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露天煤矿剥离工程施工安全是矿山行业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关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安全管理技术方面,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考核与奖惩机制以及建立应急预案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基础。作业现场安全技术的关键在于防坍塌技术和安全通道设置,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施工现场潜在的安全隐患。而应急救援技术则承担着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培养专业化救援队伍和配备先进的应急救援设备,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成功率。

  • 标签: 露天煤矿剥离工程 施工安全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消化内科微创术式,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诸多优势。但目前对ESD手术的临床研究较多,针对ESD的围手术期护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就近年来ESD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围手术期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优质耕地被征用的情况日益严重,为解决建设项目用地过程中耕作层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本文首先说明了建筑项目用地的耕作土壤剥离再利用的意义,并以广东省某建设项目为例,根据建设项目用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为例,结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非农建设占用水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指引》,对其操作流程和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实现在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同时,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 标签: 建设项目用地 耕作层土壤剥离 再利用
  • 简介:摘要: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严重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不断上升,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创伤和较高的并发症风险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经EMR衍生并逐渐发展并优化,如今,ESD已经成为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的主要标准方法之一 。本文详细阐述了规范化ESD治疗早期胃癌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对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的实施与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开展,选取在本医院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治疗的50例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人,对照组接受了标准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围术期护理,对两组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的预后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围术期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安全性,增加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 围术期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煤炭资源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在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煤炭开采需求也逐渐提升,露天煤矿剥离工程量也随着增加,为了保证剥离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提高剥离效率,需要认真研究、总结。

  • 标签: 露天煤矿 剥离工程 施工安全 剥离效率 施工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我院30例内镜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30例内镜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这些患者的后期身体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对30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之后实施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显著于常规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内镜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后的患者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了患者病情,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

  • 标签: 内镜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 护理效果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异位脾种植是指由于脾外伤或脾切除术后所引起的脾脏自体种植,可发生于盆腔、胸腔和腹腔等部位。本文介绍1例胃镜下发现胃底肿物8个月余,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诊断为胃底异位脾脏患者的诊治情况。

  • 标签: 脾组织植入 异位 自体种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微小切口剥离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84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研究组与常规组,予以研究组患者微小切口剥离手术治疗,予以常规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均施以抗生素和抗凝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微小切口剥离手术 大隐静脉曲张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并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住院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策略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疼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324例,均接受ESD治疗;记录患者术后出血发生情况,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基线资料,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导致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324例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34例,发生率为10.49%。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肿瘤长径≥2 cm、病灶数≥2个、手术时间长、贲门-胃底病变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OR>1,P<0.05);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升高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发生可能受肿瘤长径≥2 cm、病灶数≥2个、手术时间长、贲门-胃底病变、Alb水平降低的影响。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癌 出血 肿瘤长径 手术时间 血清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中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导致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所有接受胃ESD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病史资料、胃内病变特点、操作过程及患者预后。结果共纳入422例患者的437处病变,其中胃上皮性肿瘤406例。ESD术中出血率为32.3%(141/437),其中急性大出血2例。ESD术中出血可增加肌层损伤和术中穿孔的发生概率,延长操作时间,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ESD术中出血的发生主要与术中解剖粘连、病变位于上中2/3胃、标本面积≥15 cm2、男性、非ESD绝对适应证相关。结论术中出血是胃ESD操作的限速因素,应注意把握操作适应证,对于男性患者、病变位于上中2/3胃、切除标本较大或术中存在解剖粘连时,应注意预防术中出血的发生。

  • 标签: 胃肿瘤 出血 危险因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因早期胃癌具有淋巴结转移风险低的特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2020年日本胃肠内镜学会发布的《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指南(第二版)》依据组织学将早期胃癌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然而,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许多早期胃癌同时存在分化和未分化成分,为混合型早期胃癌。目前,关于混合型早期胃癌ESD的预后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混合型早期胃癌ES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混合型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预后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治疗胃黏膜和黏膜下病变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ESD操作中视野有限,对医师的技术要求高,且存在手术时间长,以及易并发术中穿孔、出血等问题,无法达到最佳疗效,从而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辅助牵引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善了ESD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并讨论了目前临床常用的ESD辅助牵引方法在胃部病变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内窥镜黏膜切除术 辅助牵引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EP)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ESD治疗的14例有消化道症状胃EP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9.5±6.5)岁,范围3~16岁。中位身体质量指数为16.4,范围为14.3~22.6。14例胃EP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7例)、反酸(6例)、恶心(5例)、呕吐(5例)及嗳气(4例)。所有患儿病变均为单发,病变直径大小范围12~25 mm,平均为15 mm;位置位于胃窦大弯侧12例,幽门2例,其中1例异位胰腺口侧合并溃疡。14例患儿经内镜下诊断明确后,均于全身麻醉下行ESD切除治疗,术中留取病理标本送检。术后定期随访,查看患儿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结果14例患儿中,13例经ESD完整切除胃EP,1例患儿因黏膜下多次注射后病变无法抬举而未行ESD切除,予保守治疗。手术操作时间38~62 min,平均为42.5 min,封闭创面使用钛夹数量2~6枚,平均为4枚。所有患儿术中及术后均无出血、穿孔发生,术后禁食24~72 h后逐步开放饮食,患儿均好转出院,住院时间4~7 d,平均为5 d。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为(异位)胰腺组织。患儿术后随访10个月至4年,保守治疗患儿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持续缓解,其余13例患儿营养状况良好,未诉明显腹痛、呕吐、反酸等,胃镜复查显示原病变部位黏膜平坦完整,未见病变复发。结论内镜ESD技术治疗儿童胃异位胰腺可行、安全且有效,值得在儿科临床应用。

  • 标签: 异位胰腺 儿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直肠癌患者行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过程和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4%(47/50),且并发症发生几率8%(4/50),手术平均时间(42.17±3.19)min,和传统外科治疗方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患者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效果显著,且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直肠癌)是什么?临床上没有这个概念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食管癌治疗中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研究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生存率比对照组高。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生存率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早期食管癌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