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重庆石柱4091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2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可达到92.2%,对照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4.5%;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复发人数为2例,对照组中患者复发人数为12例,两组患者差异显著。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方法可得到理想临床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复发率比较低,应当广泛应用。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05-0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现代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周围前庭疾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源于内耳眩晕,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患者头部运动至某特定位置时导致出现短暂眩晕,并且并发眼震及自主神经症状,在每个年龄段均可能会发生,而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相对更高,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会产生严重影响,因而选择有效方法治疗该疾病也就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2例,分别以常规药物方法与联合手法复位方法进行治疗,特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对象均属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2例,对这些患者分别选择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在对照组中共纳入患者总人数为51例,该组中男性患者总人数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7例与24例,这些患者年龄大小区间均处于14~68岁,其年龄大小平均值为58.6±2.6岁;在观察组中所收入患者总数量为51例,其中男性为26例,女性患者为25例,该组患者年龄区间值值为15~70岁,其年龄平均大小为60.5±2.5岁。在年龄及性别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情况,结果显示差异并不明显,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选择的主要药物包括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金纳多滴剂,其中倍他司汀剂量为每天2次,每次12mg,使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10mg,金纳多剂量为每天3次,每次12mg。
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在实际治疗过程手法复位主要包括EpLey法及滚转法,其中,对于EpLey法而言,其具体操作为使患者取坐卧位,使其头部偏向于患侧,并且将转向角度控制在45°,在使患者保持在体位后使患者快速躺下,并且使其头旋30°,通过对患者行中度头伸位,使其头部向健侧快速旋转45°,并且使患者体位由卧位转变成为侧卧位,最后仍使患者转变为坐位,同时使其头部前倾,前倾角度为30°,对于每个体位均使患者维持1~2min时间,或者直至患者眩晕情况消失。对于滚转法而言,其实际操作为使患者由仰卧位向健侧连续翻转,翻转次数为3次,每次均翻转90°,在对患者进行体位翻转过程中,应当在患者眩晕情况消失之后再对其行下一体位翻转[1-2]。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进行观察,并且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眼震及眩晕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患者可正常生活,则表示为显效;患者临床眼震与眩晕等临床症状相比于治疗前有所减轻,对日常生活有轻微影响,则表示为有效;患者眼震与眩晕等临床症状仍存在,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则表示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结果中有关计量数据选择均数±标准差表示,对于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选择%进行表示,并且分别行t检验及χ2检验,选择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
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所取得临床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可达到92.2%,对照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4.5%,两组差异较明显,可选择下表表示其比较具体情况:
2.2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显示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复发人数为2例,对照组中患者复杂人数为12例,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3.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叫做耳石症,在现代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眩晕性疾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对于该疾病发病因素而言,目前临床上仍需明确研究结论,很多方面因素均会导致该疾病出现。对于该疾病治疗而言,临床多选择对症药物进展缓解,虽然能够得到一定临床效果,然而并非十分理想,并且很容易出现复发情况。而本文研究显示,在应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效果较佳,这主要是因为手法复位能够针对患者疾病发生部位,以相关手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强针对性,并且这种治疗方法比较简单,不会有副作用,安全性也就比较高,同时治疗之后不易出现复发情况,因而比较理想[3-4]。
综上所述,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方法可得到理想临床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复发率比较低,应当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美莲,王洁清,吴晓虹.中药封包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01-104.
[2]舒竞铖,尹时华,刘渊,何美荣.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04):598-600+605.
[3]夏菲,王彦君,王宁宇.高龄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特点及手法复位治疗的注意事项[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01):12-16.
[4]文世全,王大模,段劲峰.手法复位前应用盐酸异丙嗪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0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