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印尼位于亚洲东南部,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阂家,素有“千岛之国”的美称。虽然印尼仅有1%的国民信仰佛教,但早在公元5世纪佛教就已经传人该地区。当年,东晋法显(?—约422)自斯里兰卡求法回国途中,就曾经停爪哇岛。至唐义净(635—713)途经这里时,大乘佛教已经普遍弘传。

  • 标签: 大乘佛教 印尼 斯里兰卡 法显 义净 普遍
  • 简介:蜀汉时代佛教流传的状况,由于文献不足,一向所知不多,也为佛教史著所忽略。可是,蜀地近年出土了各种带佛教元素的文物,显示当地的佛教已发展至一定程度。搜寻相关的文献记载,以及列举这些佛教文物,并对佛教在蜀汉的流传形态以及周边问题做出一些推测,以补空白。

  • 标签: 蜀汉 佛教造像 崖墓 神树
  • 简介:杨曾文著,《宝庆丛书》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3月版。本书收入的40多篇文章,内容涉及面很广,有的是作者联系佛教历史和现实情况学习党的宗教理论和政策的心得,有的是结合时代对佛教义理的诠释和发挥,有的是围绕佛教应当适应时代和社会进步进行变革的思考.特别是对近代太虚以来倡导的以贴近人生和改善人生为主旨的人生佛教及当代中国佛教界倡导的人间佛教批发价写了更多文章。此外是关于新时期佛教自身建设、佛教研究和文教事业、佛教如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标签: 佛教历史 社会进步 当代 宗教文化出版社 人生佛教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佛陀在世时,其教诲是口耳相传,但当佛陀在拘尸那罗双林树下入灭以后,佛法的传承就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呈现在整个僧团面前。为了使佛陀所传教法能够不被曲解与讹传,以维持正法住世,由佛陀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主持,选出500位大比丘,得到摩揭陀国的阿阁世王护持,于王舍城郊外的七叶窟内对佛陀的说法进行编集。“经藏”部分由“多闻第一”阿难尊者诵出,“律藏”部分,则由“持戒第一”的优婆离尊者分八十次诵出,称为《八十诵律》。这次佛法的编辑工作在佛教史上被称为第一次结集。这样佛教的”三藏”就具备了二藏。

  • 标签: 大乘佛教 编辑工作 佛陀 佛教史 佛法 弟子
  • 简介:南谟巴格瓦底·阿罗哈·三貌三菩提沙!智慧以如实了知诸法的自相与共相为特征,以摧破障碍如实知见的愚痴为作用,以远离愚痴为现状,以正定为直接原因。

  • 标签: 佛教 智慧 诸法 自相 共相 戒清净
  • 简介:佛教教育有二种模式。一是师徒相接的口口相传教育方式;二是学校课堂知识讲解的教育方式。近现代中国佛教教育模式,以佛学院课堂授课为主,成果累累,培养了许多有用的增才。能够适合时代,与时代同步的增才却唯数甚少。对此,作者分析了现代中国佛教教育培养出来的六种人才的情况,指出唯有“不为财色名利的僧人才拟合标准,只是在普度众生方面略有不足”。但是以离开教界行居士护法方向的人才,弘法最得力。所以,现代中国佛教教育,应把居士教育纳入其内,内外并弘,正法久住,实现人间净土

  • 标签: 佛教教育 居士佛教 佛学院 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 佛教界
  • 简介:我一直对弗洛姆(1900~1980)这个人的思想很感兴趣。首先他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弗洛依德——他们俩都是心理学家。其次弗洛姆曾与铃木火拙合写过一本名著《禅与精神分析>,这本书我看过好几遍。另外,弗洛姆在一本《说爱》的小册子中说过,自从他接触到佛教以后,他一直对佛教非常感兴趣,因为,他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没有神的宗教(佛,观音菩萨等也都是由人修炼成的,他们具有比人更高的能力,但他们并不是宇宙的创造者)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 标签: 健康人格 佛教 弗洛姆 心理学家 弗洛依德 精神分析
  • 简介:——郭沫若先生在汉藏教理院讲——各位法师!各位同学!今天兄弟得到很好的机缘能够和大家见面,在本人是感觉到非常的荣幸!刚才法尊法师,法舫法师再三要兄弟和诸位讲几句活,心里很是渐愧,因为近几天来,兄弟略有感冒,精神不甚舒适,同时,也没有预备。恐与大家见面之后,说不出很好的话来!想诸位在此求学,都是具有高尚的学识,今天兄弟来同诸位

  • 标签: 汉藏教理院 法尊法师 法舫 郭沫若先生 天来 观音大士
  • 简介:正知解脱之道的第一步是抛弃迷信,并在一生中采用理性的态度。正知(SmnyakDarsana)在于看清宇宙中每一事物的真实本质。佛陀和圣弟子们都赞成人们应当首先试着事实对于他自己、对于宗教的目的及道路,都应当分析它、检查它、测试它,并且验证它。然后,如果满意,再确信它的事实和功效。

  • 标签: 佛教 正知 教义思想 解脱思想 佛陀
  • 简介: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也是需要加以介绍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分两次介绍。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因崇奉佛和阐扬佛的言教而得名。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教。佛教于西汉末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或东汉初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中国后,

  • 标签: 中国古代 世界 印度 内容 思想 西汉
  • 简介:本栏目延请国内佛教学专家方广钼先生主持。方先生治佛教史学与哲学多年,于佛教史籍版本目录尤有心得,是当今有名的敦煌学专家。近十余年来倾力于敦煌佛教遗书研究,奔走于世界各地收藏敦煌经籍的博物馆、研究院,其研究成果被称誉为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方广铝先生关于印度佛教的介绍,利用了较新的材料,显示了较新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国内学者对于印度佛教研究的新成果。

  • 标签: 印度 佛教 “婆罗多” 恒河 地理环境 农业社会
  • 简介:僧肇佛学主观上承绪罗什般若学的思辨传统,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展开对世界“真实”的追索以及人生“意义”的探求。在对中观“三论”的阐释中,僧肇力图以求真求实的精神,反映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的本来面貌。但是,由于受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他并没有坚持罗什之学的批判原则,逐步放弃龙树中观系统的“破斥”精神,转而对《维摩诘经》“不二法门”盎然兴趣。在“不二”思维原则的指导下,僧肇佛学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致使他所阐述的般若学精神难以纯粹。因般若之性空思想难以落实,故僧肇提倡以涅榘至极之果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肇论》的宗旨。

  • 标签: 僧肇 思想述评 《维摩诘经》 思辨传统 学术研究 “意义”
  • 简介:泰国佛寺众多,故享有"千佛之国"的美誉。泰国6500多万人口中,佛教徒就占了95%,上到王室仪式、国民教育,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都与佛教密不可分,再加上泰国历代国王也都护持佛教,所以把佛教作为泰国国教,

  • 标签: 佛教 泰国 园林 不可分 佛寺
  • 简介:著者应编辑部约,撰《谈谈禅宗的五家七宗》,从2000(1)起,连载至2001(4)结束。著者之《中国佛教史》,从本期起,接1999(6),继续连载。因间隔时间较久,现将1999(6)之本文目录列出,使读者有一完整之概念。

  • 标签: 中国佛教史 间隔时间 编辑部 著者 连载 禅宗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宗教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朝鲜、日本等国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佛教把中国传统思想与印度佛教理论、仪礼融合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佛教思想和体系。同时它又囊括了世界佛教流行的几大派别,有属于北传佛教的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属于南传佛教的云南上座部佛教,三者又为一体,构成了完整的中国佛教体系。它们在传播过程中平行发展(有时亦有交叉融、合或冲突的现象),地位平等,缺一不可。按现今中国史学界的观点,1840年以前为中国古代时期,之后至1919年为中国近代时期,1919年至今是中国现代时期。在中国佛教史中,学术界一般把两汉称为佛教传入期,魏

  • 标签: 中国佛教 北传佛教 佛教传入 上座部 佛教理论 佛教思想
  • 简介:本期《论山西佛教彩塑》一文,是金维诺先生为展览和随后所出画册而作。文章对山西境内、唐宋迄清各期彩塑,从题材、样式和内容等方面分别作了考察,对大家认识山西佛教彩塑这一艺术宝藏,了解整个佛教艺术的特色,提供了指南。

  • 标签: 佛教造像 佛教艺术 金维诺 摩利支天 功德天 诸天
  • 简介: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结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世间相待而存在的法则。若遵循着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

  • 标签: 和平观 佛教 对立统一 因果 佛陀 法则
  • 简介:陈红兵著,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8月版。本书力图从佛教自身的价值追求、思想理念出发,对佛教生态哲学进行根源式研究,就目前已达到的目标而言,突出了佛教生态哲学的生态德性论特质,围绕佛教生态德性论形成了佛教生态哲学的基本框架,并在这一框架内,诠释了佛教哲学思想的生态意义,佛教生态哲学与西方生态哲学思想的差异、思想局限,同时也指出了佛教生态哲学思想应吸收融合西方生态科学、生态哲学的相关思想成果的建构方向。

  • 标签: 生态哲学思想 佛教 哲学研究 宗教文化出版社 思想理念 生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