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和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的差异,探讨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ABO)客观评分系统(OGS)应用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常规正畸治疗后的石膏模型30副,采用3ShapeD810激光扫描仪扫描生成数字化模型,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原石膏模型经修整制作成标准石膏模型,用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测量项目包括ABO客观评分系统中的7项标准,即牙齿排列、边缘嵴、颊舌向倾斜、咬合接触、咬合关系、覆盖和邻接关系.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每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所有测量均由第一作者本人完成,先进行数字模型测量,2周后重复测量1次,数字测量结束2周后进行石膏模型测量,同样于2周后重复测量1次.用Wilcoxon法检验和比较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结果对于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ABO-OGS总得分及各项标准的得分在两次测量结果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方法可重复性的比较发现,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58,P=0.002)、颊舌向倾斜(Z=-2.555,P=0.011)和咬合接触(Z=-3.150,P=0.002)三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Z=-2.217,P=0.027)的差值小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发现,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05,P=0.002)、咬合接触(Z=-2.415,P=0.016)、覆盖(Z=-2.818,P=0.005)三项标准的得分和总得分(Z=-4.149,P<0.001)高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结论在ABO客观评分系统应用中,三维数字模型测量比传统石膏模型测量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在新生儿科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随机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和改良版新生热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疾病有关指标和护士预警评分准确率、不良事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版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能够使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预警准确率提升,使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和转入NICU的例数减少,使住院时间缩短,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实行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名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人;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护理上实行全程护理干预,针对两组在各治疗阶段上消耗的时间和患者的病情转归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开展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症患者从患者入院前就实行全程规范化护理,可以有效帮助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的成功率以及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在医院急诊科是主要针对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阵地,要面对的是病情严重、变化快的患者。在进行危重症患者抢救和复苏过程中,由于判断以及治疗的需要,常常会转至检查科室以及手术室等相关的专科病房进行治疗。虽然这个过程当中的转运时间比较短,但是转运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将直接为其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比如各种管道接触不良、供氧不足、检测仪器出现问题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因此,制定规范标准化的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医疗队伍,加强转运技术相应培训,能够有效的降低转移过程当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安全转运的最终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1月-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两组护理质量和抢救时间、家属满意度、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抢救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效果良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