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间治疗的260例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患者作分组观察研究,根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综合治疗组,各130例患者。传统组实施单纯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则使用药物+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分析两组的临床数据可知,传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2%,综合治疗组95.38%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耳石复位对治疗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有较为良好的疗效,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引起眩晕的外周疾病,约占眩晕患者17%~22%[1]。目前临床多采用耳石复位法(CPR)治疗,包括Epley管石复位法及Barbecue翻滚法。本文对我科在近2年应用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的疗效作总结分析。

  • 标签: 耳石复位法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阵发良性的位置眩晕疾病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泰州市人民医院实施治疗的阵发良性的位置眩晕疾病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一组归入45例。参照组应用手法复位治疗、实验组应用手法复位康复训练治疗,分析两组方案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分值。结果:(1)阵发良性的位置眩晕疾病患者治疗前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分值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值,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实验组的阵发良性的位置眩晕疾病患者经由治疗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其躯体性、情感性、功能性分值较低,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实验组的阵发良性的位置眩晕疾病患者经由治疗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其治疗后前庭症状指数较低,P

  • 标签: 阵发性良性的位置眩晕疾病 手法复位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相关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小儿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身体不适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身体不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提升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了身体不适发生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92例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2例BPPV患者根据不同的受累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复位,治愈86例(占93.5%)、好转4例(占4.3%)、无效2例(占2.2%),总有效率为97.8%。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4例患者无明显诱因复发,复发率为4.3%。结论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疗效肯定,见效快,方法简单且短期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食管调拨在阵发心悸患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66例心悸患者,应用食管调搏的方法进行心率市场的电生理类型确定,在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超速起搏终止,观察疗效。结果56例中有28例阳性。其中房室结双径路有20例;房室旁路12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性心动过速2例。因心动过速首发症状有12例,其中房室双径路5例,房室旁路5例,性心动过速2例,1例因血流流动学不稳定,行电复律成功。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对心悸患者心动过速诊断有帮助。

  • 标签: 心血管病学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房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阵发心房纤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无心房纤颤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十二连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P波最大时限(122.63±12.67)ms,P波离散度(44.82±6.38)ms,均高于对照组的(108.42±7.28)ms、(36.44±4.1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够作为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依据,对早期阵发心房纤颤做出准确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心房纤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5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通过基础处理后行手法及药物复律,如药物控制不理想再采取电生理治疗。结果药物治疗转律62例(95.38%),其中43例单药复律、联合2种用药12例、联合3种及以上用药7例;电生理转律3例(4.62%),其中2例(3.08%)食道调搏后转律、1例(1.54%)进行了射频消融术转律。随访65例PSVT患儿6月无复发。结论儿童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应及早诊断,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药物疗效不佳再行电生理转律。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儿童 药物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对2019年3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诊断的1例阵发剧痛症(PEP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首次就诊年龄7月龄,出生后5个月开始反复出现四肢强直发作,伴面部发红或发绀,反复出现,按照癫痫予丙戊酸钠口服液及左乙拉西坦口服液治疗,效果不佳。视频脑电图检查提示,患儿强直发作时同步脑电图未见癫痫样放电,且患儿出现心动过缓,考虑患儿为非癫痫性强直发作。基因检查提示:SCN9A基因c.5240T>C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Val1747Ala,结合患儿皮肤改变,确诊为SCN9A基因突变所致PEPD,予卡马西平治疗后患儿异常皮肤改变及非癫痫性强直发作消失,发育明显进步。PEPD早期可主要表现为非癫痫性强直发作,易误诊为癫痫,需注意患者特征性皮肤改变,基因检查也有助于确诊该病。

  • 标签: SCN9A基因 阵发性剧痛症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用不同急诊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我院急诊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三磷酸腺苷治疗,研究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有效率为74.29%,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急诊应用普罗帕酮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可加强应用。

  • 标签: 心动过速 急诊治疗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患者102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可达到92.2%,对照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4.5%;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复发人数为2例,对照组中患者复发人数为12例,两组患者差异显著。结论在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方法可得到理想临床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复发率比较低,应当广泛应用。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在阵发房颤复律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40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单用胺碘酮。B组18例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观察两组复律时间、胺碘酮累计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单用胺碘酮A组平均复律时间36.34±9.6天,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B组21.8±8.3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胺碘酮累计用量11.44±3.8g,B组8.64±4.1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房颤可缩短复律时间,减少用量及不良反应。

  • 标签: 胺碘酮 稳心颗粒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手法复位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8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各39例,对照组行体位限制法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实验组的患者有效率(87.2%)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后,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7.4%,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护理配合治疗BPPV患者,疗效好,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间收入并开展治疗的阵发心房颤动患者42例、非阵发心房颤动患者5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阵发心房颤动患者记为A组,非阵发心房颤动患者记为B组,使用心脏彩超(PAF)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A组患者联律间期平均值短于B组,P<0.05;A、B两组患者左心房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阵发心房颤动患者的联律间期平均值与非阵发患者存在显著区别,其影响因素涵盖面较广,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彩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急诊救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疗效、转复时间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均大幅低于治疗前,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转复时间为(25.21±6.35)min,对照组患者的转复时间为(12.84±2.41)min,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88.57%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91.43%略高,两组间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71%,大幅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86%(P<0.05)。结论:在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急诊救治中,采取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均能有效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普罗帕酮的优势在于转复时间较短,而胺碘酮的优势在于临床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疗效 普罗帕酮 安全性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对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32例确诊BPPV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上积极配合,在手法复位前做好评估、准备工作,复位时处理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复位后详细交代注意事项。结果手法复位治疗BPPV首次治疗总有效率为89.4%,3个月有效率为92.6%。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简单有效,在手法复位前后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