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α受体阻滞剂联合体外短波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泪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治疗方式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体外短波治疗,观察组用α受体阻滞剂+体外短波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α受体阻滞剂联合体外短波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α受体阻滞剂+体外短波)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体外短波)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选择α受体阻滞剂+体外短波治疗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就诊于我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组常规组55例,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干预组55例,治疗方法为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通过不同治疗方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S、LVED、LVEF、E/A均较本组治疗前的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LVES、LVED、LVEF、E/A水平要较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水平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临床上显示其能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所以在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应用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具有适应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的现状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合作的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CCC)。CCC项目是一项注册研究,自2014年起,在全国158家三级医院和82家二级医院连续入选ACS住院患者,系统地收集患者临床相关信息。本研究纳入CCC项目2014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集的具有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的ACS住院患者,将入选患者按照入院后24 h内是否口服β受体阻滞剂分为口服组和未口服组,分析患者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与院内15 d结局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0家医院,38 663例具有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的ACS住院患者,年龄(57.0±9.0)岁,其中男性78.8%(30 470/38 663)。ACS住院患者早期β受体阻滞剂的服用率为64.9%(25 112/38 663),在全国230家医院中,服用率从0到100%,存在明显差异。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口服组院内15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未口服组[2.9%(339/11 536)比3.4%(395/11 536),P=0.036],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于未口服组[2.1%(248/11 536)比2.7%(316/11 536),P=0.004]。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口服组MACE的发生风险较未口服组低15.5%(HR=0.845,95%CI:0.731~0.978),心力衰竭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风险分别较未口服组患者低23.1%(HR=0.769,95%CI:0.651~0.909)和35.3%(HR=0.647,95%CI:0.422~0.992)(P均<0.05)。结论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具有适应证的ACS住院患者早期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不足,且早期使用率在全国230家医院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与早期未口服β受体阻滞剂组的ACS患者相比,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MACE事件、心力衰竭和心原性休克发生风险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4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抗凝,溶栓,缓解心绞痛和调节血脂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是96.2%,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的有效率6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和心肌缺血总负荷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的程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同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性的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简介: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通过S蛋白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大量消耗ACE2,使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失衡,过多的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导致肺部炎症细胞浸润、肺纤维化,并增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引起肺损伤。肺损伤后会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病患者原有疾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β受体阻滞剂作为心血管病患者的一线用药,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抑制RAS活性,发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降血压及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等作用,可降低心血管病患者的总死亡率。但是,β受体阻滞剂同时选择性抑制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可能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痉挛,对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心血管病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肺损伤。笔者基于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心肺血管疾病患者的获益得失,阐述心血管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如何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4月-2022年3月本科接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病人(n=5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9人,前者用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后者用胺碘酮。对比LVEF等指标。结果:关于LVEF,疗程结束之时:试验组(45.13±3.68)%,和对照组(37.12±3.52)%相比更高(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的数据是93.1%,和对照组的72.41%相比更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联用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疗效提升也更为迅速。
简介:摘要目的对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联合阝1受体阻滞剂、小剂量利尿剂与传统地高辛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经我院确诊为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11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单一组患者给予传统地高辛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ACEI类联合阝1受体阻滞剂、小剂量利尿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4%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6.4%,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0%明显低于单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类联合阝1受体阻滞剂、小剂量利尿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治疗高龄BPH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年龄≥75岁、确诊为OAB的BPH患者30例,给予索利那新治疗,每日1次,每次5mg,治疗周期3个月。治疗前后以排尿日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患者感知膀胱症状情况分级量表(PPBC)、生活质量评分(QOL)为主要疗效指标,对疗效及服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的24h平均尿急次数、24h平均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及每周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好转;IPSS、OABSS、PPBC、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例患者出现轻度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均能耐受,对症治疗后缓解。2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情况,停药1周并加用α受体阻滞剂后缓解。结论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治疗高龄BPH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后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23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ARB组)12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另一组(CCB组)11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每位患者治疗并观察3年,将两组血压达标1年后、2年后发生阵发性AF患者所占比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ARB组与CCB组在降压达标治疗1年后、2年后发生阵发性AF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6.67%和81.82%、41.67%和63.64%,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2年后的比例分别与1年后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ARB组1年后、2年后的比例分别与CCB组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均可抑制阵发性AF的发生,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并且厄贝沙坦优于氨氯地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诊治的100例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研究组有50例,通过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有50例,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醛固酮以及利尿剂等药物的使用比对照组少,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够起到重要的评估作用。