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颅骨骨膜是一种罕见的、靠近中线的颅内外沟通血管畸形,位于眶上外侧者更为少见。2021年3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外科收治1例右侧眶上外侧颅骨骨膜患儿,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术后随访3个月,患儿恢复良好,包块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骨骨膜是一种罕见的、靠近中线的颅内外沟通血管畸形,位于眶上外侧者更为少见。2021年3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外科收治1例右侧眶上外侧颅骨骨膜患儿,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术后随访3个月,患儿恢复良好,包块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脑静脉血栓诊断上核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50例脑静脉血栓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CT检查,观察组采用核磁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诊断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核磁诊断脑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 用2020年3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2例脑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用CT诊断,观察组用核磁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检查正确率。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的诊断准确率和检查正确率比观察组低,显示差异(P<0.05)。结论 核磁能保障诊断准确度,突出病变特点,提高诊断效率,应推广。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 核磁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项止血护理对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于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行颅动脉介入栓塞术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项止血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及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6.12%)明显低于对照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行为习惯、饮食睡眠、人际关系、情感、思维以及感觉评分〔(2.54±0.43)分、(3.32±0.68)分、(4.32±0.91)分、(2.71±0.47)分、(2.32±0.48)分、(2.64±0.4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3±0.86)分、(5.64±1.09)分、(6.64±1.42)分、(5.54±1.36)分、(4.03±0.76)分、(4.35±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级为5级、4级所占比例(28.57%、53.06%)明显高于对照组(12.24%、32.65%),观察组GOS评级为3级、2级所占比例(16.33%、2.04%)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1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止血护理可降低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心理、躯体健康程度,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专项止血护理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血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切除直径>2~4 cm胃间质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和福建省老年医院接受镜或外科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且直径≤4 cm的病例307例,将肿瘤直径>2~4 cm的病例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后,对内镜组(41例)和外科组(41例)病例的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镜组较外科组中位手术时间明显缩短(58.0 min比108.0 min,Z=-4.789,P<0.001),中位住院费用明显减少(2.27万元比4.20万元,Z=-7.164,P<0.001),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组有7例(17.1%)发生并发症,包括术后急性感染5例、术后穿孔和术后出血各1例;外科组有9例(22.0%)发生并发症,均为术后急性感染。2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1,P=0.577)。2组均为完全切除(切缘无肿瘤残留),镜组随访时间(34.3±15.6)个月,外科组随访时间(42.2±20.2)个月,2组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结论镜切除较大胃间质(直径>2~4 cm)是一种安全且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胃肠间质的手段之一。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胃间质瘤 内镜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镜切除对直肠神经内分泌残留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在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胃肠内科镜中心行胃肠镜检查并镜下治疗中老年直肠神经内分泌患者81例,根据切缘病理结果分为残留组22例,非残留组59例。对内镜下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切缘残留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1例直肠神经内分泌患者病灶直径在0.3~1.5(0.73±0.33)cm。术后病理分期均为G1期神经内分泌肿瘤,切缘残留共22例(27.2%)。残留组患者肿瘤直径(0.78±0.36)cm,非残留组(0.68±0.2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P>0.05)。22例残留组患者中2例累及固有肌层和14例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未发现淋巴结浸润或转移,余仅限于黏膜层;59例非残留组患者均未累及肌层,23例浸润至黏膜下层(39.0%),余均限于黏膜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0,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及以下(β=1.285,P<0.05)、未行超声术前评估(β=-1.147,P<0.05)是导致镜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切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及以下、超声术前评估是导致镜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切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内镜切除 残留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颅动脉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颅动脉壁存在炎性反应及微血管的增生,是动脉破裂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导致颅动脉的渗出性增加,并认为是颅动脉不稳定的标志。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可以对颅动脉壁的渗透性进行量化,进而对颅动脉的破裂风险进行评估。近年来,DCE-MRI开始逐步应用于颅动脉病变的研究中,本文针对应用DCE-MRI预警颅动脉破裂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作者: 候长凯 赵岩 于建军 刘振波 王立群 胡福广 崔建忠 张中原 任新亮 李建华 刘庆国 陈镭 陈实 高贻宽 王建军 杨新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300052,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276000,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54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石家庄 050000,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63000,遵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642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046011,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560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04600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300457,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350007,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南 425000,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自治区 0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颅动脉(MIA)与单发颅动脉(SI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 082例颅动脉(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13家医院的神经外科确诊并收治,根据动脉的数量将患者分为MIA组[118例(共269个动脉)]和SIA组(964例)。观察两组动脉的一般特征,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定义为短期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短期预后不良。将单因素分析中P<0.5的自变量以及临床上较为关注的自变量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对MIA组和SIA组的临床资料进行1 ∶1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匹配后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住院天数及短期预后。结果MIA组动脉的直径为(5.1±3.5)mm(0.2~25.0 mm),SIA组动脉的直径为(5.7±3.8)mm(0.9~35.0 mm)。两组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级别、CT 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A组相比,MIA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4±11.7)岁、(58.8±11.6)岁,P=0.002]。将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的级别、入院CT Fisher分级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IA组年龄更大,但SIA组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精确匹配0对,模糊匹配118对,共计匹配成功118对。匹配后的两组患者住院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A组比较,MIA组短期预后较好(P=0.008);两组治疗方式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其中MIA组血管内治疗更多。结论与MIA患者比较,SIA患者更易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级,但MIA患者的年龄更大,且更倾向于采用血管内治疗,短期效果更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多中心研究 疾病特征 临床方案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应用于介入栓塞治疗颅动脉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颅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整体护理;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对两组资料进行总结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整体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血管腔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外周假性动脉患者10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距,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管腔介入治疗的外周假性动脉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外周假性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动脉患者采取单纯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单纯栓塞治疗)、研究(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颅动脉患者采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具有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分颅内动脉瘤 单纯栓塞 支架辅助栓塞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前,颅动脉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颅动脉壁存在炎性反应及微血管的增生,是动脉破裂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导致颅动脉的渗出性增加,并认为是颅动脉不稳定的标志。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可以对颅动脉壁的渗透性进行量化,进而对颅动脉的破裂风险进行评估。近年来,DCE-MRI开始逐步应用于颅动脉病变的研究中,本文针对应用DCE-MRI预警颅动脉破裂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颅夹闭术与栓塞治疗对颅破裂动脉患者rScO2(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情况。方法:纳入时间为2019年03月-2020年05月,纳入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颅破裂动脉患者。研究分组通过抽签方式进行,红色签为Control组42例(治疗用开颅夹闭术),蓝色签为Observation组42例(栓塞治疗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rScO2情况。结果:Control组患者术后2、3d时

  • 标签:
  • 作者: 候长凯 赵岩 于建军 刘振波 王立群 胡福广 崔建忠 张中原 任新亮 李建华 刘庆国 陈镭 陈实 高贻宽 王建军 杨新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300052,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276000,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54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石家庄 050000,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63000,遵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642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046011,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560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04600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300457,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350007,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南 425000,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自治区 0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颅动脉(MIA)与单发颅动脉(SI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 082例颅动脉(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13家医院的神经外科确诊并收治,根据动脉的数量将患者分为MIA组[118例(共269个动脉)]和SIA组(964例)。观察两组动脉的一般特征,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定义为短期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短期预后不良。将单因素分析中P<0.5的自变量以及临床上较为关注的自变量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对MIA组和SIA组的临床资料进行1 ∶1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匹配后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住院天数及短期预后。结果MIA组动脉的直径为(5.1±3.5)mm(0.2~25.0 mm),SIA组动脉的直径为(5.7±3.8)mm(0.9~35.0 mm)。两组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级别、CT 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A组相比,MIA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4±11.7)岁、(58.8±11.6)岁,P=0.002]。将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的级别、入院CT Fisher分级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IA组年龄更大,但SIA组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精确匹配0对,模糊匹配118对,共计匹配成功118对。匹配后的两组患者住院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A组比较,MIA组短期预后较好(P=0.008);两组治疗方式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其中MIA组血管内治疗更多。结论与MIA患者比较,SIA患者更易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级,但MIA患者的年龄更大,且更倾向于采用血管内治疗,短期效果更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多中心研究 疾病特征 临床方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患者颅动脉血管夹闭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借此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并为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提供多重保障。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动脉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观察比较常规护理方法和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颅动脉血管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构建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极有利于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效实施人性化护理,将实现患者颅动脉血管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整体优化,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落实诊疗计划,使医院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颅内动脉瘤 血管夹闭术 围手术期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患者颅动脉血管夹闭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借此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并为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提供多重保障。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动脉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观察比较常规护理方法和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颅动脉血管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构建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极有利于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效实施人性化护理,将实现患者颅动脉血管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整体优化,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落实诊疗计划,使医院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颅内动脉瘤 血管夹闭术 围手术期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聚焦护理模式对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动脉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6月收治的展开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30例颅动脉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将本院在2021年1月-6月所收治的展开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30例颅动脉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模式展开临床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之上进行聚焦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患病之后的不确定感以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在出院之时的不确定感量表值要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要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焦护理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颅动脉患者自身的不确定感,还可以有效患者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对患者心理状态具有积极影响,在临床中有很高推广价值。

  • 标签: 聚焦护理模式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