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规律与特征,讨论急救护理的应用方向、过程成效。方法:2020年7月起着手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护理措施的制定与推广,经遴择后有100份源于院前病例信息档案中的资料加入,结合双盲法规则分配基础护理、院前急救护理所针对的组别,2022年7月将所得信息归纳后在图表中展示(护理概况、满意调查)。结果:急救组通过优化护理流程中的衔接性,将各个阶段内的急救时间缩短,球囊干预后的扩张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机会,差异性在组别干预中得到一定体现(P<0.05);急救组在阶段性护理中最大限度规避了该疾病的致死风险,调节了护理节奏,可衔接流程中的不同内容,差异性在组别干预中得到一定体现(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注重具体流程的优化,团队内的综合效率上升显著,总体急救流程更加流畅。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养老机构护士老年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测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市43所养老机构的13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某市养老机构护士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总分为(144.72±21.76)分,得分最高的维度是法律伦理素质为(3.60±0.50)分,得分最低的维度是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为(2.24±0.65)分。结论:某市养老机构护士老年护理核心能力处中等偏上水平,但仍需提高,建议养老机构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加强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培训,以全面提高养老机构护士老年护理核心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服务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2022年8月期间到本院进行抢救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样本来进行研究,样本例数50例,将这50例患者做随机分组处理后分为常规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为自行转运,研究组患者为院前急救服务干预,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救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分析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差异,研究组患者的GCS与GO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来说,应接受院前急救服务,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对提升救治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项目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路636号。本项目为高层医疗建筑,总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由门诊、医技、手术、病房部分组成,内部医疗功能完备,设备先进,是洛阳市唯一的一家肿瘤专科医院,服务于洛阳市及豫西北广大群众。建筑设计以现代技术体现人文关怀,创造良好的医疗体验,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为原则,建筑功能布局与造型和谐统一。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国内当前处于非常重要的老龄化社会发展阶段,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老年人比例的激增,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导致国内的老年人这一群体日益庞大,预计“十四五”期间,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超过3亿。随之而来的便是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目前除却亲子赡养、亲属赡养以外,国内承担老年人养老责任的以养老院为主。伴随着不同类型、规模养老院的建设和发展,养老院所使用设施日趋多样化和智能化,相伴随也带来了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措施、制度,从而保障养老院的消防安全,这对于国内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养老事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桐乡地区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分离得到的1 457株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株),采用VITEK-Ⅱ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其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1 457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痰标本,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药敏结果显示替加环素耐药率低,在3%以下;其次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25%左右;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其他抗菌药物低,耐药率在30%左右。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高,临床经验性用药需慎用。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应加强耐药检测管理,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耐药株的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建省2014—2019年不同基因型麻疹野病毒流行情况,为制定后续麻疹防控策略,完成消除麻疹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省2014—2019年麻疹发病监测数据及各地市上送的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病毒N蛋白羧基端450个核苷酸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鉴定和分析。结果2014—2019年福建省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 102例,年发病率为0.47/10万;实验室共接收咽拭子标本884份,获得除疫苗株外麻疹病毒N蛋白羧基端450个核苷酸序列179条,其中110条为H1基因型麻疹毒株序列,43条为B3基因型麻疹毒株序列,26条为D8基因型麻疹毒株序列。福建省H1基因型麻疹病毒属于H1a基因亚型,存在两个分支,有19种不同的变异序列毒株,部分毒株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麻疹毒株高度同源(99.8%~100.0%);福建省B3基因型麻疹病毒存在6个变异序列毒株,与国内外流行的B3型麻疹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8.4%~100.0%,其中部分毒株与2018年的香港HongKong.C HN/35.18/B3毒株同源性为100.0%,与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B3基因型毒株高度同源(99.8%);而福建省D8基因型麻疹毒株存在5个变异序列毒株,部分毒株与2014年越南的HoChiMinh.VNM/11.14/MV95毒株、2019年日本的MVs/KobeC.JPN/28.19/19MR69毒株、2018年的泰国MVs/Samut_Sakhon.THA/8.18毒株高度同源。结论2014—2019年福建省共发现三种不同基因型别的麻疹野病毒(H1、B3、D8型)流行传播,其中H1a基因型依然是福建省的本土流行基因型,B3和D8基因型麻疹病毒为福建省输入性基因型毒株,并引起有限的传播流行。结果提示福建省近年来麻疹本土病例虽有所减少,但境外输入病例的风险在增大,后续应加强境外输入病例的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14年-2021年某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并分析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通过统计某区居民2014-2021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并计算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和寿命折损年等,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及对期望寿命产生的影响。结果:2014-2021年某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6.403%,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0.297%,且呈逐年升高趋势,2021年最高(0.466%),2014年最低(0.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21年期间,平均去心脑血管疾病死因期望寿命89.09岁明显高于平均人均期望寿命的83.3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4-2021年某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去心脑血管疾病死因期望寿命明显低于平均期望寿命,因此,通过有效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能够有效提升居民期望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