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开展稻水象甲卵巢发育、扩散能力和防治药剂的筛选研究,为云南稻水象甲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成虫采用卵巢解剖法,确定卵巢的发育进度和产卵期;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法和染色法明确扩散范围;采用浸叶法对常用杀虫剂进行室内筛选。【结果】2009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秧苗期,稻水象甲Ⅱ级卵巢达100%,Ⅲ级卵巢的平均抱卵量为8粒·头-1,最大抱卵量为23粒·头-1。秧田返栽田的幼虫、成虫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大田,秧田返栽田的幼虫虫量是大田的4.82倍,第一代成虫是大田的6.50倍。烯啶虫胺、毒死蜱、辛硫磷、三唑磷、锐劲特对稻水象甲成虫防效在96.11%以上。【结论】滇中稻水象甲自然传播的范围小,随稻秧移栽是稻水象甲的主要传播方式,秧苗揭膜1周后至移栽前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期,建议选用烯啶虫胺、辛硫磷、三唑磷、锐劲特在此期间开展田间防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苯三酚与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先兆早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先兆早产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间苯三酚治疗;对照组、实施硫酸镁治疗,分析两组起效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先兆早产患者起效时间(1.21±0.32)h、症状缓解时间(36.29±1.54)h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先兆早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先兆早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值得研究。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5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使用黄体酮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孕酮水平、保胎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92.00%,对照组为64.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可有效提高先兆流产患者的成功保胎率,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血孕酮水平具有积极作用,临床应用无明显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巴比妥、托吡酯片、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癫痫小儿患者4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16例,A组采取苯巴比妥治疗,B组采取托吡酯片治疗,C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三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儿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B组患儿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C组患儿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三组疗效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P<0.05。结论三种药物治疗小儿癫痫均有显著效果,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更少,在用药中应结合患儿病情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应用随机抽签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实验组(n=52),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低分子钙素钙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情总有效51例,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83.33%,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3例,总发生率为5.77%,实验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2例,总发生率为3.8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丁苯酞胶囊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可使其生活品质得到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2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10月,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羟苯磺酸钙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出现恶心症状1例、食欲下降症状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41),对照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肌酐为(80.26±7.59)μmol/L、24h尿蛋白为(1.98±0.22)g,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羟苯磺酸钙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脑梗死选择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 2016年 9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76例作为研究样本,依照摸球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均为 38例病人。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 +依达拉奉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 6个月后 2组的 NIHSS评分、 BI评分变化。结果:经过连续 6个月的治疗后, 2组 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 BI评分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P< 0.05)。结论:脑梗死治疗中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的应用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6~2018.8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编号分组,甲组(47例,应用羟苯磺酸钙治疗)、乙组(47例,应用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Scr)、血尿素氮水平(BUN)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Scr、BUN水平治疗前组间结果统计学处理不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后乙组Scr、BUN水平低于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低于甲组12.77%,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应用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联合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疗效高,应用价值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分别52例。单一组仅给予单纯的拜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则给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比较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出血风险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92.31%)明显高于单一组40例(76.92%),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4±4.6)分显著低于单一组(16.8±6.2)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出血风险率5例(9.62%)与单一组3例(5.77%)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到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80例,患者在选取的时候完全是依照随机性的原则进行的。将这 80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人。参与到本次实验的患者均知情,并且已经签署了同意书。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进行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判断两种方式对冠心病治疗的整体应用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此之外,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有效率更高。结论:与阿司匹林药物相比,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率更高。患者的凝血指标与病情均得到较大的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含氯氧化剂可以破坏污泥絮体,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促进污泥中有机质和氨氮等物质的溶出,该文主要研究了二氧化氯(ClO2)、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钙(Ca(ClO)2)3种含氯氧化剂对污泥水解特性的影响,以污泥中蛋白质(SPN)、碳水化合物(SPS)、化学需氧量(SCOD)、氨氮(NH4+-N)和磷酸盐(PO43--P)的溶出情况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ClO2可以促进污泥中SCOD的溶出,当ClO2投加量为20.00mg/gTS时,污泥上清液中的SCOD是初始值的24.02倍,NaClO促进污泥水解溶出SPN、SPS方面要强于Ca(ClO)2和ClO2,分别是初始值的10.51、12.85倍。而向污泥中加入Ca(ClO)2后PO43--P含量有所下降,当其投加量为52.98mg/gTS时,PO43--P的浓度仅为0.014mg/g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