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间苯三酚静脉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6 年 6 月 -2017 年 6 月医院收治的产妇 13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 68 例。对照组产妇仅使用导乐分娩镇痛仪,观察组产妇联合间苯三酚静脉注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情况及产程时间。结果:分娩中观察组产妇 VAS 评分为(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痛分娩应用硬膜外麻醉和分娩镇痛仪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实施分娩的产妇,共挑选200例,将他们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与B组),对于B组的100例产妇运用硬膜外麻醉展开无痛分娩,对于A组的100例产妇运用分娩镇痛仪展开无痛分娩,比较所有产妇的镇痛情况。结果对比两组产妇实施无痛分娩中的疼痛效果,其中A组病患0级1例、B组2例,A组Ⅰ级2例,B组2例,差异不明显P>0.05,对比两组产妇产程干预与阴道助产率,A组有39例产妇使用缩宫素,B组有75例,A组有4例产妇给予阴道助产,B组有21例,差异显著P<0.05,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分娩镇痛仪运用于无痛分娩产妇中均能缩短第一产程,镇痛效果无较大差异,但分娩镇痛仪的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分娩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的自然分娩产妇100例,年龄22~30岁,ASA分级Ⅰ/Ⅱ级,孕38~40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分娩组和分娩镇痛组,每组50例。常规分娩组按正常阴道分娩步骤实施,不采取任何方式镇痛;分娩镇痛组待宫口开至2~3 cm时采用腰L3~4硬膜外镇痛,首剂量舒芬太尼6 μg+罗哌卡因10 mg,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 m1;随后连接电子镇痛泵持续镇痛,镇痛泵配方:罗哌卡因125 mg+舒芬太尼30 μg,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参数设置:背景量7 ml/h,单次按压剂量4 ml,锁定时间20 min。比较两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前(T0)、宫口开至3 cm后0 min(T1)、3 min(T2)、5 min(T3)、10 min(T4)、20 min(T5)、30 min(T6)、60 min(T7)时的宫缩压力、宫缩时长、宫缩间歇期、麻醉趋势指数(NI)、额面部肌电图(EMG)和产后42 d盆底肌力参数。结果与常规分娩组比较,分娩镇痛组宫缩压力T3时明显降低[(66±21)比(86±14)]cm H2 O(P<0.05)。宫缩时长,分娩镇痛组较常规分娩组的T3、T5、T6时点延长[(1.33±0.48)比(0.92±0.54),(1.52±0.39)比(1.07±0.58),(1.47±0.45)比(1.01±0.48)]min,(P均<0.05);与常规分娩组比较,分娩镇痛组NI在T5时明显降低[26(22,27)比98(96,98)],EMG在T2~T7均下降(P均<0.05);产后42 d时盆底肌肌力,分娩镇痛组快速收缩阶段收缩期为(47.6±14.0)μV,明显高于常规分娩组的(29.6±2.9)μV(P<0.05)。结论分娩镇痛除了降低产妇应激、放松产时肌肉张力作用外,还通过降低子宫收缩力和增加盆底肌的收缩间歇期时长,而实现盆底肌肉的保护。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分娩镇痛以及产时护理对阴道分娩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1号—2015年3月1号收治的50例应用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的选择同一时间没有进行分娩镇痛的5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时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护理,在常规产时护理的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上,采用麻醉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的方式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活跃期烦躁和剖宫产率进行比较。结果在观察组产妇中有4例出现活跃期烦躁,占到了8%的比例,对照组组产妇中有38例出现活跃期烦躁,占到了76%的比例,两组产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产妇中有2例为剖宫产,占到了4%的比例,对照组组产妇中有11例为剖宫产,占到了22%的比例,两组产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娩镇痛的方式能够使产妇的产程得以明显缩短,同时还可以使产妇烦躁、焦虑情绪以及分娩的痛苦得以减轻,提高阴道分娩率,并且对剖宫产率进行有效的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