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对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的实施与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开展,选取在本医院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治疗的50例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人,对照组接受了标准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围术期护理,对两组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的预后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围术期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安全性,增加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对我院30例内镜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30例内镜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这些患者的后期身体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对30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之后实施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显著于常规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内镜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后的患者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了患者病情,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324例,均接受ESD治疗;记录患者术后出血发生情况,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基线资料,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导致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324例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34例,发生率为10.49%。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肿瘤长径≥2 cm、病灶数≥2个、手术时间长、贲门-胃底病变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OR>1,P<0.05);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升高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发生可能受肿瘤长径≥2 cm、病灶数≥2个、手术时间长、贲门-胃底病变、Alb水平降低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中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导致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所有接受胃ESD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病史资料、胃内病变特点、操作过程及患者预后。结果共纳入422例患者的437处病变,其中胃上皮性肿瘤406例。ESD术中出血率为32.3%(141/437),其中急性大出血2例。ESD术中出血可增加肌层损伤和术中穿孔的发生概率,延长操作时间,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ESD术中出血的发生主要与术中解剖粘连、病变位于上中2/3胃、标本面积≥15 cm2、男性、非ESD绝对适应证相关。结论术中出血是胃ESD操作的限速因素,应注意把握操作适应证,对于男性患者、病变位于上中2/3胃、切除标本较大或术中存在解剖粘连时,应注意预防术中出血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EP)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ESD治疗的14例有消化道症状胃EP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9.5±6.5)岁,范围3~16岁。中位身体质量指数为16.4,范围为14.3~22.6。14例胃EP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7例)、反酸(6例)、恶心(5例)、呕吐(5例)及嗳气(4例)。所有患儿病变均为单发,病变直径大小范围12~25 mm,平均为15 mm;位置位于胃窦大弯侧12例,幽门2例,其中1例异位胰腺口侧合并溃疡。14例患儿经内镜下诊断明确后,均于全身麻醉下行ESD切除治疗,术中留取病理标本送检。术后定期随访,查看患儿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结果14例患儿中,13例经ESD完整切除胃EP,1例患儿因黏膜下多次注射后病变无法抬举而未行ESD切除,予保守治疗。手术操作时间38~62 min,平均为42.5 min,封闭创面使用钛夹数量2~6枚,平均为4枚。所有患儿术中及术后均无出血、穿孔发生,术后禁食24~72 h后逐步开放饮食,患儿均好转出院,住院时间4~7 d,平均为5 d。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为(异位)胰腺组织。患儿术后随访10个月至4年,保守治疗患儿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持续缓解,其余13例患儿营养状况良好,未诉明显腹痛、呕吐、反酸等,胃镜复查显示原病变部位黏膜平坦完整,未见病变复发。结论内镜ESD技术治疗儿童胃异位胰腺可行、安全且有效,值得在儿科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直肠癌患者行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过程和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4%(47/50),且并发症发生几率8%(4/50),手术平均时间(42.17±3.19)min,和传统外科治疗方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患者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效果显著,且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食管癌治疗中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研究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生存率比对照组高。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生存率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