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2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样本,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患者的致伤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急救及骨折处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20例患者的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占比最高,为56.67%。患者张口度(3.71±1.20)cm、咬合关系良好者占比98.33%、面部美观性满意度90.00%。结论临床应视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致伤原因,采取措施给予处理。通过急救、复位、固定等手段,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急重症疾病之一,往往由于患者治病不及时、对疾病危险程度认知不清所导致。临床上经常可见患者颌面部肿胀严重、张口受限、疼痛难耐前来就医,严重者可影响呼吸、伴发菌血症、脓毒血症等,可危及生命。所以,好的应急处理方案尤为关键。
简介:摘要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低度恶性肿瘤性疾病,有效动物模型的缺乏一直是其机制研究的瓶颈。现有PLAM动物模型包括注射结节性硬化症复合体基因2(TSC2)缺失肿瘤细胞的移植瘤小鼠模型和TSC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其中移植瘤小鼠模型包括同种异体移植瘤、人源化异种移植瘤和大鼠源性异种移植瘤,转基因小鼠模型包括胚系基因敲除和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部分PLAM动物模型存在PLAM样肺部病变,主要用于寻找PLAM新的治疗靶点和PLAM肿瘤细胞来源,但并不能完全代表PLAM患者的疾病发展。本文总结了目前所有PLAM动物模型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并结合笔者研究经验着重分析近6年的研究进展,以期供该领域学者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6例,均行常规CT和HRCT扫描。结合国内文献病例,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例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1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呈进行性加重。在常规扫描上见两肺广泛分布小透亮影及囊状影,分布均匀,囊壁较模糊。HRCT上表现为均匀清楚薄壁小囊腔,囊腔直径几毫米至20mm,壁厚1~2mm,囊气腔被正常肺组织环绕,病变分布无明显上下野、外周或中央差异。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细支气管周围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疾病,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是本病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外科分期手术中偶发盆腹腔淋巴管肌瘤病(LAM)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合并盆腹腔淋巴结LAM临床病理资料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宫体子宫内膜样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级]和1例宫颈腺癌(胃型,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伴盆腹腔淋巴结清扫,受累淋巴结内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局限于淋巴结被膜下或弥漫浸润淋巴结实质,肿瘤细胞围绕衬覆扁平内皮细胞的裂隙不规则状、小梁束状或吻合绳索状排列,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表型:平滑肌肌动蛋白弥漫阳性,β-catenin胞膜和胞质弥漫强阳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散在弱阳性,HMB45灶状阳性,Melan A阴性,D2-40标记内皮细胞,Ki-67低阳性指数。结论LAM是罕见的多系统疾病,盆腔肿瘤偶发盆腹腔淋巴结LAM极罕见,其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形态与肺LAM有一定差异。独特的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明确诊断并不困难。
简介:目的通过对卵巢恶性肿瘤外科术后淋巴管囊肿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探讨其在卵巢恶性肿瘤外科术后淋巴管囊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7例卵巢恶性肿瘤外科术后淋巴管囊肿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术后3d、7d及2周对其复查超声,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7例患者淋巴管囊肿均一次性超声引导下置管成功,引出液体量105.0~487.0ml/d,平均引出液体量(185.6±113.7)ml/d。患者术后随访2周,淋巴管囊肿消失,下肢肿胀疼痛症状消失,治愈出院。27例患者中,因1例多房性淋巴管囊肿合并感染,在置管引流后、囊内注入抗生素治疗3d,7d复查囊腔缩小,2周后复查囊腔完全闭合。除1例合并感染者超声引导下置管过程中有疼痛感外,余患者均未见疼痛等发生,所有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对卵巢恶性肿瘤外科术后淋巴管囊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为临床治疗卵巢恶性肿瘤术后淋巴管囊肿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