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71—2008年内蒙古117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资料,结合同期的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地域差异大,高温中心在阿拉善盟沙漠地区的拐子湖,年平均35℃高温日数达32天,也是全国的高温区之一;内蒙古的高温天气年日数有增长趋势,高温酷暑的影响在增强;内蒙古高温酷暑集中出现在盛夏季节6—8月,7月发生最多,占一半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日的14—17时,气温日较差大,多为干热天气。通过对内蒙古较大范围的64次高温天气过程分析总结,将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分为蒙古暖脊型、贝加尔湖高压坝型、副高西进型、乌拉尔山高脊型4个类型。大陆暖高压脊的强烈发展和维持与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密切相关。

  • 标签: 高温天气 观测数据 气候学特征 环流类型
  • 简介:摘 要: 对舰船物理的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相关性的计算可以区分舰船与扫雷具以及对不同舰船进行识别。对两型舰船的三通过曲线进行了磁-声、磁-水压、声-水压的相关性计算,并以水压场信号作为参考,考察了舰船磁场和声场的前后向效应。结果表明舰船各物理之间的相关系数及磁场、声场的前后向效应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可为水雷引信设计和目标识别提供参考。

  • 标签: 物理场 相关性 相关系数
  • 简介:摘要: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国家的发展,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不断地推行着教育改革。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当中提出,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进行对知识的探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之上,使其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在此情景之下,如何转变教学思路、对物理课堂进行有效的创新,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成为时下各物理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而通过研究和实践能够发现,“课堂”正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物理能力的教学模式之一。

  • 标签: 高中物理 场课堂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人工影响天气是进行防灾减灾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进行相关气象灾害的防御和减免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也能够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现阶段甘孜人工影响天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天气 防灾减灾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蒙自站探空气象观测资料、雷达资料等重点分析了2019年3月19日发生在红河的一次冰雹天气特征,结果表明:高空急流与南支槽东移的相互配合引发了此次强对流天气现象。冰雹发生之前出现有“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条件。低层持续的水汽辐合为冰雹过程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次冰雹过程发生时,有干冷空气入侵中高层,其入侵范围越广泛,相对应的冰雹影响范围也更大。冰雹过程多发生于上升运动区,次级环流为上升运动的发生、持续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冰雹发生时,对流单体回波强度位于35dBz~65dBz之间,而且快速发展。低于2km会出现高于50dBz的强回波中心,而且还伴随有大风现象。35dBz强回波高度越高,对冰雹的产生与发展越有利。

  • 标签: 冰雹 西南急流 水汽通量 雷达回波 红河州
  • 简介:摘要:2022年4月11日受南支波动和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下,德宏自西向东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过程主要表现为大风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受灾,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 标签: 强对流 大风 雷达监测 预警
  • 简介:摘要针对某热电分公司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用高灰份低热值的煤种时飞灰含碳高并且锅炉效率有所降低的问题,采用飞灰复燃技术进行改造,锅炉改造之后,炉内平均燃烧温度、回料温度提高,飞灰含碳明显降低,锅炉热效率得到提高。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成果,达到了预期效果,系统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循环流化床锅炉 飞灰复燃 锅炉热效率 效益
  • 简介:讨论了局部对称拟常曲率黎曼流形N^n+p中的紧致极小子流形的第二基本形式模长平方的拼挤问题,在ξ∈Γ(TM)或ξ⊥Γ(TM)时,分别得到了相应的积分不等式,推广了丘成桐教授的结果。

  • 标签: 局部对称 紧致 极小 积分不等式
  • 简介:《格萨尔》史诗是藏族人集体创造、口耳传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巨著。《格萨尔》史诗具有社会实用价值、学术价值与审美价值,2006年它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说唱艺人是传播主体,但因传播范围窄、传播媒介形态单一、受众心理差异、“人亡歌息”等问题的出现,史诗的传播需要探寻多种途径。本文探索利用新媒体传播《格萨尔》史诗显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格萨尔》史诗 新媒体 传播途径 效果调查
  • 简介:利用1°×1°的HLAFS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我省1997年6月7~9日暴雨过程0h部分物理的分布特征。通过物理0h实时与12~48h预报的对比分析,指出预报的误差及对这次暴雨过程预报有较好指示意义的物理

  • 标签: HLAFS数值产品 误差 指示性
  • 简介:用22年(1973~1994年)观测资料,由循环主振荡型分析(CSPOP)揭示了东半球500hPa环流、雪盖和中国降水量耦合系统的3~4年振荡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环流-冰雪-降水系统耦合振荡(ASRO)存在显著的欧亚太平洋(EUP)和中国东部型(EC)耦合移动波列,其中500hPa高度与雪盖波列空间位相相反,但一致向东南方向移动,而中国降水波列由北向南传播。这反映出欧亚雪盖异常影响欧亚大陆和海洋加热对比,并通过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激发的耦合空间波的能量频散途径。

  • 标签: 循环主振荡型分析 环流-冰雪-降水耦合系统 耦合振荡 欧亚 中国降水
  • 简介:摘要:2019年8月3~6日受到低涡辐合等因素的影响,红河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本文选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雨量资料等重点从天气形势物理诊断等角度探讨了本次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低涡辐合的移动路径与降水落区密切相关。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烈的水汽辐合、剧烈的上升运动为本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强降水 环流形势 物理量 红河州
  • 简介:通过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WRF模式模拟资料等多种手段,对2012年6月12日福建宁德地区出现一次强对流天气及其中短时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经过初步调查,本次过程是在福建东北部冷涡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底层低涡扰动形成冷暖空气汇合的有利天气形势下形成的。当时高空明显有冷空气叠加在暖湿空气上,对流系统移动方向有强烈的风暴螺旋和低层辐合上升气流的倾斜作用都为此次强对流天气及其中短时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福建省宁德市 强对流天气 短时强降水
  • 简介:通过对1985~1995年福建省前汛期短历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高空、地面历史天气图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福建省前讯期短历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的气候待征。

  • 标签: 前汛期 短历时强降水 影响系统 气候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2020年11月17日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策勒县强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收集2016-2020年国家站降水降水资料,分析强降水的分布特征。阐述了强降水导致的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及林果业的影响;最后就如何降低强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强降水分析 分布特征 农作物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山西省气象局1991~2022年的降水量资料,选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近30年山西省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91~2022年山西省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24.979mm/10a,下降趋势不太显著;1991~2022年山西省除了夏季外,其余三季降水量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只是气候倾向率有一定差异;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内降水量的55.0%,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分别占年内降水量的16.7%、23.7%,冬季降水量最少,只有年降水量的4.6%;年内降水量主要出现在4~10月份,且每月的降水量均在1000mm以上,这段时间的降水量达到了17537.6mm,占88.3%,尤以6~9月份降水量最为集中,高达13552.3mm,占68.2%。

  • 标签: 降水变化 特征 防灾减灾 措施
  • 简介:1.1华北一次持续性重度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与转化特征观测分析2011年12月1—7日在华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比较罕见、持续1周左右的低能见度重度雾霾天气。利用气象行业专项“京津地区低能见度雾霾天气监测与预报研究”观测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此次持续性重度雾霾天气的气溶胶、云凝结核(CCN)、雾滴谱、含水量等微物理特征及大气能见度、边界层垂直结构特征,探讨了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与转化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此次持续1周的雾霾天气过程发生在高压天气系统和静风条件下,暖平流和辐射降温形成的稳定逆温边界层结构有利于污染气溶胶的积累和雾霾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来自南方持续不断的湿平流使雾霾天气得以长时间持续和发展。整个雾霾天气期间能见度均小于2km,最低能见度达到56m,液态水含量在10-3g/m3量级,最大达到0.16g/m3,气溶胶数浓度均在10000cm-3以上,质量浓度范围为50~160μg/m3。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此次长达1周的雾霾天气发生了3次强弱不同的霾气溶胶积累、霾雾转化和混合及减弱3个主要阶段。霾气溶胶积累阶段先后有爱根核模和积聚模气溶胶数浓度的积累和增加。霾向雾转化和混合阶段中,雾滴凝结释放的潜热和高浓度气溶胶环境使布朗碰并加剧,导致气溶胶尺度向粒径大的方向转移,从而提供了大量可形成云凝结核的气溶胶粒子,促进了雾的爆发性增强,浓雾过程中气溶胶向CCN活化率可达17%,而CCN向雾滴的转化效率可高达100%,此期间雾滴谱具有爆发性拓宽的特征;冷锋系统过境或辐射加热增强导致了雾霾过程的减弱和消散。(郭丽君,郭学良,方春刚,朱士超)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气溶胶粒子 云物理 转化特征 边界层结构 低能见度
  • 简介:1.1TRMM卫星反演的南海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云结构与数值模式比较研究研究了TRMM卫星的降水雷达(PR)及微波成像仪(TMI)观测的南海中尺度对流云结构及演变与中尺度可分辨云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并探讨了对流有效位能(CAPE)及风切变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TRMM卫星的PR和TMI可以较好地探测南海中尺度对流云系统的主要特征,但是PR反演的5月地面降水低于6月,而TMI的反演结果相反。TRMM卫星反演的降水量与通过探空和模式得到的降水量基本一致,但是探空和PR估测的降水高于TMI估测值。WRF模式对最大降水率的模拟低于PR估测降水约22%,低于TMI估测值10.4%,低于探空估测降水12.5%。WRF和GCM模式对暖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与TMI比较一致,但模式模拟的冰水含量相对TMI偏小。(郭学良等)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中尺度对流系统 云物理 TRMM卫星 WRF模式 模式模拟
  • 简介:1人工影响天气重大工程进展1.1东北区域人影工程2架新舟60增雨飞机通过系统验收.新舟60增雨飞机具备冷暖云及多云型催化能力、云宏观实时探测能力、空地通信能力,可承担精准催化播撒、科学研究、人影作业效果评估等各项业务和科研任务;系统集成化、自动化程度高.空中国王增雨飞机完成改装及定检后入关落地河北.在美国完成民用航空器改装设计批准(MDA)检查和补充型号适航证(STC)检查并获得美国STC证,12月初裸机及全部机载设备先后入关,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国籍证.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云物理 中国民航总局 系统集成化 催化能力 新舟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