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烷化剂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39例脑胶质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蛋白表达。结果:脑胶质瘤患者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2%、10.3%和20.5%,3种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模式与其对应蛋白表达模式相似,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显示39例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基因甲基化的患者生存期显著高于MGMT基因未甲基化患者(P〈0.05,Log-rank检验)。结论:MGMT及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检测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和预测烷化剂化疗耐药性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利用DNA重组和细胞体内同源重组技术,分别获得了P7.5启动子和P11启动子单独带动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和同一个重组痘苗病毒中含有P7.5和P11启动子分别带动一个HBsAg基因(正反两个插入方向)的四种重组痘苗病毒,比较了它们对HBsAg表达的影响。含P7.5启动子的比含P11启动子的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HBsAg水平更高些;在同一个重组痘苗病毒中P7.5和P11两个启动子分别带动HBsAg基因时,两个启动子同向转录表达的HBsAg水平较低,而两个启动子又向转录时表达的HBsAg水平较高,但均没有单一P7.5启动子带动的HBsAg基因的表达水平高。
简介: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通过对比小鼠白蛋白启动子在不同来源细胞系中启动_GFP基因的转录活性,对小鼠白蛋白启动子的组织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鼠白蛋白启动子在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1-6和人肝癌细胞系HepG2均有很强的转录起始功能,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GFP表达.Hepa1-6细胞在转染早期的48h内,CMV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是小鼠白蛋白启动子转录活性的4倍.G418加压筛选2周后,CMV的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下降到只有小鼠白蛋白启动子活性的1/2.转染入肝癌细胞系HepG22周后,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GFP表达.其他的细胞如中华仓鼠卵巢细胞系CHO和人肺癌细胞系PLA801中转染的小鼠白蛋白启动子不能启动GFP的表达,而对照CMV启动子控制下的GFP基因可在CHO和PLA801中表达.以上结果说明,小鼠白蛋白启动子仅在肝脏来源的细胞中可以起始下游基因的转录,在其他组织来源的细胞中不能起始转录,这表明小鼠白蛋白启动子具有肝脏组织特异的转录活性,但没有种属特异性.
简介:目的:本实验室通过转座突变技术获得了一株高产表面活性物质的芽孢杆菌dhs-330-021,研究其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抑制效果,及其溶藻作用方式。方法:在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培养液中添加dhs-330-021的发酵液等,间隔一定时间计数获得藻细胞的数量。结果:菌株dhs-330—021培养后期的发酵液溶藻效果好于培养前期和中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hs-330-021的发酵液对不同生长期的链状亚历山大藻均有溶藻效果,其中对延滞期和稳定期效果最好;菌株的发酵液和无菌上清液的溶藻效果明显,而菌悬液溶藻效果较差。结论:菌株dhs-330-021能显著抑制链状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其溶藻方式属于间接溶藻。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骨科中应用人工关节治疗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于本院的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13例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观察总结其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经治疗,45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术期,1例出现轻度尿路感染,无假体松动与脱位发生,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8.67±4.85)分,优良率为95.6%。结论:创伤骨科中应用人工关节治疗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发病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CHD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同期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CHD合并OSAS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其SP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临床接诊冠心病患者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SPO2、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等临床指标,出现异常时,应尽早干预,降低OSAS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合成新型蛋白转导域PTD4,研究其细胞内穿膜效应及在体组织分布。方法:设计并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新型蛋白转导域PTD4,用FAM(羧基荧光素)进行标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质谱仪测定其纯度与相对分子质量;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在细胞内的穿膜情况;采用裸鼠活体成像观察穿膜肽在体内的组织分布及代谢特性,并切片观察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合成了新型蛋白转导域PTD4,纯度为95.76%,相对分子质量为1776.5;PTD4在体外的穿膜效应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约24h代谢完毕,且共聚焦显微镜细胞层扫证实穿膜肽进入胞内;尾静脉注射的PTD4在裸鼠体内可迅速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但组织分布不均一,且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6h后荧光强度下降了大半,且腹腔注射方法不如尾静脉注射的穿膜效率高。结论:采用Fmoc固相肽合成法可成功合成蛋白转导域PTD4;PTD4能高效穿透细胞膜,穿膜效应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PTD4在体内能迅速分布于各组织细胞。
简介:在研究t-PA过程中,区分t-PA与其它纤溶药物的较特异方法是采用抗体中和抑制试验。本文用200μgt-PA经背部皮下多点免疫家兔,待产生的抗体效价经ELISA测定达1∶1000后,经兔动脉放血收集抗血清。该血清有DE-32直接过滤法纯化,检定其纯度及特异性后,用于中和抑制试验检定t-PA的基因工程产品。结果表明本组构建表达的野生型t-PA和突变体t-PA的活性均能被兔抗t-PA抗体抑制,为特异产品。
简介: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表达猪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F(pAPOBEC3F,简称pA3F)的PK15细胞系。方法: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pBPLV-flag-pA3F质粒为模板,PCR扩增pA3F基因,克隆到pLenti-Puro-3Flag载体构建成pLenti-Puro-pA3F-3Flag质粒,Western印迹鉴定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将pLenti-Puro-pA3F-3Flag质粒与包装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成Lenti-pA3F慢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将Lenti-pA3F慢病毒感染PK15细胞,通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并结合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表达pA3F的细胞单克隆株,最终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单克隆株中pA3F的表达。结果:菌落PCR和序列测定表明pLenti-Puro-pA3F-3Flag质粒构建正确,Western印迹显示该质粒可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pA3F蛋白;包装了Lenti-pA3F慢病毒,滴度为1.32×10^8TU/mL,慢病毒感染PK15细胞后可检测到pA3F蛋白的表达;经Western印迹鉴定,筛选得到的单克隆细胞可稳定表达pA3F蛋白。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pA3F的PK15细胞单克隆株,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在pA3F作用下的免疫逃逸机制奠定了基础。
简介:目的:通过在大肠杆菌中分段表达禽流感病毒聚合酶酸性蛋白(PA蛋白),探索PA基因中可能影响表达的区域。方法:构建分段缺失的PA蛋白突变体,用IPTG在大肠杆菌RosettaGamiB(DE3)中诱导表达,比较各突变体的表达效率。结果:N端缺失长度在143~408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9个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而突变体PA/K(Δ1-40aa)、PA/M(Δ1-56aa)、PA/N(Δ41-56aa)和PA/P(Δ57-75aa)的表达水平很低;全长PA蛋白和缺失N端20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体PA/L则检测不到表达。结论:PA基因的61~225bp和325~426bp可能是影响PA蛋白表达的2个重要区域,为下一步表达全长PA蛋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