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国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北京市、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华东地区的上海市和江苏省、华中地区的河南省、华南地区的广东省、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和西北地区的陕西省共7个大区8个省市,按照多阶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64 215例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确诊2 034例哮喘患者,对其中符合老年哮喘入选标准的哮喘患者进一步分析,了解我国老年哮喘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合并症、哮喘控制和对疾病自我管理和认知情况。结果2 034例哮喘患者中,年龄≥65岁老年哮喘组共584例(28.7%),非老年哮喘组1 450例(71.3%)。老年哮喘组中早发型439例(75.2%),晚发型145例(24.8%);常见临床表现为:胸闷395例(67.6%)、喘息304例(52.1%)、咳嗽298例(51.0%);常见合并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4例(24.7%)、过敏性鼻炎122例(20.9%)、胃食管反流病114例(19.5%)、过敏性眼结膜炎86例(14.7%)、湿疹82例(14.0%)、慢性支气管炎76例(13.0%);老年哮喘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显著低于非老年哮喘组[(18.5±3.2)比(21.7±3.4)分](P=0.042)。老年哮喘组仅13例(2.2%)每日使用峰流速仪进行病情监测,仅93例(15.9%)和64例(11.0%)患者能正确认识哮喘的本质和治疗目标。结论我国老年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典型发作性喘息少见,且合并症多,哮喘控制水平较差,患者对哮喘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镇中小学生疥疮发病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寻找其主要诱因,为我镇校园内疥疮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积极的参考依据。方法我们利用每年对全镇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的机会,对全体同学进行疥疮的检测,以明确的临床症状、体征、显微镜下找到疥虫或(和)虫卵及粪便检查进行确诊。结果受检学生1512人,确诊疥疮88例,患者中住校生87例,走读生1例,男生73例,女生15例。主要诱因为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差,住宿管理不到位,交叉床位、交叉衣物,加之对疾病认知能力差、防范意识不强等。结论加强对学生疥疮知识的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增强疥疮的识别和防范意识;学校应加强学生住宿环境的整治和管理,把传染性疾病监测和控制纳入常规化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通过RNA测序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选择30只SD雄性大鼠进行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造模,根据Bederson评分排除10只不在1~3分的大鼠,剩余20只模型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MCAO组(n=10)和rTMS组(n=10),另设假手术组(n=10)。rTMS组大鼠于术后第7~28天接受20 Hz rTMS干预治疗。术后第28~33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认知功能,在rTMS组和tMCAO组各取3只大鼠的梗死灶周围皮质组织进行RNA测序。结果rTMS组[(53±4)s]和假手术组[(51±5)s]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tMCAO组[(58±4)s,P<0.05];rTMS组[2.5(1.5~3.0)次]和假手术组[3.0(1.5~3.0)次]大鼠在60 s内穿越原平台的次数多于tMCAO组[1.0(0.5~1.5)次,P<0.05]。RNA测序共发现16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包括9个上调基因和7个下调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于化学和金属离子稳态等过程,而下调基因的功能则主要集中于炎症反应。结论20 Hz rTMS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维持化学和金属离子稳态及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减轻神经炎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与来我院50例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两组观察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检测,比较两组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且稳定斑块患者与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的比较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血清hs-CRP水平可为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指数评分结果以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结果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指数评分结果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两组患者护理效果都较好,但是护理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指数评分分别是(7.08±2.22)分、(85.99±14.19)分优于对照组对应指标评分结果,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可以改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行为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老年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比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FMA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及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上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子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症的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平均进行分组数,对照组60例患者与观察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根据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循证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评分相对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反映满意度(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治疗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症时进行循证护理,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改善,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甚至于每秒钟的数据都在不断刷新。在变化如此迅猛的时期,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要从传统的会计理念转换到互联网+会计,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更要具备有关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以此面对将来会计职业能力的各种挑战。会计变革势不可当,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变革中抓住时机,完成会计信息化提升,促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结果将106例伴颈动脉颅外段斑块的脑梗死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92例)及稳定斑块组(14)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病史等进行问卷调查,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与脑梗死患者劲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相关。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轻度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的NIHSS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d、14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7d、14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期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