学之

  • 标签: 行政伦理 古希腊哲学 近代人文主义 行政学 新公共行政运动
  • 简介:朱熹直强调从自家身心上理会学问才是“第义”,他将“实践—体验”作为最重要《四书》学诠释方法。与“语言—文献”诠释方法相比较,他“实践—体验”诠释方法具有强调诠释者实践主体性、表达诠释者精神活动完整性、体现主客统现实性等系列特征,故而能够更有效地化解经典文本历史性与诠释主体时代性、经典文本理念性与生活实践现实性之间之间矛盾。

  • 标签: 诠释方法 朱熹 经典文本 《四书》学 法相 解经
  • 简介:<正>慧能,俗姓卢,父行瑫(或作滔),母李氏,传说原籍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宛平带),生于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关于慧能生卒年月,据题为法海撰《六祖大法宝坛经略序》称:“诞师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二月八日子时”(《全唐文》卷九一五)这是佛经中传说佛诞日(按照中国旧历换算,推定为四月初八),卒年按《坛经》以来有关文献,都说“于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三日灭度”,“春秋七十六.”慧能身后,被赐谥为大鉴禅师,为禅宗第六祖,亦有称之为南派禅宗即南禅实际创始人.

  • 标签: 慧能禅 《坛经》 南宗 佛教 自性自度 顿悟成佛
  • 简介:郭店楚简中有属于道家思想竹简“太生水”。其生成途径主要有两顺向生成,逆向生成。前者易于认识,后考在比较宗教学视野可以见得更清楚。通过对逆向生成比较考察,可以看出道家认识方式并不完全是逻辑、单、线性,而在大多数情况感悟、多维、立体

  • 标签: 道家 “太一生水” 生成途径 顺向生成 逆向生成 比较宗教学
  • 简介:人性论荀子思想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界争论热点,存在着性恶、性朴之争,以及调和二者观点。但以上做法均对《荀子》文本做静态理解,往往取《荀子》某篇作为立论根据,而排斥观点相反其他各篇,或将不同篇内容强行统起。其实荀子生可分为居赵、游齐、退居兰陵三个阶段,其人性论思想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荀子》各篇也是在不同时期完成

  • 标签: 人性论思想 历时性 《荀子》 辨说 情性 王制
  • 简介:洛书式SU(5)大统数学模型提出与论证()SU(3)夸克模型洛书·八卦解王介南拙作《洛书数字空间观照下奇点和宇宙创生问题》①中曾提到“个体积为零数学点”。这个数学点数量描述如下图1②。图1洛书式以±1+0=±1为结构常数连续极限如图...

  • 标签: 夸克模型 数学模型 洛书 大统一论 下夸克 八卦
  • 简介:《荀子·性恶》篇苟学派作品,未必是荀子作。该篇提出“性恶”说,可是在政教问题论述中,却相信人易于教化,愿意向善,与儒家主流人性观致。“性恶”其实只是立说.并非思想。《性恶》篇来源,墨家《尚同》篇到秦法家初始人性判断,儒家传统教化乐观主义,以及荀子性、为相分说和情欲界定人性说,在诸子人性思想脉络流变中,可看出“性恶”说特点。《性恶》篇古代唯“性恶”论,却不是对人性恶真有认知学说。墨、法、道、儒诸家对人性之内在问题和危险各有洞见。

  • 标签: 性恶 荀子 墨子 法家 庄子 幽暗意识
  • 简介:从天地与阴阳关系角度看,汉代气化宇宙生成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西汉前期黄老道家首先建立气化宇宙生成系统,其中非无形气态“天地”环节,明显理论缺陷。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两汉之际,为了使“卦气说”与宇宙终极力量相通,《易纬》作者以更复杂宇宙生成论,提出了阴阳二气同时分化为天地二体与乾坤二气说法,初步凿通了“天地”这个理论障碍。东汉后期黄老道家复兴中产生社会批判思潮与早期道教,为安置生命终极关怀,超越“天地”,建立了简明气化宇宙生成系统。

  • 标签: 天地 阴阳 元气 宇宙论 两汉
  • 简介:易学朱熹学术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易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元代时期,朱子易学在政府推崇下,逐渐成为官方学术;同时学者也积极地以师徒相传、朋友讲习与读书自得等方式,传承朱子易学;此外,元代学者还通过研究朱子易学典籍、发展与批判朱子易学观点,以及调和朱子与程子易说等多种途径,对朱子易学作深入探究。这三个方面即构成了朱子易学在元代发展基本面貌。

  • 标签: 朱子 易学 元代 基本面貌
  • 简介:康德“知识论转向”意义并不是要背离“存在”问题,相反,他要深化存在内涵,要让存在“规定性”取代之前“存在”抽象和空洞。由此,“自由无限”成为了康德哲学核心环节之。康德“理性自由意志德性”赓续了古希腊“认识你自己”传统。遵循这个思路,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三位德国古典哲学家均在康德开辟哲学方向上付出了努力。德国古典哲学并未放弃传统“存在”问题,而是深化和发展了这个主题。费希特以自我意识为起点,将康德三大批判整合为体系;谢林“同性”原则以及“理智直观”进步推进和弥补了康德哲学;黑格尔则用“精神”能动性以及积极辩证法将“思想体”通过自身矛盾发展成为“存在体”。

  • 标签: 德国古典哲学 “存在”问题 “认识你自己” 康德哲学 知识论转向 “同一性”
  • 简介:本文从湛若水对“随处体认天理”、“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勿忘勿助”这三个重要主张阐释出发,指出湛若水对自身学问归属有着自觉而深刻认识,在接续白沙思想基础上进步深化、扩充其内在意蕴与现实指向,因而极具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湛若水 陈白沙 随处体认天理 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 勿忘勿助
  • 简介:文化对技术选择作用吕乃基笔者于另文中讨论了技术对文化影响①。应该指出,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对技术进行选择。文化通过技术各个侧面——器物、组织,以及由研制、投产到商品化过程——影响和选择,引导技术朝着有利于自身稳定与发展方向前进。、...

  • 标签: 行为方式 新技术 技术的选择 文化进化 反科学思潮 组织形式
  • 简介:以伦理心境诠释性善论我多年来读解孟子重要理路,但仅此尚不足以完全破解性善论之谜,因为它还没有办法回答伦理心境何以对人天然吸引力以及伦理心境以什么为依托这两个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哲学上首先肯定人性中有自然生长倾向。正确处理人性中自然生长倾向与伦理心境关系,解说性善论必不可少功课。

  • 标签: 孟子 性善论 伦理心境 自然生长倾向
  • 简介:齐文化、鲁文化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地域文化。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这说明这两种地域文化诸多共同之处。然而细分之下,齐文化与鲁文化又具有各自特点,“齐文化以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恪守礼乐、重德尚恩等显著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1]。以往学者研究齐、鲁文化,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个性特征,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如何由优秀地域文化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而从地域文化视阈下研究齐文化与鲁文化则比较少见。邱文山著《地域文化视阈下齐文化与鲁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则是这研究角度下新著作。

  • 标签: 齐鲁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 文化视阈 齐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燕山出版社
  • 简介: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夏,王阳明出征前往广西思恩、田州两地,平定当地少数民族暴乱。在出征前夕,阳明应两位弟子钱德洪与王龙溪之请,在家乡天泉桥上阐发了对自己晚年所提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恶意之动,知善知恶良知,为善去恶格物”理解,并对两位弟子疑难进行了相应解答,史称“天泉证道”。在“天泉证道”记载上,《传习录》下、《年谱三》和《天泉证道纪》三条最为基本文献。

  • 标签: 四句教 “四有” 考辨 《传习录》 少数民族 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