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侧方扩散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侧方扩散(LSR)作为面肌痉挛的中电生理监测项目,随访荆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 ~ 2023年8月收治的38例面肌痉挛病人,38例患者中均行电生理监测,对所有手术病人随访1月,将术后侧方扩散电位消失的32例患者归为A组,术后侧方扩散电位未全消失6例患者归为B组,其中A组中术后面抽症状完全消失31例,无效1例;B组中术后面抽症状完全消失4例,无效2例。结果 A组术后疗效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中应用LSR监测可以提高面肌痉挛疗效。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侧方扩散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7月~2015年3月,采用面神经侧方扩散法,对126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126例中123例术前记录到典型异常肌肉反应(abnormalmuscleresponses,AMR)波形,经手术后AMR消失。术后1个月内面肌痉挛症状消失119例(94.4%),残余轻微症状7例(5.6%)。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利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中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减压效果的预估。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减压对21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mo,根据临床症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消失,有效率100%。1例患者术后3d有轻度抽搐,随诊3mo末症状消失;术后出现耳呜、听力障碍1例,随诊3mo末症状好转;4例轻度面瘫,随诊6mo末好转;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无死亡和致残病例发生。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创伤小,面神经功能可完好保留,远期并发症少。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患者采用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4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舒芬太尼)、42例观察组(采取羟考酮),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1hVAS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患者采用羟考酮能取得良好麻醉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羟考酮 舒芬太尼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科接诊面肌痉挛患者4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住院时间,试验组数据(6.15±2.37)d,和对照组数据(9.34±2.06)d相比更短(P<0.05)。关于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0.0%,和对照组数据16.67%相比更低(P<0.05)。结论:面神经微血管减压围手术期运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也更短。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住院时间 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的面肌痉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的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在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的面肌痉挛患者的护理中,不仅可以提高面肌痉挛患者的手术效果,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护理满意度,这对于患者的整体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参考。

  • 标签: 优质护理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679例脑神经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左侧、右侧二大组。包括兰叉神经痛590例,面肌痉挛74例,舌咽神经痛15例,其中89例病人术前有神经源性高血压。在行脑神经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的同时.探查同侧的延髓Ⅸ、Ⅹ脑神经人脑干区(rootentryzone,REZ),有血管压迫者,将血管与该区的关系分为附着.压迫、粘连及贯穿型。中74例行血管减压。结果:左侧组对高血压的治疗有效率为95.3%.右侧组为35.5%。结论:延髓左侧REZ受血管压迫是神经源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行该区血管减压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 神经源性高血压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颅神经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因其症状顽固且影响日常生活,常需通过手术干预来缓解症状。传统显微血管减压虽为常用治疗方法,但其中视野受限,可能导致手术精确性不足,并增加并发症风险。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通过对88例颅神经疾病患者的研究,评估了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该技术在减少手术时间、降低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显微手术,且患者的总体疗效显著提高。

  • 标签: 颅神经疾病,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神经源性高血压又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心血管疾病.其病因至今未明,治疗效果不佳.自从Jannetta等[1,2]提出了神经源性高血压的学说并认为神经源性高血压是由于异常血管袢压迫延髓以来,外科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为高血压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国内外已较广泛地采用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的方法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源性高血压 延髓 解剖学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显微血管减压(MVD)是治疗脑神经疾患的首选外科方法。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神经内镜应用于MVD。本文将着重从神经内镜应用于MVD的概况、技术要点、优势、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显微血管减压(MVD)作为治疗颅神经疾病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临床进展。本文综述了MVD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显微解剖与手术技巧、神经减压、责任动脉悬吊法及其疗效与并发症方面的现状与发展。通过精确的术前诊断、细致的显微操作及有效的并发症管理,MVD在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疾病中表现出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MVD有望在更多领域中发挥作用,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颅神经疾病,显微手术技巧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疗效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30例HFS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明确神经血管的关系。根据中所见确定责任血管减压。结果术后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总有效率93.3%(28/30);未见改善1例,昏迷1例。随访6~12个月,症状消失21例,无效1例,昏迷1例,复发2例;失访5例。结论MVD是目前治疗HFS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辨认责任血管是确保MVD安全有效的关键。

  • 标签: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微血管减压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血管减压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对第Ⅷ颅神经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16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3例。3例伴有轻度眩晕。结果16例患者术后耳鸣完全消失,3例伴有眩晕者术后眩晕症状随之缓解。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 耳鸣 血管压迫
  • 简介:患者女,67岁,以左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抽动20年于2013年1月11日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不肿大,颅脑MRI检查无异常,化验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左侧半面痉挛。于2013年1月14日在全麻下行左侧乙状窦后进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在30度内窥镜辅助下,中见小脑前下动脉在靠近脑干侧贯穿面听神经之间,中用显微针先行面神经干贯穿梳理10余次,然后用小涤纶片垫于小脑前下动脉和面神经干之间,生理盐水冲洗腔,见无出血后关闭腔,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给以降颅压及预防感染治疗,术后5天面肌痉挛消失并出现患侧轻度面瘫,于1月24日出院。患者出院三天后开始头痛并伴有低热,于1月29日再次入院。入院查体侧耳后有皮下积液,给以加压包扎,入院后腰穿,颅压不高,脑脊液淡黄色,脑脊液常规:白细胞240×106/L,其中单核细胞80%、多核细胞20%,脑脊液蛋白735mg/L,葡萄糖、氯化物正常。用万古霉素静滴治疗5天效果不佳,后改用美罗培南静滴治疗,并用其0.1g加生理盐水5ml鞘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天效果不佳,连续4次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阴性,脑脊液白细胞300~600×106/L之间,主要以单核细胞居多,脑脊液蛋白在600mg/L左右,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降低明显,且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经全院第一次会诊考虑无菌性脑膜炎可能性大,以激素治疗为主,静滴青霉素预防感染,泼尼松60mg/天,连用七天后减量,当泼尼松减至10mg/天时,发热及头痛症状就会出现,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也会增高。在后续的治疗中又行4次脑脊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术后复查颅脑MRI颅内未见异常,3月1日又组织第2次全院会诊,建议少量应用非畄体类抗炎药,以减少激素用量,改用乐松

  • 标签: 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无菌性脑膜炎 术后并发 颅内 脑脊液白细胞 颅脑MRI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内窥镜在微血管减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颅内病变患者施行内窥镜下微血管减压。显微镜下暴露神经和责任血管,植入前和后放置神经内窥镜,确定责任血管、压迫部位和膜片定位。结果52例患者中8例同时存在责任血管未检出,12例经内窥镜检查后对隔片位进行了调整。42例在1周内痊愈,10例明显改善。术后3~42年,平均24月,无1例再发。结论内窥镜下微血管减压可防止损伤血管的遗漏,协助调整膜片的定位,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术后的复发率。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颅神经疾病 神经内镜
  • 简介: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性、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目前多数临床资料证实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rootentryzone,REZ区)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已成为目前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对收治的29例三又神经痛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就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