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可定性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胆肝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进行腹部B超、CT或MRI检查进行诊断,根据病灶位置、大小选择治疗方式,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35例及微波消融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观察指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在住院总费用方面优于微波消融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优于腹腔镜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组出现血红蛋白尿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肝血管瘤残留血供4例,再次行微波消融治疗。腹腔镜组出现胆漏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年例患者瘤体缩小幅度达75%以上,瘤体血供完全消失,占82.35%(42/51);腹腔镜肝切除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均为安全、有效的,在术式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肿瘤的部位及大小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针多孔道钻孔减压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细针多孔道钻孔减压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28髋)。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X线等影像资料评价股骨头坏死有无进展、分期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5年,中位数2.5年。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各项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加大,术前Harris评分(69.79±6.18)分,术后12个月为(88.46±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价3例(5髋)患者术后病情出现进展,进展率为17.86%。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1髋,良12髋,可5髋,优良率为82.14%。结论采用细针多孔道钻孔减压联合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创伤小、费用低,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采用NIHSS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NIHSS比较上研究组下降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动脉平均血流量(MCV)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研究组患者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管储备能力。
简介:目的探索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血管神经病学进修医师教学查房中的效果评价。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名进修医师作为病房带教的教学对象,随机分入角色扮演法教学组或传统教学组。在血管神经病学中最常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对2组采用角色扮演法和传统教学法,以问卷调查方法对2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角色扮演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进修医师在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临床分析能力,系统诊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升。结论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提高进修医师在血管神经病学科中管理患者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麻醉诱导期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静脉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SF组)两组.记录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HRV及BR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F组T1、T2、T3时SBP、DBP、HR均明显高于SF组(P<0.05).F组T1、T2、T3时TF、LF、LF/HF均明显高于SF组(P<0.05).F组T1、T2、T3时BRS均明显高于SF组(P<0.05).结论诱导插管期舒芬太尼较芬太尼更能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压力反射敏感性.关键词麻醉诱导;芬太尼;舒芬太尼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19-0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小剂量谷维素联合镇静剂治疗,在治疗后对患者随访12个月,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临床上相当罕有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反复发作性晕厥和心跳骤停。如何更好地治疗LTQS一直是广大医疗工作者在研究的问题。本综述旨在概括现今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这一治疗方法在LQTS中的作用、手术方法、临床疗效以及新的手术方法。当前抗交感神经治疗、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和心脏起搏器等是临床上治疗LQTS的主要方法。抗交感神经治疗如口服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长QT综合征的主要药物,服药后对70%LQTS患者有效,其余30%无效的患者,可以选择经胸腔镜LCSD,此种手术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LQTS患者的死亡率,并且安全可靠,只有很少的急性和远期并发症。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涉及到一种新的手术方法经导管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治疗(RND),这一方法能够减少心脏的交感神经活性,可能在不施行外科手术操作的情况下为LQTS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入院的112例乳腺癌患者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保留肋间臂神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淋巴结清扫平均数目等以及术后患侧上臂内侧、腋下、肩胛区等部位感觉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术中淋巴结清扫平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4例患者出现上臂、腋下、肩胛区等部位感觉异常在术后发生率与对照组48例患者术后同期相应部位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结论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不影响清扫彻底性,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颅内压ICP指标、GCS评分以及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颅内压ICP和GCS评分均得到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具有明确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数字造影(DSA)术后术侧肢体解除制动的最佳时机.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共120例,本组患者均给予经皮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以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术侧肢体伸直制动12h、保持绝对卧床24h,观察组患者则在术侧肢体制动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6.7%,对照组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1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33.3%,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DSA患者于术后6h解除术侧肢体制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伤口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不适症状发生率,对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经皮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数字造影;术侧肢体;解除制动;时机;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